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概述
最伤孩子的十句话
◆你又做错了,真笨!” ◆“一看你就没多大的出息,将来就捡破烂吧!” ◆“都是一样的孩子,你怎么就不如别人!” ◆“就知道玩,一提学习就没了精神。”
结语:
游戏是幼儿的生命,在一日活动中游戏是贯穿于始终的活动。除了游戏本 身的教育作用外,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于游戏中,就能发挥增效作用。因此 ,在实践中,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让儿童通过游戏,体验情感,培养良 好的心理品质。
案例2 我们的东西不见了
实录二:孟鲁宁小朋友带来了可比克饼干,饼 干盒里是一个包装精美的金属圆筒,孟鲁宁 吃完饼干后把圆筒放入了书包,可是在进行 过户外游戏后,圆筒却不翼而飞了。当我问 起圆筒跑到谁的书包里去了,千万抓好啊, 要不然,圆筒还会往外跑的,见刘文琪小朋 友神色有异,原来圆筒被她拿去了。
案例1
很快到了评价小朋友作品的时候了,老师给画 得快涂得好的小朋友印上了一个小印章。“老师, 朱柏恩还没画好!”小雨抬起头,歪着小脑袋左看 右看:“赵老师,祝雅把线条画在外面了,不应该 得小印章。”“赵老师,慧慧画得不如我呢!”
事实上,小雨到现在还没画好,她只是看到别 人得到小印章心里不平衡。
孩子们正在区角玩娃娃家的游戏,小雨是理发 店老板,盈盈是小食店老板,小朋友们玩得非常 起劲。可当我到建构区观察时,他们那边吵了起 来,冯皓铭哭着跑来拉着我的手“老师,小雨打 我的头,她还抢了我的削笔刀。”“老师,给, 这是他自己从家里带来的,还偷偷的藏在书包里 。”(我们要求幼儿不能随便带小玩具、零食到 幼儿园)小雨边说边把削笔刀递给老师,一脸得 意。
上就是名副其实的偷窃,可当这些事情发生在四五岁的孩子身上时,我们能说他们 是偷吗?
2.作为教师,你觉得怎么处理比较得当?
案例2
一、成因分析
1.孩子年龄小,“别人的东西不能拿”的概念尚未 形成。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好玩,好奇心强,见到新奇 的、喜欢的东西总是爱不释手。加上孩子们的思 维总被想象所左右,不能够清楚地区分“自己的 ”和“别人的”这两种概念,一不小心就会把别 人的东西藏起来据为己有。从幼儿心理学的角度 去分析,这种行为也就不足为奇了。
案例5
某幼儿园进行全园体操比赛,各年龄班 参加,并评出一、二、三等奖,届时请 家长观看。各班老师为了获得奖励,得 到家长的赞赏,各班老师每天花大量时 间训练幼儿的体操,每天的户外活动都 用于训练,训练时,老师对做操认真符 合要求的孩子进行表扬,对做操不认真 不符合要求的孩子进行呵斥、责备、惩 罚。导致有的孩子不愿上幼儿园。
小雨的背景资料
• 平时由爷爷奶奶照看,周未和爸妈在一起。奶奶是退休小学老师,对她比较 严格。
• 小雨语言表达能力很好,非常聪明,也很爱劳动,但小手指的肌肉不是很灵 活。
• 小雨的好胜心强。
思考与讨论:
☆小雨出现了什么问题? ☆如果你是小雨的老师,你应该怎么做?
案例1 幼儿妒忌心理案例分 析
一、妒忌心理成因分析
● 愿望得不到满足
● 不适当的教育方式
● 孩子能力较强,但在某些方面不如别的小朋友
二、辅导策略
1.要正确评价孩子。 2.帮助孩子提高能力。 3.对孩子进行谦逊美德的教育。 4.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
案例2 我们的东西不见了
实录一:冯淑鑫是刚刚入园的小朋友,比较 淘气。一天,几个孩子都说自己的彩笔不见 了,也有的说铅笔不见了,在对附近几个小 朋友的询问中得知:原来是冯淑鑫小朋友拿 的,最终这些东西真的在他的书包里找到了
案例2
实录三:园内安排有一顿间餐,每次孩子们都会带来不少好吃的。带孩 子们如厕时,活动室内有几个孩子没去,间餐时孩子们都纷纷说:老 师,我的蛋黄派不见了;我的巧克力不见了;我的火腿不见了。想必 是让那几个孩子拿去了,可这又如何去找呢?
案例
思考与讨论
2
1.以上三个案例均是在幼儿园里小朋友拿别人东西的行为,如果这样的行为发生在成人身
3.不能不管不问,听之任之,助长其不良行 为。孩子小时候的不良行为得不到及时纠正 ,长大后很容易铸成大错。
4.及时与家长沟通。对不同的素质的家长要 有不同的讲话技巧。
最伤孩子的十句话
◆“笨蛋,没用的东西。” ◆住嘴!你怎么就是不听话。” ◆“我说不行就不行。” ◆“我再也不管你了,随你的便好了。” ◆“你可真行,竟做出这种事!”
2.孩子的合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只好拿别人的。
3.家长迁就、娇惯孩子,使孩子任性自私不合作, 对别人的东西想要就要、想拿就拿 。
案例2
二、教师教育策略
1.通过教育使孩子认识到自己的行为给别人 带来的麻烦,千万不要对孩子说“偷”这个 字眼,帮助孩子建立‘‘自己的”和“别人 的”这两种不同的概念。
2.不能大发雷霆,夸大严重性,给孩子心中 留下阴影,带来心理压力。
第一章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概述
第一节 健康教育的涵义 第二节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 第三节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目标及其达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 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健康放在 工作的首位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强调:一是幼儿 积极、健康的身心状况;二是身体动作和手的 精细动作发展;三是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 惯、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案例1
今天上午是美术活动,主要是涂色练习,孩子们很 快掌握了涂色要领:“上下上下,左右左右,不能 出线!”小雨喜欢东张西望,画得较慢,坐在其前 面的祝雅早早地涂好了,祝雅高兴的把画拿给我看 ,上下坐位的时候不小心碰了小雨的手臂,小雨马 上哭起来:“你为什么撞我?”祝雅连忙道歉说: “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小雨不听,噘着嘴告 诉我:“赵老师,祝雅推我的手,我画错了。”一 副很难过的样子。
思考与讨论:
• 以上案例,其体育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 此幼儿园的做法是否合理,为什么?
案例7
某幼儿入睡不久,突然哭喊出声,坐起两眼直 视,表情恐惧,叫他不理睬,醒后完全遗忘。
思考原因? 3.应怎样预防?
• 1.夜惊
• 夜惊是指睡眠中突然惊醒,两眼直视,表情紧张恐惧 ,呼吸急促,心率增快,伴有大声喊叫、骚动不安, 发作历时1~2分,发作后又复入睡,晨醒后对发作不 能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