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页眉
内容:中国矿业大学2014届本科生毕业设计
格式:小五号字,有长横线。
页码:小五号字,位于右侧。
本页为自动生成。
生成方式:
(1)单击“插入”→“引用”→“索引和目录”。
(2)在“索引和目录”对话框中,选择“目录”选项卡。
(3)“常规”项中,“格式”选择“正式”,“显示级别”设置为2。
(4)单击“确定”后,选择“替换当前目录”即可生成新目录。
(5)生成完毕后打印前删除本段红色字体部分内容。
1 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 (1)
1.1矿区概述 (1)
1.1.1 交通位置 (1)
1.1.2 地形地貌及水系 (2)
1.1.3 气象及地震烈度 (2)
1.1.4 矿井电源 (2)
1.2井田地质特征 (4)
1.2.1 井田地质概况 (4)
1.2.2 地层 (4)
1.2.3 褶皱及断层 (4)
1.2.4 水文地质特征 (6)
1.3煤层特征 (7)
1.3.1 煤层 (7)
1 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
(黑体,小三,段前、段后1行,行距固定值18磅,数
字后2空格)
1.1 矿区概述
(黑体,四号,段前、段后0.5行,行距18磅,数字后2空格)
1.1.1 交通位置(宋体,小四,加粗,段前、段后0.5行,行距18磅数字后2空格)
许厂井田位于山东济(宁)北矿区东部,隶属于济宁市管辖,西南距济宁市10 km(单位前加一半角空格),东北距兖州市26 km,地理坐标为东经116°36′~116°43′,北纬35°24′ ~ 35°31′。
井田走向长度约3.9 km,倾向长度约5.1 km,面积约16.5 km2(上下标需标注清楚)。
正文:小四号、宋体、首行缩进2字符、行距18磅。
单位一律符号化,如km、t、万t等。
带单位的数量后加一半角空格,如70km应为70 km。
数字符号Times NewRoman字体。
图表一律先出现图表序号,后出现图表,其中图用“如图1-1所示,表用见表1-1”的表述方式。
图号位于图形下方,五号宋体,不加粗,居中。
表格序号位于表格上方,五号字,加粗,表格行距为单位行距,段前0.5行,首行缩进2字符。
表1-1 嘉峰至各大城市及车站距离
京沪线从本矿区东部的兖州矿区通过,区内有兖州,邹城车站;京九线从本矿区西部的荷泽市通过,现已建成通车;连接京沪、京九两大南北交通干线的新(乡)~ 兖(州)~ 石(臼所)铁路,从本矿区通过,区内设有济宁、孙氏店及兖州西车站,本区煤炭铁路外运十分方便。
区内公路四通八达,济宁、兖州、邹城间已形成环行公路,并与104国道相连,煤炭地销道路畅通。
京杭大运河流经济宁市,水深平均2 m,构成
重要的水上交通要道。
许厂矿交通位置如图1-1所示。
1.1.2 地形地貌及水系
本井田为冲积、湖积平原,地势呈东北高、西南低,地面标高+35.20 ~ 41.44 m,自然地形坡度为0.04%。
井田内河流稀少,水系不甚发育,主要河流有两条:一条为洸府河,系人工河,位于井田中部、由北向南流入南阳湖,河宽230 ~ 400 m,汛期洸府河最大洪水位为39.3 m,最大流量为400 m³/s(1964年9月1日),枯水季节河水减少甚至断流;另有一条为洸府河支流杨家河,亦为季节性人工河流。
1.1.3 气象及地震烈度
(1)气象
本区气候温和,属温带季风区海洋~大陆性气候。
年平均气温13 ℃,月均最高气温34 ℃,最低气温-9 ℃,日最高气温41 ℃,最低-19 ℃,平均最高气温月份为7月,平均最低气温月份为1月。
年平均降雨量701 mm,最大为1186 mm,最小441 mm,降雨多集中7、8月份。
年平均蒸发量1790 mm,最大蒸发量2228 mm,最低1493 mm。
春夏两季多东及东南风,冬季多西北风,平均风速为2 m/s,历年最大积雪厚度为0.15 m,最大冻土深度0.31 m。
(2)地震烈度: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确定,本矿井工业场地范围地震基本烈度为七度。
1.1.4 矿井电源
本矿井电源取自接庄220区域变电站,该站位于本矿井以南12 km处,设计装有120变压器两台,电压为220/110/35。
第二电源来自济北矿区岱庄矿井110变电所,岱庄矿井110电源取自济宁东北郊220变电所。
图1-1 井田交通位置图
1.2 井田地质特征
1.2.1 井田地质概况
本井田位于济宁煤田东北部,为一全隐蔽型煤田。
井田内主要构造为一轴向北东的向斜及一组走向近南北的高角度正断层。
井田内煤系地层由东向西呈阶梯式下降,第四勘探线以南,倾角平缓,断层较少,构造中等偏简单;第四勘探线以北,地层产状变化较大,此一级褶曲及断层发育,构造中等偏复杂。
主要可采煤层为3
下、16煤层。
3
下
煤层为主采煤层,煤层赋存于全区,
煤层厚度变化较小,属稳定煤层;此外尚有3
上、15
上
煤层,属局部可采的不
稳定煤层。
井田属于构造中等局部偏复杂和主要煤层赋存稳定的井田。
1.2.2 地层
井田内地层包括:第四系、上侏罗统蒙阴组,上二迭统上石盒子组,下二迭统下石盒子组及山西组,上石炭统太原组,中石炭统本溪组,中奥陶统及下奥陶统。
地层特征表见表1-1。
1.2.3 褶皱及断层
本井田位于南北向的济宁地堑构造内,孙氏店断层构成井田的东部及东北部边界;兖州向斜由东向西穿越本井田。
受上述区域性构造的控制,致使井田内发育一组走向北东,向南西倾伏的宽缓褶曲及走向近南北的西倾高角度正断层组,使井田内煤系地层由东向西呈阶梯式下降,构造中等,局部偏复杂或简单。
(1)地层产状及主要褶曲
①济宁背斜:位于井田西部,八里铺断层近侧,轴向北东北30~40°,轴部被八里铺断层切割破坏成数段。
该背斜在井田内延展长度12 km,两翼跨
表1-1 地层特征表
度0.5~2.5 km,褶曲幅度50~150 km。
该背斜计有8条勘探线和38
条地震测线控制,已属查明。
②小屯向斜:位于井田的中部,轴线在孙氏店支2断层的西侧。
该向斜是本井田主要褶曲,轴向近南北~北东,井田内延展长度8 km,西翼与济宁
断层所切割破坏,两翼跨度2~3 km,褶曲背斜东翼相连,东翼被孙氏店支
2
幅度100~200 m。
该向斜计有14条勘探线和35条地震测线控制,已属查明,查明的褶曲见表1-2。
(2)断层
井田内主要发育一组受区域性大断层所控制的走向近南北的高角度正断面,南北贯穿全井田。
断层特征见表1-3。
表1-3 断层特征及控制程度表
1.2.4 水文地质特征
(1)井田水文地质概况
本井田水文地质边界东以孙氏店支1断层为界,西至八里铺断层,南起
八里营断层,北至孙氏店断层。
由此四条断层包围形成封闭的地质小块段,
构成独立的水文地质小单元。
井田水文地质条件属中等类型,其中
上组煤含水层富水性中等,补给条件不良,下组煤含水层富水性中等,补给条件良好。
(2)含水层与隔水层
井田内主要含水层有第四系,3煤层顶底板砂岩,三灰,十下灰及奥灰含水层,第四系除为含水层外,还是良好的隔水层。
此外,石盒子组及奥灰压盖岩层组均是良好的隔水层。
(3)边界水文地质条件与断层导水性
许厂井田水文地质边界完全由断层构成。
西部边界阻水,南部比较弱导水,井田内各含水层主要在北部及东南部接受井田外强富水奥灰水的补给,其中,上组煤系含水层只在孙氏店断层长约2 km开口段接受补给,补给面积较小;下组煤系含水层大范围地接受奥灰水补给,补给条件良好。
纵向比较,孙氏店支2断层以东含水层接受补给较支2断层以西强。
根据济宁煤田奥灰岩溶水专门水文地质勘探报告及许厂矿井达产采区地震(水文)补充勘探报告,本矿井各断层导水性见表1-3。
(4)奥灰底鼓水对开采下组煤的影响
地质部门按规程公式计算的安全隔水层厚度(开采-480 m第二水平下组煤时)分别为33.50 m及34.65 m,小于正常地段奥灰压盖隔水层厚度35.21~76.90 m。
且还有以下因素有利于阻止奥灰水底鼓。
下组煤首先开采16层煤,煤层其与奥灰之间的压盖隔水层厚度,抵抗奥灰水底鼓的能力强。
1.3 煤层特征
1.3.1 煤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