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圆柱的体积》说课稿PPT课件
《圆柱的体积》说课稿PPT课件
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4
一、说教学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农村小学六年级
教 学
的学生,他们已经拥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 ,并且在日常生活中感知过一些通过转化 从而解决问题的现象,同时他们已经学会
对
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并掌握了圆
象
柱基本特征。在他们的头脑中已具备较感
分
性的转化意识,但受生活经验的限制,对
学习圆的面积的?(出示课件②)
这里课件的出示引导学生回忆圆
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帮助学
生思考。同时启发学生应用“转
化”策略。
2.演示操作,揭示新知,突
破难点。
基本思路:
(1)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
明确圆柱体的体积与它的底面积
. 和高有关。
17
.
18
.
19
.
20
五、说教学过程
2.探索新知、实施目标
.
22
.
23
.
24
分割越多,就越 接近于长方体
.
25
拼成的长方体与原来 的圆柱有什么关系?
长方体长的方体体积 =底面积 × 高
圆柱圆的体柱积 = 底面积 ×高
V=Sh
.
26
五、说教学过程
2.探索新知、实施目标
这部分教学的设计意图
是: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
认知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
学习热情,激发求知欲望,
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完成
从演示——观察——操作—
—比较——归纳——推理的
认识过程,让知识在观察、
操作、比较中内化,实现由
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
这种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认
知规律,有助于突破重点,
化解难点。
.
27
五、说教学过程
3. 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趁热打铁出示试一试, (出示课件⑤)先由学 生自己尝试练习,请两 位学生板演,集体讲评 时提问学生,在解题时 要注意什么?让学生自 己来概括总结,通过学 生的语言说出:(1)单 位要统一(2)求出的是 体积要用体积单位。
学
为新知识,找到求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即把圆柱
内
转化成已学过的立体图形(教材通过教具演示图说
容
明把圆柱切割后拼成近似的长方体),由长方体的 体积计算公式导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V=sh。
分
由于圆柱体积的计算应用广泛,又是圆锥体积
析
计算的基础,因此在具体计算时,教材安排了一些
联系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培养学生运用所
件③)沿着圆柱底面把圆柱切开, 可以得到大小相等的16快,再把它 组合成学过的立体图形长方体。接 着让学生动手操作实物模型进行组 合。同时结合课件演示引导学生观 察转化前后两种几何形体之间的内 在联系,圆柱的底面与长方体的底 面有什么关系?圆柱的高与长方体 的高又有什么关系?从而推导出圆 柱体体积计算的公式,然后让学生 说一说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过程。并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出来, (出示课件④)最后让学生看书质 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探索圆柱体积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数学思
想,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结论的确
定性。
.
8
说课内容
一、教学分析 二、教学目标
说课内容
三、教学重、难点
四、教学策略 五、教学过程 六、整合点诊断与评析
.
9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圆柱体积计算公式,并能应 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
.
12
说课内容
一、教学分析 二、教学目标
说课内容
三、教学重、难点
四、教学策略 五、教学过程 六、整合点诊断与评析
.
13
五、说教学过程
激趣设疑、导入新课 探索新知、实施目标 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尝试练习,巩固提高
总结全课,深. 化目标
14
五、说教学过程
1.激趣设疑、导入新课
.
课的开始,我没有设计枯 燥的练习题,而是出示几组圆 柱体示意图(同底等高、同底 不等高、等高不等底),引导 学生观察比较,老师提出问题: 通过观察,你想知道些什么? 了解些什么?引导学生产生疑 问后,教师这时交待,我们今 天要学习的新知识,就能很好 地解决这个问题(揭示课题)。
小学数学
江宁区铜井中心小学
.
1
苏教版国标教材小学数学
六年级 下册
.
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说课内容
一、教学分析 二、教学目标
说课内容
三、教学重、难点
四、教学策略 五、教学过程 六、整合点诊断与评析
.
3
一、说教学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一些平面图形的
教
面积计算公式和已学过的立体图形体积计算公式的基 础上,用知识迁移法,把旧知识发展重新构建转化
.
(2) 运用知识迁移的规 律,启发引导,层层深入促 进学生在积极的思维中获得 新知识。
(3) 充分利用电脑课件, 帮助学生找出两种几何形体 转化前后的关系。
(4) 根据新旧知识的连 接点,精心设计讨论内容, 分散难点,促进知识的形成。
具体做法:
21
五、说教学过程
2.探索新知、实施目标
引导学生观察课件,(出示课
.
28
一个圆柱形状的零件,
底面半径5厘米,高8厘
米。这个零件的体积
是多少立方厘米?
3.14×5² =78.5(平方厘米)
我的设计意图是:这里让
学生自行设疑,使学生对新知 识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 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15
观察一下:哪一 个圆柱的体积大?
.
16
五、说教学过程
2.探索新知、实施目标
1.设疑:要判断圆柱体积究
竟哪个大?哪个小?到底圆柱的
体积与什么有关呢?能不能把圆
柱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来
计算它的体积?想一想我们怎么
析
于好多问题的解决还有些模糊,更无法想
象,不能抽象地用数学的眼光来经历知识
形成的过程。
.
5
一、说教学分析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六年级的
教 学
学生的信息技术实际水平以及我校已配备
环
了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及实物展示平台等
境
分
实际情况,我确定选择多媒体教室环境进
析
行上课。
.
6
说课内容
一、教学分析 二、教学目标
教学难点
理解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 导过程。
.
10
说课内容
一、教学分析 二、教学目标
说课内容
三、教学重、难点
四、教学策略 五、教学过程 六、整合点诊断与评析
.
11
四、说教学策略
为有效达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难点,我在本节课中 采用的教学策略有:
启发引导,组织教学
直观演示,操作发现
运用媒体,整合资源
自主小结,体验成功
说课内容
三、教学重、难点
四、教学策略 五、教学过程 六、整合点诊断与评析
.
7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经历认识圆柱体积、探索圆柱体积计算公式及简单应 用的过程;探索并掌握圆柱体积公式;能计算圆柱的体积。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充分展示体积公式推导过程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动 手操作能力,归纳推理能力和自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