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实践活动《制作活动日历》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实践活动《制作活动日历》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实践活动《制作活动日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实践活动P90
【教材分析】
“制作活动日历”这一综合与实践的主题活动,选择了4个小正方体木块作为活动材料,以“如何制作一个活动日历”为目标和载体,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会运用年、月、日的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积累活动经验。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在本单元中学习了年、月、日等时间单位,以及正方体的初步认识,知道一年有12个月,一个月最多31天,每个星期有7天,一个正方体有6个面等知识。

这节活动课材料准备相对简单,但对于学生的思维要求较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综合运用年、月、日的知识和正方体的特征解决问题,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过程与方法:在探索日历制作过程中,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积累数学思维活动的经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日历组成的要素,进一步提高学生设计制作的能力。

【教学难点】
根据活动要求设计合适、简洁的活动日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若干个小正方体,底座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入新课。

1、图片欣赏(年历,月历,日历和个性化日历。


提问:一年有几个月?一个月有多少天?一个星期有多少天?
2、说一说日历的作用。

3、出示插片日历,说一说它由哪些部分组成,分别需要多少材料。

4、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各种创意个性的日历,让学生产生对制作活动日历的兴趣,激发了学生浓厚的探究欲望。


二、探究新知。

(一)分配小正方体
1、出示制作活动日历所需要的材料。

2、思考:日历要表示出月、日、星期这三个要素,如何分配这四个小正方体?
小组讨论,个别发言。

确定分配方案:用一个正方体表示12个月,用两个正方体表示1~31天,用一个正方体表示一周7天。

【设计意图:分配4个小正方体是制作活动日历前的一个关键问题,这不仅要用到年月日的知识,而且要能充分利用正方体的各个面,对学生的思维是很大的挑战。


(二)制作月份
1、探讨方法
思考:一个正方体只有6个面,怎么表示出12个月呢?
2、学生动手操作。

3、上台展示。

预设
4、用第二种方法制作好月份。

小结制作月份的方法。

【设计意图:在6个面上写出12个月,这对三年级的学生并不难,但是怎样使制作出来的月份数能让能一眼能看出是几份,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这个环节我让学生先自己动手试一试,再全班展示自己的制作方法,最后通过班集体讨论选择最优方案。


(三)制作星期。

1、独立完成星期数的制作。

2、汇报制作方法,并说明制作理由。

3、对比择优。

【设计意图:有了月份数的制作经验,星期数的制作就比较简单,这个环节没有给予很长的时间,但制作都是学生自己完成,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四)制作日期。

1、第一轮尝试制作。

如何用两个小正方体表示出1~31天?先组织学生独立思考,把自己的想法在正方体上表示出来,
第一轮汇报。

预设
⑴:沿用前面的方法,正方体每个面呈现多个信息。

讨论此方法能否可行。

⑵:个位用一个正方体表示,十位用一个正方体表示。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这种方法能利用以前所学过的方法,但没有充分利用到每一个面,有的面还有多个信息,不是最好的方法。

思考:能否使每个面上只写一个数字也能表示出01~31?
2、第二轮制作。

⑴小组合作制作。

⑵小组展示。

摆不出来,问题出在哪里?
黑板上分别展示两个正方体上所写的数字,分析问题。

⑶总结制作时需要注意什么?
3、第三轮制作。

⑴个人完成整个日历的制作
⑵展示日历。

【设计意图:制作日期数是本节课的难点,在活动中充分展开小组活动,进行了三轮制作,每一轮确定一个目标,制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决策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应用制作
1、摆一摆。

摆出老师指定的日历。

摆出同学说出的日历。

2、欣赏活动日历图片,完善美化日历。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利用数学知识制作出一个方便使用的活动日历,学好数学能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希望大家学好数学,爱上数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