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惩戒的艺术
——读《教师博览》有感今天我从图书馆借来一本杂志《教师博览》文摘版2013年第8期,随有翻来有有个题目吸引了我的眼球——《教育需要什么样的惩戒》。
刚好今天晚自习语文考试,我在考试期间就偷着看这本杂志了,感觉它很贴近我们普通老师的心,内容也很丰富多彩。
当我第一次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我不禁想起了的几个关于教师
惩戒学生的事例,事例1:清海师大二附中的张老师2分钟内打了学生8记耳光。
事例2:陕西子长县秀延小学老师体罚学生当场扒裤。
事例3:安徽7名学生因打架被集体罚跪操场1小时……这样的事例真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面对这些事例我们老师又该如何反思?
说到惩戒早在《论语》中,“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的教育观点,是惩戒教育的最高境界。
在我国的教育历史上,“戒尺”、“教鞭”曾发挥过一定的作用,曾让那些顽皮的孩子弃“恶”从善,让那些桀骜不训的学生变得知书达理,“严师出高徒”成了学艺者的忠实信条。
所以惩戒教育是教育学生的一种方式和手段,将激励赏识与批评惩戒对立起来的观点是错误的。
但要注意的是惩戒不是体罚,惩戒旨在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错误,从而增强为自己过失负责的责任感,而体罚是教育者个人情绪的宣泄。
惩戒是无损身心健康的适度处罚,体罚则是对身体的恶意侵犯,它们的教育手段、效果和目的都不相同。
教育是一门艺术,惩戒更需要艺术。
俗话说“有言在先,挨打不冤”。
首先惩戒教育与赏识教育、激励教育同步进行。
要让学生在赏识的阳光下,自信而快乐地成长,让学生在惩戒的风雨中承受挫折,学会坚强,走向成熟,从而使学生心理更健康、人格更健全。
其次在惩戒教育之前,要与学生谈心,让学生有思想准备,能够接受惩戒教育。
再次在惩戒教育之中,对学生的情绪变化要及时给予心理疏导或心理干预,防止学生产生偏激行为。
最后在惩戒教育之后,要做到不放弃、不抛弃,反复抓、抓反复,及时与学生进行思想沟通,引导他们尽快走出惩戒教育的阴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涓滴不塞汇成汪洋,两叶不拔将用斧柯。
放弃惩戒的教育是一种片面的教育,进行体罚或变相体罚的教育更是一种违法的教育。
在人类社会进步的今天,只要我们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关于惩戒教育的问题”必将迎刃而解。
汶龙镇中心小学蔡晓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