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乐器古琴

中国古代乐器古琴

中国古代乐器古琴
琴,后加至七根弦(亦称“七弦琴”;通称“古琴”);某些乐器的统称。

下面为大家整理了中国古代乐器古琴相关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琴的起源
琴发明于伏羲时代(伏羲在位年代2400 BC-2370 BC,参见本百科词条“三皇五帝年表”),为五弦之琴,或云为神农(2370 BC-2338 BC)所作(《古史考》:伏羲作琴、瑟。

《纲鉴易知录》:伏羲斫桐为琴,绳丝为弦;绠桑为瑟。

《帝王世纪》:神农始作五弦之琴,以具宫商角徵羽音。

历九代至文王,复增其二弦,曰少宫、少商。

)琴发明的地点在今鲁西豫东地区(伏羲之都在今河南淮阳,神农之都在今山东曲阜)。

琴的运用
琴和笛、箫等其他乐器一样,隔墙也能欣赏其乐声。

而“琴”字从“今”,强调“当面演奏”,是指其演奏的隆重性、郑重性而言,它是为高贵宾客演奏用的高级乐器,宾客在聆听琴曲时,必须正襟危坐,现代西方人欣赏古典音乐时不能随便离开座位,也是此理。

这是一种文化素质和修养的体现,也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体现。

琴的出处
〔古文〕琴《唐韵》巨今切《集韵》《韵会》《正韵》渠金切,音
靲。

《说文》本作琴,禁也。

象形。

神农所作,洞越,练朱,五弦。

周加二弦。

《徐曰》君子所以自禁制也。

《白虎通》琴以禁制淫邪,正人心也。

《琴论》伏羲氏削桐为琴,面圆法天,底方象地,龙池八寸通八风,凤池四寸合四气。

琴长三尺六寸,象三百六十日。

广六寸,象六合。

前广後狭,象尊也。

上圆下方,法天地也。

五弦象五行,大弦为君,小弦为臣,文武加二弦,以合君臣之恩。

《三礼图》琴第一弦为宫,次商角羽徵,次少宫,次少商。

琴有弦有徽,有首有尾,有脣有足,有腹有背,有腰有肩有越。

脣名龙唇,足名凤足,背名仙人,腰名美女。

越长者龙池,短者凤沼。

临岳琴首,絚弦者也。

岳山琴尾高起,絚弦者也。

城路,岳山下路也。

鴈足支肩下,系弦者也。

轸支足下,转扭调弦者也。

《正字通》琴名奇雅者,如伏羲,婴贡梓。

帝命下相柏皇为琴,曰丹维,曰祖牀。

帝俊琴曰电母。

俊之子晏龙琴曰菌首,曰白民。

伊陟琴曰国阿。

周宣王琴曰向风,铭曰情有耳,伏寇在。

是祝琴曰太古。

楚玉子无亏抚琴为洞庭木秋之歌琴曰靑翻。

崔駰琴曰卧冰。

戴逵琴曰黑鹄。

逵之子仲若琴曰跃鲂。

兄勃琴曰应谷。

柳文畅琴曰春风。

此数名可与号锺,露越,绿绮,焦尾同备藻绘也。

又地名。

《公羊传;定八年》甲起於琴如。

《注》琴如,地名。

又《山海经》西南黑水之闲有广都之野,冬夏播琴。

《注》郭曰:播琴犹播殖,方俗言耳。

又姓。

琴张,孔子弟子,字子开。

见《左
传;昭二十年》。

又人名。

《山海经》赤水之西有先民之国,有芒山,有桂山,有榣山。

其上有人,号曰太子长琴。

又虫名。

《山海经》肃愼氏之国有虫,兽首蛇身,名曰琴虫。

《注》郭曰:亦蛇类也。

又琴城,冢名。

《水经注》楚人谓冢为琴,六安县都陂中有大冢。

民曰公琴,世传卽臯陶之冢。

又檐前铁马曰风琴。

《王半山诗》风铁相敲固可鸣,朔兵行夜响行营。

如何淸世容高枕,翻作幽窻枕上声。

*考证:〔《山海经》赤水之西有先民之国,有芒山,有桂山,有瑶山。

〕谨照原文瑶山改榣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