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9.共同犯罪

9.共同犯罪


区别
共同正犯与有形帮助犯 教唆犯与无形帮助犯
第六节 共犯与身份(疑难问题) 共犯与身份(疑难问题)
一、共犯与身份概述 二、无身份者与有身份者的共同犯罪
以正犯行为的犯罪性质定罪
三、不同身份者的共同犯罪
以主犯的犯罪性质定罪
四、不真正身份犯的共同犯罪
直接依分则条文定罪,但量刑视身份而异 直接依分则条文定罪,
第二节 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
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概述
必须有二人以上 必须有共同故意 必须有共同行为
二人以上
案例:甲(15岁)谎报年龄,被录用为司 15岁 谎报年龄, 案例: 法人员,在办案过程中, 法人员,在办案过程中,与不具司法人员 身份的乙共同使用暴力逼取证人证言。 身份的乙共同使用暴力逼取证人证言。 对甲、乙应分别如何处理? 问:对甲、乙应分别如何处理? 思考:二人是否均应具有责任能力? 思考:二人是否均应具有责任能力?
第四节 间接正犯(疑难问题) 间接正犯(疑难问题)
间接正犯的概念(需掌握) 间接正犯的概念(需掌握) 间接正犯的类型(一般了解) 间接正犯的类型(一般了解)
利用无责任能力者的行为 利用缺乏故意的行为 利用故意的工具 利用他人合法行为
第五节 狭义的共犯
共犯的处罚根据(一般了解) 共犯的处罚根据(一般了解) 共犯的性质(一般了解) 共犯的性质(一般了解) 教唆犯 帮助犯 教唆犯、 教唆犯、帮助犯与共同正犯的区别
第九章
共 同 犯 罪
本章知识结构
基础知识(必须掌握) 基础知识(必须掌握)
共同犯罪的条件 分工分类:正犯与共犯( 连带性) 分工分类:正犯与共犯(质:连带性) 作用分类:主犯、从犯、胁从犯及其责任( 区别性) 作用分类:主犯、从犯、胁从犯及其责任(量:区别性)
疑难问题(一般了解) 疑难问题(一般了解)
分类:正犯:直接正犯(实行犯) 分类:正犯:直接正犯(实行犯) 间接正犯(间接支配) 间接正犯(间接支配) 共同正犯(如首要分子) 共同正犯(如首要分子) 共犯:帮助犯、 共犯:帮助犯、教唆犯
共同犯罪与犯罪构成(疑难问题) 共同犯罪与犯罪构成(疑难问题)
案例:甲以杀害之故意,乙以伤害之故意, 案例:甲以杀害之故意,乙以伤害之故意, 共同合力将A打伤, 晕倒在地, 共同合力将A打伤,A晕倒在地,甲乙以为 A已死亡,遂离开,后A经抢救无效身亡。 已死亡,遂离开, 经抢救无效身亡。 解说: 解说: ——犯罪共同说 ——犯罪共同说 ——行为共同说 ——行为共同说
一、共犯人的分类 二、主犯及其处罚原则 三、从犯及其处罚原则
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应当从轻、
四、胁从犯及其处罚原则
应当按照其犯罪情节减轻或免除处罚
五、教唆犯的处罚原则
按其作用;教少犯应从重;未犯罪可从轻减轻 按其作用;教少犯应从重;
六、单位共同犯罪的处罚原则
案例讨论
A是某运输公司经理,B是毒贩。B绑架 是某运输公司经理, 是毒贩。 的独生子,并打电话要求A A的独生子,并打电话要求A帮运一批 毒品,货到就放人,否则就撕票。 毒品,货到就放人,否则就撕票。A为 了儿子安全,没有报案,按照B 了儿子安全,没有报案,按照B的要求 运送毒品,后被查获, 均被抓获。 运送毒品,后被查获,A、B均被抓获。 的行为如何定性? 问:A的行为如何定性?
任意的共犯与必要的共犯
任意的共犯 必要的共犯
对向犯 ——例 重婚罪、受贿/行罪、 ——例:重婚罪、受贿/行罪、贩毒 聚众犯 ——重点 ——重点:聚众犯罪并非都是共同犯罪 重点: 集团犯 ——重点 ——重点1:犯罪集团的概念 重点1 ——重点 ——重点2:犯罪集团与犯罪团伙的区别 重点2
正犯与共犯
教唆犯
成立条件
教唆对象:特定;有责任能力; 教唆对象:特定;有责任能力;无犯意 教唆行为: 教唆行为:唆使他人实施较特定犯罪 教唆故意
认定: 认定:依照所教唆的罪定罪
帮助犯
有形帮助、 有形帮助、无形帮助 案例: 案例: 商店老板将西瓜刀卖给杀人犯,后 商店老板将西瓜刀卖给杀人犯, 致被害人被刺身亡, 致被害人被刺身亡,商店老板是否构 成杀人罪的帮助犯? 成杀人罪的帮助犯?
共同故意
共同故意的认定
相同的犯罪故意 意思联络(特殊情况:片面共犯) 意思联络(特殊情况:片面共犯)
不存在共同故意的情形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共同过失 故意+ 故意+过失 同时犯
共同行为
正犯行为 教唆行为 帮助行为
第三节 共同正犯
共同正犯概述(部分实行全部责任) 共同正犯概述(部分实行全部责任) 承继的共同正犯( 部分抢劫) 承继的共同正犯(思:部分抢劫) 共谋的共同正犯
第七节 共犯与认识错误
(本节内容不要求掌握) 本节内容不要求掌握) 一、共同犯罪的认识错误概述 二、同一共犯形式内的错误 三、不同共犯形式的错误 四、共犯过剩
第八节 共同犯罪的特殊形态
(本节内容不要求掌握) 本节内容不要求掌握) 一、共同犯罪的特殊形态概述 二、共同犯罪的中止
第九节 共犯人的处罚原则
共同犯罪与犯罪构成 共犯与身份 间接正犯 共犯的性质
最疑难问题(不要求掌握) 最疑难问题(不要求掌握)
共犯与认识错误 共同犯罪的特殊形态
第一节 共同犯罪概述
一、共同犯罪的概念
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特点:责任的( 连带性与( 特点:责任的(质)连带性与(量)区 别性
二、任意的共犯与必要的共犯 三、正犯与共犯 四、共同犯罪与犯罪构成
共同正犯 心理帮助犯
附加的共同正犯 择一的共同正犯
案例讨论
甲、乙发生矛盾,甲指使A对乙报复。 乙发生矛盾,甲指使A对乙报复。 某日A纠集B 到乙开的小商店, 某日A纠集B、C到乙开的小商店,先将 店内柜台砸烂, 持刀将乙手、 店内柜台砸烂,后B持刀将乙手、腿扎 轻伤), ),C 伤(轻伤),C持刀威逼乙交出柜台内 现金400 400元 此案中,甲不在场, 现金400元。此案中,甲不在场,A、B 抢钱一事知情,但未加阻拦。 对C抢钱一事知情,但未加阻拦。事后 也未将抢得的钱分给A C也未将抢得的钱分给A、B。 对于C的抢钱行为, 问:对于C的抢钱行为,甲、A、B是不 明承担责任? 明承担责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