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生产改善项目阶段报告
改善内容:
从控制柜引出一启动按钮至生产工位, 使职工不用走动就可以随时停止和启动 传输线。
3、改善实施-上料管路自动控制的改善
4、效果分析-产量、人员方面
调整前:
时间
生产线调整产能对比
产品类 折波线滤层生产 PU线生产成品
别
数量
数量
2014.05.23 KLQ‐466
700
500
2014.05.28 KLQ‐466
700
500
2014.06.09
调整后:
时间
KLQ‐466
700
产品类 折波线滤层生产
别
数量
2014.07.23
改善前
问题点描述: 半成品需要来回转运,转运972米,耗时2314.2s,费时费力,780件半成品,占地 28m2,库存多。
3、改善实施-生产布局的一次改善
一次改善
改善内容: 半成品不需要转运,取消半成品区,生产线滞留半成品30%,传输线与流利架中 间需要1个人周转产品。
3、改善实施-生产布局的二次改善
3、改善实施-降低工位开工准备时间的改善
改善前
改善后
无图
改善前问题点描述:
折波前需要对滤纸进行软化,水箱起到很大的作用, 但是工人开工时往往水箱没有达到要求水温而浪费 时间,统计表明水箱加热到规定的温度需要30min 左右。
改善后内容:
安装了水箱加热定时器和温控感应装置,定时加热 在工人工作前30min自动开启加热,早上工人上班 可以直接工作。
3、改善实施-生产布局的第二次改善
改善前
改善后
改善前问题描述:
产品仍存在在制品,不能保证产品的质量。 折波节拍和PU节拍不一致(折波周转到PU 线需要32s,拔模工序需要16.5s)。
改善后内容:
取消一名修边人员,拔模人员取代折波的反 活的工序(时间为24.4s),出来的半成品直 接上线,保证产品质量同时节约时间8.4s。
改善内容: 将传输线拆除,运用到其他生产线上。
3、改善实施-产品冲口半自动的改善
改善前
改善后
问题点描述:
手工对滤芯两头,内骨架进行扩口,外 骨架进行收口,费时41.71s。
改善内容:
制作气动工装,将产品两头一次校型, 费时32s。
3、改善实施-生产作业消除动作浪费的改善
改善前
改善后
问题点描述:
工作中需重新启动传输线时,要走到控 制柜处按启动开关。
85%
1、现状把握-改善目标分解
序号 1 2 3 4 5 6 7 8
计划 收集现场问题 出生产线布局图
移生产线 生产调试 收集现场问题 出生产线布局图 移生产线 生产调试
责任人 郑建昌 黄玉亚 梁令明 姜红艳 郑建昌 黄玉亚 梁令明 姜红艳
完成时间 7.18 7.20 7.26 8.8 8.10 8.12 8.15 8.30
“影响效率”原因分析
料
机
人
A、B料不发 存在产品再制
机头堵料
热熔胶不干 马达损坏 保养不到位
工序次序, 分工不合理
法
滤纸半成品到PU 之间花费时间长
操作方法不统一,未标准化
等待时间长,动作缓 慢
人员配置不合理
影响KLQ466生产效率 的主要因素
注胶机,半成品放置 不合理
环
2、原因分析-影响KLQ466生产主因导出
1、现状把握-折波生产现状标准节拍、工序分析
2、生产效率原始数据描述:
1、现状把握-PU生产现状标准节拍、工序分析
2、生产效率原始数据描述:
1、现状把握-生产现状标准节拍、工序数据问题梳理
问题梳理:
1、生产效率:拍波生产线的瓶颈节拍时间为39.1s,实际班产量为520件,班产效 率为77.38%,PU生产线瓶颈节拍时间为41.71s,班产量为480件,班产效率为 76.19%。
改善前生产布局分布图
折波工序的半成品需要运送到外 部进行PU工作造成动作浪费
此处滤纸有大量库存 将产品质量和生产问题浅化
人机工程分析后设备工序 作业时间大于人工作业时间
修边工序浪费时间长使 整道工序节拍相对较慢
通过对以上分析得出:1、折波工序存在大量库存;2、PU 工序和折波工序存在大量的搬运、生产过多、等待浪费;
,现在为19s缩短了15s; 2、修边效率提升为30%;
; 2.效率提升收益:46000元
高班产量15%。
3、人员减少1人;
;
总计年收益:76000元;
1、可动率由76.19%提升到
1.北线“一个流”布局,可动 86.9%,效率提升14.10%; 1、人员减少效益:30000
2
率由原来的76.19%提升到 85%,效率提升11.56%;
5.8S
3.2S
13S
5.2S 9.8S
现存主要问题:
1、工序时间不平衡,修边为瓶颈工序,注胶、插滤层人员存在等待浪费; 2、修边时间需要增加人员; 3、折波工序时间需要优化;
1、现状把握-现场、工序分析
工序:折波→插滤层、注胶(有两人完成分别需要13s和 9.8s)→拔模→修边。分析:在插滤层和注胶工序共有两人 完成存在工序过于分散,同时在插滤层、注胶、拔模工序 都存在着时间等待。
精益生产改善项目 阶段报告
汇报内容
1 成果展现 2 开展过程 3 后续计划
1、成果展现
项目阶段目标达成情况
项目周期:4月1日-8月31日
序号
项目目标
实际达成情况
项目收益计算
PU南线KLQ-466产品修边效 1、修一件产品大约需要34s 1.人员减少收益:30000元
1
率提升20%,PU南线与折波 线合并形成一个流,预计提
3、改善实施-工位调整的改善
改善前
改善后
改善前问题点描述:
有专用的架子盛放刚拔模的产品占用的地方大修边 人员不容易取。
改善后内容:
在修边盛料边的架子旁边架起来两层的架子盛放刚 下线的产品减少了动作浪费节约修边走动时间5s。
3、改善实施-工位调整的改善
改善前
改善后
无图
改善前问题点描述:
改善后内容:
2.库存面积由28平米减为0;
2.库存面积由28平米减为0; 3.转运时间有2314.2减为0;
元;
2、效率提升收益:56000 元;
3.转运时间有2314.2减为0; 4、人员减少1人;
总计年收益:86000元;
阶段收益总计 162000元
1.1 PU南线KLQ-466生产线效率提高项目
改善后生产布局
调整后折波线和PU线形成一个流,相互敦促,生产效率较以前提 高了38.3%
北线“一个流”生产效率 提升子项目汇报
1、现状把握-生产现状布局分析
1、原生产流程描述:
内芯拍波线、圆形滤芯拍波线、PU滤生产线分别单独作业
1、现状把握-生产现状布局问题梳理
问题梳理:
1. 库存:圆形滤芯每班库存520件半成品,内芯每班库存260件半成品,半成 品区占地28m2; 2. 转运:折波线和PU生产线来回重复转运,转运距离达到162米×6趟=972米, 转运时间达到385.7s×6趟=2314.2s 3、折波3人,PU4人,折波需要1人转运骨架,PU需要1人转运滤层半成品及滤层 骨架校型;
2、前后生产线需要周转、库存 折波和PU工序都是典型的孤岛作业,存在大量的在制品;
3、半成品离生产线远: 滤纸需要从滤纸库转运到生产工位,骨架从空一网子工段转运到工位;
4、手工校型,费时 手工操作,不能保证一致性,需要两头内外校型,时间长;
5、工位安排不合理 拍波生产线远离PU生产线;
3、改善实施-生产布局的原始状态分析
3、改善实施-热熔胶定型的改善
改善前
改善后
改善前问题点描述:
夏天由于室内温度较高热熔胶不容易干,造成产品 容易变形拉伸,影响产品质量(每班由于胶液不干 造成的产品报废数量为3-5件左右)。
改善后内容:安装大风量的电扇使胶液快速风 干,使产品固定成型,减少折波滤芯胶液的 定型时间使产品快速定型,现由胶液不干造 成的废品数量为0件。
节拍效率低
存在产品在制
工序不合理
V---发生频率 V---易于验证 V---易于解决
热熔胶不干
VVV级因素
3、改善实施-生产布局的第一次改善
改善前
改善后
改善前问题点描述:
两条折波线供应一条PU线有供应过多,且注胶线的 插滤层(32s)、注胶、拔模(13s、9.8s)工序有 等待浪费
改善后内容:
将折波线的一条外移,供应PU线,整合插滤层、注 胶、拔模工序,减掉一个人减少了时间的浪费合并 去掉了9.8s。
3、改善实施-修边半自动化的改善
改善前
改善后
改善前问题点描述:
改善后内容:
KLQ466滤芯,上边有一个长方形孔,职工 用剪刀修边,修一件内孔大概需要20s,每班 生产700件,手工修边劳动强度大,手工修 边过程中,容易扎伤手指,存在安全隐患;
根据PU胶的硬度,多次调整冲裁间隙,制作 冲裁模,将滤芯孔放入冲裁模中,将边沿一 次冲裁,需要时间5s,班产量增加为800余 件。
3、折波和注胶线单独作业质量问题浅化掩盖,大大阻碍了 整体效率的提高;4、人员生产状态没有紧迫性,存在存库 生产无压力;
1、现状把握-节拍、人部分工序时间人机工程分析
机器运行
1人注胶时 1人插滤层
间
时间
M(C.T) P1(C.T) P2(C.T)
2S
4S
13S
1、现状把握-人员分析
需要5人同时工作,工序繁琐还需要一条折波线 的折波供应。
1、现状把握-产量分析
KLQ-466装配生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