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

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


(4)实验动物发生烈性传染病流行时,应立
即上报实验动物检定机构,同时采取严格的 隔离消毒措施,以免传染病的蔓延。 (5)尸体处理:尸体处理一般要求焚烧,深 埋,大型动物可消毒加工后利用。
3、实验动物房的消毒措施
SPF级动物实验室的一般日常清洁消毒制度
(一)实验动物设施
1、屏障系统实验动物环境设施的基本要求 2、实验动物设施分类
1、屏障系统实验动物环境设施的基本要求




最适宜温度:20-25℃,温差:3℃或4℃ 适宜的相对湿度:40-70% 换气次数:10-20次/小时,洁净程度越高,要求换气次数越多。 气流速度:0.1-0.2m/s。 压强梯度:洁净区高于污染区,每级压差20-50Pa。合理组织气 流和风速可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又可降低室内粉尘和有害气体 污染,控制传染病的流行。 光照:工作照度150-300lx,动物照度18-30 lx,明暗交替时间 12/12或10/14。 噪声:60lb以下,避免高频率噪声和超声波的干扰。 氨浓度:不大于14㎎/m3。 动物环境设施指标应符合GB14925-2001要求:见下表1、2
第二、实验动物,特别是实验用动物(Experjmental animals)本身可能患有能感染人的人畜共患病 (zoonotic Disease)。病例如下:
动物实验室出现的这两大危害有力说明:动物实验 室无论在操作技术规范的制订,个人安全防护设备 的设置,以及实验室设施的设计和建设上,都有很 大的特点和特殊的要求。 第一种危害要用实验室设施(二级隔离)来防范,通 过静态隔离(负压梯度)动态隔离和排风处理 (HEPA过滤)等措施,把产生的动物性气溶胶牢 牢地控制在污染区内,确保不向外环境扩散。 第二种危害,则要用安全防护设备(一级隔离)和其 他个人防护设备(personnel protective Equipment PPES)来防止病原微生物对实验人员的感染。
2、实验动物设施分类
实验动物设施根据对饲养动物的空气净化程度 分为三类。 开放系统(open system); 屏障系统(barrier system); 隔离系统(isolation system)。
不同的实验动物设施环境级别对应于不同的动物级别, 二者的对应关系见下表 动物级别和洁净度的对应关系

三、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设施与防护要求:

生物安全动物实验室的设计原则就是要做到三保护:保 护人、保护环境和保护实验动物。 保护人员免受相关危害。如感染、过敏、中毒或被动物 抓挠撕咬等; 保护动物即保证实验动物质量和保证人道主义使用实验 动物; 保护环境即保证室内空气、污水及废弃物(垫料、粪便、 动物组织、动物尸体)等不污染室外环境。 为达到三保护的原则,生物安全动物实验室主要通过设 施(Facilities)、设备(Equipment)、 人员及素质 (Practices)的有效结合加以实现。
温度,℃ 日温差,℃ ≤
18~29 -
相对湿度,% 换气次数,次/h 气流速度,m/s 压强梯度,Pa 空气洁净度,级 落下菌数,个/皿 氨浓度,mg/m3≤ 噪声,dB ≤ 工作照度 动物照度 昼夜明暗交替时间,h
注:表中氨浓度指标为动态指标。 1.一般采用全新风,保证动物室有足够的新鲜空气。如果先期去除了粉尘颗粒物和有毒有害气体,不排除使用循环空气的可能,但再循环空气仅限 于同一单元,新鲜空气不得少于50%。并保证供风的温、湿度参数。 2.单走廊设施必须保证饲育室、实验室压强最高。
(一)实验动物设施的一般生物安全管理要求:
防护设施(secondary
barrier,二级屏障):
实验室的设施结构和通风设计构成二级物理 防护。二级防护的能力取决于实验室分区和 室内气压,要根据实验室的安全要求进行设 计。一般把实验室分为洁净、半污染和污染 三个区。实验室的墙壁保持密闭,空调通风 的气流方向永远保持:外界-HEPA-洁净 区-半污染区-污染区-HEPA-外界。
40~70 8~10 0.1~0.2 30 14 60 150~300 100~200 12/12或10/14 5~10 20~502 10000 3 100~150 100 无检出 100~1502 100 无检出 10~201 20~502 10~202
注:表中氨浓度指标为动态指标。 1.一般采用全新风,保证动物房有足够的新鲜空气。如果先期去除了粉尘颗粒物和有毒有害气体,不排除使用循环空气的可能,但再循环空气应取自于 无污染区域或同一单元,新鲜空气不得少于50%。并保证供风的温、湿度参数。 2.单走廊设施必须保证饲育室、实验室压强最高。 3.此处动物实验设备系指动物饲养和实验时,保障动物所处的局部环境应达到本环境指标的设备。
实验动物设施是进行实验动物饲养、保
种维持、生产、实验研究、实验等设施 的总称。

医疗卫生机构的实验动物设施一般包括更衣室、淋 浴室、洗涤消毒室、监控室、洁净区外库房、样品 室、样品配置、手术室、行为实验室、动物尸体及 废物存放室、洁净区内库房、动物检疫室、大、小 鼠饲养室、家兔饲养室、豚鼠饲养室等等。

由于实验动物常采取群体 饲养,极易造成动物疾病 的暴发和流行。造成动物 包括: 传染病流行的病原多种多 1、保障实验动物房生 样,有的病原宿主广泛, 物安全的基本措施 属人畜共患病,可同时引 2、实验动物的检疫和 疾病的控制及处理 起人和动物的疾病,就更 具危险性。严格实验动物 3、实验动物房的消毒 房的管理制度,预防在先, 措施 是杜绝人和动物间疾病传 播的根本保证。

二、动物实验室产生生物危害的来源:


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是一种特殊的通过人工或自 然感染进行动物感染实验的实验室。 第一、动物性气溶胶(Animal Aerosol)的产生: 感染动物在观察饲养期间,它们在呼吸、排泄、 抓咬、挣扎、逃逸、跳跃时,在更换垫料、饲料, 进行感染接种(特别是鼻腔内接种)时,在尸体 剖检、病理组织、排泄物的处理等过程中会大量 产生传播危害性极大的动物性气溶胶。因此对气 溶胶的生物安全防护,应当是动物实验室建设中 的核心。
表2 动物实验设施(设备3)环境指环境 温度,℃ 19~26 屏障环境 20~25 隔离环境 普通环境 16~26
指标
犬、猴、猫、小型猪 屏障环境 18~22 隔离环境 鸡 屏障环境 16~26
日温差,℃

4
3
4
3
3
相对湿度,% 换气次数,次/h 气流速度,m/s 压强梯度,Pa 空气洁净度,级 落下菌数,个/皿 氨浓度,mg/m3≤ 噪声,dB ≤ 工作照度 动物照度 昼夜明暗交替时间,h 15~20 ≤ 30 20~502 10000 3 100~150 100 无检出 8~10 10~201 20~502

(5)选用具备有效动物繁育合格证书的动物, (6)动物、工作人员、物品分别进入屏障及隔离 系统,并只能由洁净度高的区域向洁净度低的区域 定向移动。房间随时关门。

工作人员更换工作服,戴帽、手套、口罩、鞋套,风淋后方 可进入。 动物由动物传递窗,外包装经紫外线照射或喷洒消毒液后传 入,入室后检疫3-7天。 所有样品、饲料(r辐射灭菌)由物品传递窗经紫外线照射 或喷洒消毒液后传入。 非实验用品(如食物、饮水、香烟等)一律不得带入动物实 验室。
1、保障实验动物房生物安全的基本措施
(1) 实验动物设施为单独区域,与办公和其他实验 场所分开。 (2)工作人员应经过适当培训。 (3)具有一定规模的实验动物室建筑,周围至少 应有20m卫生间隔区。不同种属、不同品系、不同 来源的动物必须分室饲养,不同对象、不同内容的 实验分室进行。各室之间定向气流不能交叉循环。 (4)定期检测,更换高、中、低效滤膜,保持系 统处于良好状态。
一、实验动物及实验动物设施的简介:
以科学研究为目的而进行科学饲养、
繁殖的动物称之为实验动物。有人 称之为“活的试剂”。


它包括严格意义上的实验动物即在一定的环境条件控制下, 经过科学的育种、繁殖生产,遗传背景清楚,携带的微生物 状况明确,并对其生态学、生物学、生物化学、形态结构了 解的特殊动物如大鼠、小鼠、金黄地鼠、豚鼠、家兔、犬和 小型猪等。 也包括一部分家畜、家禽和一些未经过人工驯化的野生动物, 如猫、羊、非人灵长类、鸡、鸭、鸽、蛇、蛙类等等。

2、实验动物的检疫和疾病的控制及处理
(1)凡外来实验动物至少经过3天以上的隔离检疫。 (2)试验和研究开始前,要保证动物无任何疾病, 并保证动物避免可影响研究目的及实施的因素。 (3)动物发生疾病死亡应及时进行病理尸检或其 他实验室检查,作出诊断,提出处理意见。当动物 发生传染病时,原则上全部销毁。房屋、用具、笼 架、垫料、衣帽等必须进行彻底消毒。动物室封锁 一段时间才能使用。必要时报告试验负责人及主管 部门。
表1
项目
实验动物繁育、生产设施环境指标(静态)
指标
小鼠、大鼠、豚鼠、地鼠 普通环境 屏障环境 20~26 4 隔离环境 普通环境 16~28 40~70 8~10 10~201 20~502 8~10 0.1~0.2 ≤ 30 20~502 10000 3 100~150 100 无检出 30 14 60 150~300 15~20 12/12或10/14 100~200 5~10 20~502 10000 3 100~150 100 无检出 20~502 10000 3 10~201 20~502 10~202 犬、猴、猫、小型猪 屏障环境 20~26 4 隔离环境 鸡 屏障环境 16~28 4
防护设备(primary
barrier,一级屏障 ):包 括各级生物安全柜和个人防护器材。 人员及素质:良好的专业训练和技术能力对保 证实验室生物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 。
动物房和生物安全实验室一样,主要根据所研究病 源微生物的危害评估结果和危害程度分类划分为一 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动物安全水平。 在生物因子方面,包括常规传播途径、所用的体积 和浓度、接种途径和是否能以何种方式排毒及生物 因子的总体危险程度。 在动物方面,包括动物的性质,比如它们的侵犯性 和咬、抓倾向,它们天然的体外寄生虫,易感的动 物病及可能释放的过敏原和动物接种病原微生物后 可能产生的结果等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