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实施
摘要: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分层教学的内涵及理论背景作了概述,论
述了分层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意义,并提出了相关的实施策略,以期在初中体育
教学中寻求适合中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实现体育
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体育分层教学意义
一、分层教学的内涵及要求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指在遵循教育的普遍目标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身心发
展特点,考虑每个学生特点和个性,遵循差异,对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
的要求,实行有差别的教育教学方法,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并逐步实现学生的
全面发展。
要根据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育知识的发展水平,将全体学生分为若干层次;根
据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潜力制定分层的体育教学目标;根据分层教学目标,进行分
层施教;及时反馈,教师分层进行指导和评价,适时确定新的体育教学目标。
这
是初中体育教学中实行分层教学的具体要求。
二、分层教学的理论背景
关于分层教学的具体理论,最早应该源于我国古代儒家思想代表人物孔子。
他提出教育中要注意“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育,这可以
说是分层教学最早的雏形。
另外,西方教育思想家曾经提出的很多理论,都为分层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指导。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他认为每个学生存在
着两种水平,一种是现有水平,另一种是潜在水平,也就是“最近发展区”。
教学
是一个由潜在水平转化为新的现有水平并不断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的过程。
在这些理论的基础上,我国提出了素质教育的理念,新的课程标准中也强调
要注重学生身心发展的差异性特点。
由于学生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体育基础
等方面的各不相同,必须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
分层次教学要面对学生的各种实际,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学有所得。
三、初中体育教学中实行分层教学的意义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
体育教学中常规的分组教学虽然也可
以区别对待,但过高或过低的学习目标要求都会不同程度地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实施分类要求、分类辅导、分类训练、分类提高的分层
教学,由于教学目标较符合不同运动技能水平的学生实际,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
学习积极性。
2.有利于促进学生运动技能和体能的发展。
初中生处在身体发育的高峰期,
通过体育教学,学生的运动技术、运动技能和体能都要达到较高的水平。
为相近
个性差异创造适宜的学习氛围,学生自信心得到加强,个性可以得到张扬,加以
正确引导,有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3.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健全的人格。
分层教学的学习过程实质上是
一种小组合作学习,通过集体思考、集体评价、学生间的互帮互学有利于培养学
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分层次教学使学生掌握了多种强身健体的方式方法,使学生
的健身意识得到提高,有助于学生养成终生体育的良好习惯,发展健全人格。
分层次教学的实施,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教学中学生练习
的积极性高涨,学习情绪饱满,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充分的发挥,各层次的学生在
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四、初中体育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
1.充分了解学生情况。
体育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个体情况,通过调查研究、
分析对比等手段,充分了解学生的生长发育情况以及心理健康状态,并根据体育
课堂的实际表现做好记录和总结,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开展分层教学。
2.合理分层分组,制定合理的分层目标。
体育课上,在给学生分层后,教师
应依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能力,合理确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
分
层分组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状况、爱好兴趣,否则可能会使学生产生失落感
和不公平感,也可能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和教学方法产生误解甚至曲解。
3.进行合理指导,实现个性发展。
分层教学中,教师应及时根据信息反馈对
各层次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要注重优生的个别对待,即提出严要求、高标准,力争让他们有新突破、新提高。
4.引进激励机制,做好分层评价。
体育教师要运用多种激励形式,有意识地
不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使他们享受到成功后的喜悦;采用个体差
异评价法和相对评价法,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内在潜能,帮助他们
体验成功的快乐、形成积极的心态。
参考文献
[1]张荣国大学生分层次教学模式探讨.中国学校体育,2000,(2)。
[2]朱亚元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浅谈分层次教学.中国学校体育,2000,(4)。
[3]赵强人体生长发育规律在体育教学训练中的作用.中国学校体育,1999年,(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