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分析文献综述【摘要】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已经成为一种维持和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资本行态,成为生产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1]。
本文从人力资本内涵、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产生原因及人力资本投资所产生的风险种类三个方面对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分析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较系统的阐述,最后指出了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方向。
【关键词】人力资本原因人力资本投资风险一、引言人力资本理论的研究成果使得以教育和培训为主要内容的人力资本投资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但是经典人力资本理论在探讨人力资本投资和收益时,均是在确定性环境条件下进行的,或者隐含地以“完全确定”这一假设为基础,忽视了不确定因素对人力资本投资和收益的影响,因而对人力资本投资和收益的认识是不全面的。
自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出现、持续至今并日趋严重的、世界性的受过较高教育的劳动者的失业现象使得人们对人力资本投资的风险进行了思考。
为了更好地把握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理论的最新进展,本文对人力资本投资风险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评述。
二.人力资本内涵的研究谈到人力资本理论内涵,我们不得不首先提及人力资本理论的溯源。
人力资本理论的“原始形态”,可以追溯到西方经济学的开山鼻祖亚当·斯密。
他在其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对“资本”作了定义,并将资本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由于亚当·斯密理论研究的着眼点在于论证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最好的生产方式,并力图阐明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如何获得财富,所以,他并没有完整系统地提出人力资本理论。
令人遗憾的是,在亚当·斯密之后,尽管仍有一些经济学家从他自身的研究领域中触及到“人力资本”这一概念,比如,19世纪40年代德国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李斯特区分了“物质资本”与“精神资本”这两个概念,并强调教育、科学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再如1890年,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曾观察到“所有资本中最有价值的是对人本身的投资”,但亚当·斯密的“人力资本”思想却被大多数经济学家遗忘了。
所以,直到20世纪60年代以前,人力资本理论的研究仅处于滥觞阶段。
通过阅读查阅相关文献书籍,我认为可将人力资本理论划分为以下几种:1、以劳动力要素分析为中心的一般人力资本理论20世纪60年代,舒尔茨在其著作《论人力资本投资》、贝克尔在其代表作《人力资本》中均提出了自己对于人力资本内涵的的定义、研究。
尽管贝克尔不同于舒尔茨而将其研究重点放在微观分析上,但舒尔茨和贝克尔的人力资本理论却显示出这一时期西方人力资本理论研究的共同特点,即是以劳动力要素分析为中心,研究的主要内容在于阐述人力资本的概念、形成及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因而这一时期的人力资本理论可以称为一般人力资本理论。
这一段时间人力资本理论的优点在于全面分析了人力资本的含义 、人力资本的形成途径及人力资本的“知识效应”。
通过这些内容,人们可以了解人力资本理论的基本点。
但其缺陷是明显的:其一,对人力资本投资的诸项因素缺乏具体化、数量化,内容显得单薄了。
其二,虽然已经阐释了人力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但对这个内在机理的认识却显得很不够,因为人力资本不仅有“知识效应”,还有 “外部效应”和“外溢效应”,尽管阿罗在《边干边学的经济含义》一文中已触及至后面这些内容,但并不那么明确。
与此同时,也没有建立起一个基于人力资本的经济增长模型。
其二,20世纪80年代以来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而这一人力资本理论无法反映这一历史背景。
2、以构建技术内生化增长模型为中心的人力资本理论这一理论产生背景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以知识经济为背景的新“经济增长理论”在美、英等国兴起。
这种以技术内生化为特征的新经济增长理论,把人力资本纳入模型之中,从经济增长模型中阐述人力资本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罗默尔发表了《 收益递增与经济增长》一文。
在该文中,他建立了两个增长模型:简单的两时期模型和简单的两部门模型,利用这两个模型来阐述人力资本。
卢卡斯(R.Lucas)发表了著名论文《论经济发展的机制》,提出了两个经济增长模型:两资本模型与两商品模型,在一般人力资本理论基础上研究人力资本。
新经济增长理论在人力资本理论研究方面的贡献为:其一,把人力资本纳入增长模型。
60年代,舒尔茨和贝克尔的一般人力资本理论尽管也涉及到经济增长问题,但他们把人力资本和教育作为外生变量,也没有建立定量模型;而后来马扎华(H.Uzawa)的模型虽把人力资本纳入进去,但该模型并没有克服经济均衡增长取决于劳动力增长率这一外生变量的缺陷,因而有悖于将技术进步及作用内生化初衷。
如前所述,卢卡斯和罗默尔的模型不仅把人力资本纳入过去,而且使之内生化。
其二,从经济增长模型中阐发其人力资本理论,把对一般的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源的强调变成了对特殊的知识即生产某一产品所需要的“专业化的人力资本”强调,从而使人力资本的研究更深入、更细致,使人力资本研究具体化、数量化了,这不仅极大地发展了人力资本理论,也给人们在实践中正确认识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的作用,并以此为根据来调整经济增长速度、预测经济增长趋势,提供了方法和工具。
其三,揭示了人力资本的“外部效应”和“外溢效应”,卢卡斯区分了人力资本所产生的两种效应:即舒尔茨型的通过正规或非正规教育形成的人力资本所产生的“内部效应”与阿罗的“边干边学”形成的人力资本所产生的“外部效应”。
罗默尔认为,知识分为一般知识和专业知识,知识不同于普遍商品,它不具有完全的排他性,从而进一步论述了知识的“溢出效应”。
3、21世纪以来“百花齐放式”的人力资本研究随着知识与信息时代的到来,学术界对于人力资本的研究也愈来愈多。
一些学者将人力资本分为初级与高级两个层次,前者指健康人的体力、经验、生产知识和技能;后者指人的天赋、才能和资源被开发出来的潜能的集中体现——智慧。
也有学者认为人力资本具有不同的生产力形态,提出了同质型人力资本和异质型人力资本的概念。
还有学者将人力资本分为管理型人力资本、技术型人力资本和作业型人力资本进行研究。
同时,也有人将人力资本划分为个体人力资本和社会人力资本两种类型来研究,有利于拓展人力资本研究的范畴。
对于人力资本的研究,学术界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的状态。
我认为,对于每一种研究,都有其研究的思路、方法与理论依据,学者们应能提出充分的论据以支持其研究,自圆其说。
我们不能盖棺定论,说哪一种研究就是完全正确的,应当说,他们是从不同的方面进行人力资本的研究。
由上面可知,学者们分别从人力资本的层次、人力资本的能力、人力资本的类型以及人力资本的群体这些方面进行研究,研究角度不同,得到的研究成果也就各种各样了。
当然,对于人力资本的研究远不止于此,随着时代的发展,必定会更加丰富。
三、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产生原因的研究对于人力资本投资风险的来源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探讨。
舒尔茨在1964年《教育的经济价值》一书中指出人力投资风险来自对自身才能的不确定性、就业的不确定性和资本市场的不确定性。
贝克尔在1975年也分析了教育投资收益不确定性的三种来源:人们关于他们能力的不确定性;关于作为收益中的一个重要因素的生命长短的不确定性;一个既定年龄与能力的人其收益的不确定性。
国内学者对人力资本投资风险产生原因的研究有几种代表性的观点:程承坪等认为,人力资本投资风险产生的原因可以从外部环境、内部环境和个人三个不同的层面加以分析。
而孔令锋则认为人力资本投资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有投资主体的多元性、投资客体的不确定性、投资行为的长期性和投资收益的间接性。
综合以上学者们的观点,可将投资风险产生的原因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产权经济学角度的原因分析在人力资本投资者与人力资本承载者之同,员工是人力资本的承载者,具有其所有权,而企业是投资者,在一定程度上仅仅只能使用员工所让渡的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投资产权具有分割性,人力资本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使企业人力资本投资产权不清蜥,这就孕育了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风险性。
(1)人力资本投资的产权收益主体多元化人力资本投资者与承载者都是人力资本投资的当然主体。
按照经济学上“谁投资谁拥有谁受益”的原则,人力资本投资主体都具有收益权。
但是如何计量各投资主体的投入和确定其收益是一个难度很大的问题,而且对于非人力资本载体的投资主体来说,由于人力资本是与人力资本载体本身结合在一起,那么其他人力资本投资收益要受到人力资本载体的影响,甚至会出现无法受益的状况,“谁投资谁受益”原则就受到了极大的挑战,这无疑产生了投资的风险。
(2)人力资本投资载体具有天然产权性人力资本载体对人力资本具有天然产权,人力资本与其承载者不可分割。
人力资本所有权在与其载体不可分离的情况下,人力资本的一部分权利将可能被限制或被删除,从而导致人力资本产权在某种意义上的“残缺”,此时人力资本载体可以将相应的人力资本“关闭”起来,那么就会严重影响人力资本资产的经济利用价值,甚至会使其经济价值一落千丈。
(3)人力资本的不同产权结构产权经济学理论发现由一个主体完整地行使产权是不经济的,需要出让部分产权给他人。
而人力资本产权的分解又要求准确界定各主体之问的产权关系,如果不能准确界定,就会无法弄清人力资本产权的保护和产权规则的实施而形成风险。
也有研究者把产权分割为合同性权利和剩余权利。
合同性权利是合同中明确规定的权利,或者为不受正规制约的合同各方所默认的权利。
由于信息不对称以及不确定性的存在,合同并非总是尽善尽美的;非正规的制约在新的环境之中也可能变弱,这样就产生许多难以明晰的剩余权利,这些权利常常不明不白地分配给某些人。
这些因素往往会增加风险产生的可能性。
2.信息经济学角度的原因分析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来说,人力资本投资活动中存在多种委托一代理关系,如在人力资本投资者与被投资者(人力资本承载者)之间,人力资本投资者与人力资本生产者(如培训机构)之间,委托一代理中的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是导致人力资本投资风险的重要原因。
(1)决策信息不完全造成投资对象选择风险根据信息经济学对信息不对称的分类,代理人知道自己的类型,而委托人不知道,就会造成选择风险。
人力资本投资者在决策前往往会由于难免受到自身知识、经历、经验等的局限,不能收集到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或投力所需的完全信息。
从人力资本投资者来讲,往往会对投资方向和投资内容不能完全把握,对投资对象(人力资本承载者)和人力资本生产者(培训机构)情况不能完全了解,因而造成投资主体选择失误而发生风险。
(2) 市场或环境信息不完全带来投资收益风险人力资本投资活动周期长、见效慢,投资过程中会有许多人们无法准确预测的诸多变化,即使在投资前进行了科学的分析,仍会由于在投资期内发生意想不到的变端而使得整个投资活动充满风险而人力资本投资主体在投资决策前除要收集市场信息外,还要与其他人力资本投资主体进行博弈,就更增加了投资的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