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西身势语差异Body Language
中西身势语差异Body Language
身势语的功能
• 情感表露 指用面部表情和各种体态动作表达内心的 思想情感。 • 象征动作 指用身体的某一部分象征性地表达一种意 思。 • 伴随动作 指人们说话时同时作出的相关动作,用于说 明、强调说话人表述的意思或反映某种即时的心理状 态。 • 反应动作 指人们在一定场景下作出的适应性动作,这 是对客观情况作出习惯性和机械性的反应。 • 调节动作 指说话双方为了调节彼此之间的交际行为 而作出的体态动作,这是一种非语言的反馈。
在公共场合,交谈者之间相距更远,如:在公共场所演说,教 师在堂上讲课,他们同听众距离很远。 多数英语国家的人不喜 欢人们离得太近,离得太远也有些别扭。离得太近会使人感到不 舒服,除非另有原因,如表示喜爱或鼓励对方与自己亲近等,但 这是另一回事。
二、各国对于身体接触的不同看法
1.握手
在许多国家,握手已成为 一种常 用的表示亲热和友 好的礼节。但各国握手的 习惯不大一样 。 中西握手差别: 就力度来讲,西方人要 重,这与传统观念相关。 西方国家握过手后身体马 上分开;中国人则是先握 手,然后互相靠近,或者 干脆抓住不放。
要点:
一、不同民族在谈话时,双方保 持多大距离最合适。 二、各国对于身体接触的不同看 法。 三、目光接触的艺术。 四、交际中你会微笑吗? 五、手势语 六、中西方文化中的身势语对比。
一、不同民族在谈话时,双方保持多大距离最合 适
不同的民族在谈话时,对双方保持多大距离才合适有不同的看法。 在进行社交或公务谈话时,有四种距离表示四种不同的情况: • (1)亲密距离(0~45cm),适合于夫妻关系及情侣之间; • (2)私人距离(45~120cm),限于朋友、熟人或亲戚间的交往; • (3)礼仪距离(120~360cm),用于处理非个人性事务的场合之 中; • (4)公共距离(360~750cm),适用于非正式的聚会。
三、目光接触的艺术
交际中目光接触能体现你的真诚,平易近人,使人对你产生信 任感。握手,微笑,问候时都应该保持目光接触。目光接触 一般看两眼和嘴之间的三角区域:鼻梁、上嘴唇、眉心。 (1)同相识的人谈话时,说话的人和聆听的人都应注视对方。 任何一方不看对方,都是不合适的。
(2)如果演说的人埋头看讲稿,照本宣科而不抬头看听众,对听 众"说话",人们就会认为他对听众冷漠,不尊敬别人。 (3)在谈话时,听的人要注视着说话人的眼睛或脸,表示自己在 听,如果对方说的话较长,听的人要不时发出"嗯"的声音,或者 点头表示自己在注意地听着。 (4)在英语国家,盯着对方看或看得过久都是不合适的,即使 用欣赏的目光看人——如对方长得漂亮,也会使人发怒。
伸出小指:在日本表示女人、女孩子、恋人;在韩国表示妻子、妾、 女朋友;在菲律宾表示小个子、年轻或表示对方是小人物;在泰 国、沙特阿拉伯表示朋友;在缅甸、印度表示要去厕所;在英国 表示懦弱的男人;在美国、韩国、尼日利亚还可以表示打赌。偷,特别 是那些专门在商店里偷窃的人及其偷窃行为;在泰国、新加坡、 马来西亚表示死亡;在墨西哥则表示钱或询问价格及数量的多少。
⑷、英语中有而汉语中无
• 用大拇指顶着鼻尖,其他四指弯着一起动: 挑战,蔑视
• 摇动食指(食指向上伸出,其他四指收 拢):警告别人不要做某事,表示对方在 做错事 • 咂手指:重大思想负担,担心,不知所措。
结论
• 身势语把无形的思想与心理形象直 接转化成动态的感觉、视觉形象,达 到语言交际难以取得的效果,语言与 伴随的身势语在表达同一思想的过 程中融为统一的言语行为。我们只 有同时考察语言和身势语两个方面, 才能揭示心灵的活动,完整地表达思 想,成功交际。
2.拥抱 在欧美拥抱是跟握手 相提并论的见面礼仪,但 有些国家也不一定拥抱, 如:印度,日本,芬兰等。 在西方国家公众场合的拥 抱是一种礼仪,在中国公 开场合通常不拥抱。 阿拉伯人,俄国人,法 国人以及东欧和地中海沿 岸的一些国家里,两个男 人也热烈拥抱,亲吻双颊 表示欢迎。
3.亲吻 亲吻礼,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交礼节,是表示亲密、 热情和友好的一种礼节。 欧美人,待别是意大利、法国、荷兰、德国、美 国人多喜欢“亲吻礼”。 • 吻的部位不同,表示的含意也完全不同。 • 吻手表示敬意; 吻颊表示我愿意成为你的朋友; 吻唇表示我喜欢你; 吻额表示关爱; 吻眼表示幻想; 吻掌表示热情;
四、交际中你会微笑吗?
• 在中国和英语国家不论 微笑还是大笑,通常表 示友好、赞同、满意、 高兴、愉快。但是在不 同的场合,面对不同的 人,微笑所代表的意义 是不同的。我们应注重 这种差异,才能避免在 文化交际中造成不必要 的误会
微笑在中西方的不同含义:
微笑在美国人眼里是热情的象征,所以他们喜欢 笑逐颜开,微笑对他们而言只是一种文化符号, 他们对微笑的对象有无好感并不重要。微笑对于 他们而言是一种友好的标志和沟通途径。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习惯于含蓄委婉的表达方 式。微笑代表友好、亲密。所以不轻易对人微笑。 而且微笑的含义也是多种多样的:被人误解时, 笑一笑是一种素养;吃亏时能笑一笑是一种豁达。
食指点别人:这在欧美国家是很不礼貌的责骂人的动作。英美人把 大拇指和食指组成圆,其余三指伸直,意为“ Excellent. ”
伸出食指:在美国表示让对方稍等;在法国表示请求对方回答问题; 在缅甸表示请求,拜托;在新加坡表示最重要的;在澳大利亚表 示"请再来一杯啤酒"。
六、中西方文化中的身势语对比 ⑴、动作一样,意义不同
翘大拇指:在中国和美国,翘大拇指表示“好”,用来称赞对方 干得不错、了不起、高明、这个意思在许多国家都是一样的, 但是在尼日利亚,这个手势很粗鲁。 将拇指和食指弯曲合成圆圈,手心向前:这个手势在美国和中国 都表示OK;在日本表示钱;在拉丁美洲则表示下流低级的动作。 伸出食指和中指做V 字状: 在英国、法国、捷克等国此手势含有 胜利之意。在塞尔维亚语中这一手势代表 “英雄气概”,在荷 兰语中则代表“自由”。 伸出中指:这个手势在法国、美国、新加坡表示被激怒和极度不 愉快;在墨西哥表示不满;在澳大利亚、美国表示侮 辱;
Body Language—Nonverbal Communication
楚雄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 2012级英语2班第13小组
你知道这些手势表示的含义吗?
•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重要工具,但并不是 唯一的交际手段。当人们谈话时,经常 伴随着各种手势和姿势这是一种非语 言交际行为。语言与非语言交际的同 时运用是在任何一种文化中都极为重 要的表现形式。 • 非语言交际是人际交往的重要组成部 分。它和语言交际一样,是人们互相交 往的方式。在交际过程中,两者互为依 托,相辅相成,共同传递信息与情感,构成 整个交际行为。
五、手势语
手势是人们交往时不可或缺的体态动作,是最具有表现 力的一种形体语言。手势在各国有不同的意义,不同的 文化背景赋予手势不同的交际功能。 在一般情况下,可以把手势语分为四类: 1、情绪性手势。情绪性手势是指用以表示强烈情感 的手势。 2、指示性手势。指示性手势只是用以表示直白的目 的,要求的手势。 3、象征性手势。象征性手势是指用表达抽象概念, 以引起听者联想的手势。 4、象形性手势。象形性手势是指用手模拟事物形状, 强化印象的手势。
微笑对象的不同:
美国:他们用同样的态度对待每个人,他们习惯 微笑着彼此打招呼。在公众场合,对陌生人也 毫不吝啬的给予微笑。所以在其他文化的人看 来他们的微笑显得不真诚,硬梆梆。 中国:在中国微笑是一种礼仪。对于熟人,见面 时会经常朝他们笑,对于陌生人却往往不愿意 或者觉得没必要这么做。通常只有在有求于人 的时候才向陌生人笑。如,问路的时候。
• “嘘”汉语表示:反对、责骂、轰赶 英语表示:保持安静 • 跺脚:汉语中表示:气愤、愤怒、灰心、悔 恨。英语中表示:不耐烦 • 目不转睛的看:汉语中表示好奇,惊讶。 英语中表示:不礼貌,使人发窘,不自在
⑵、意义一样,动作不同
• “丢人”西方人是两手手心向下,用一个 食指去擦另一个食指的背面。中国是食指 伸直,用指尖在自己脸上划两下
• 我吃饱了(饭后):西方人把一只手放在 自己的喉头,手心向下,手指伸开。中国 人用一只手或两只手轻轻拍拍自己的肚子
妈妈,过 来。
come here
⑶、汉语中有而英语中无。
• 拱手礼:拱手礼也叫作揖礼。这个礼既能 表达晨报对您的感谢和尊敬,也是咱们中 华传统的见面礼仪,有着浓浓的中国特色 和人情味儿。 • 双手递物:表示尊敬 • 用食指点点或指指自己的鼻子:表示“是 我”,“是我干的”(西方则认为这个动 作很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