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隶书入门》教学设计

《隶书入门》教学设计

隶书入门
一教学目的
通过与篆书楷书的比较,初步赏析隶书的基本特点。

二重点难点
通过不同字体的显著特点,会辨别隶书字体,基本术语的与掌握与辨认,如一波三折,蝉头燕尾,燕不双飞等基本笔画特征
1 根据字体外形基本特征,辨别字体,强化隶书的显著特征。

图片展示:
总结:字体特征
2 以篆书隶书楷书为例,区别各个字体基本笔画的显著特征,辨认理解一波三折,蝉头燕尾,燕不双飞
总结基本笔画特征:
篆书--笔画呈明显的圆弧状
隶书---横画与捺画呈蝉头燕尾,一波三折的特点
重点理解:蝉头燕尾,一波三折,燕不双飞
教师在黑板示意基本笔画的写法
楷书---笔画有严格的法度,点画、钩戈、撇捺构成长短正斜、俯仰照应,比篆隶更富于多姿多变
3 各种字体辨认,列举多种字体,让学生熟练辨认各种字体,以隶书为重点
4 各种隶书字体辨认:以曹全,乙瑛碑,张迁碑,石门颂为例,出示图片,简要归纳结体特征,让学生熟悉多种隶书碑帖的基本特点
5 根据自我喜好,选择碑帖,读贴并练习书写
6 教师根据学生书写情况,进行示范,总结
平凡者的创造•隶书
一、教材依据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之书法选修第2课:平凡者的创造•隶书,共包涵三课时:一课时为赏析,两课时为技法讲授与体验尝试,其中一课时为基本笔画,另一课时为结构规律。

二、设计思想:
本节课属于“鉴赏*练习”活动,安排了三个课时的时间。

在前面一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各种书体有了初步的了解,也掌握了书法的一些知识和技法,为本节课做了知识储备。

为了使学生对隶书有深刻的了解,所以课件中穿插动画故事或文字故事,把知识性和趣味性融合到一起,让学生更加放松的学习。

并且展示给学生大量的书法代表作品,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和鉴赏能力。

背景音乐全部选择古筝曲,舒缓而优美,为学生临摹练习创设一个美好的环境。

采用表格总结的方式把主要知识点呈现出来使书法风格具有更加强烈的对比性以及清晰的直观性。

根据需要把学生的作品制作到课件里欣赏,让学生充分发现对隶书的继承和发展。

为了提高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课件中安排了文章供学生欣赏并提出与现实生活相关的问题给
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空间。

三、教学目标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运用启发、引导、比较、分析、发现、练习等方式,发散学生思维,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用美术术语表达自己的感受与认识。

通过鉴赏具有鲜明艺术特色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学习和了解隶书发展过程及隶书的风格特点,感受中国汉字艺术的独特魅力,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理解。

1、知识目标:隶书发展过程及隶书的风格特点,通过对教材上文字与图片材料的研究性学习,初步了解隶书产生、发展的社会、文化、历史原因以及它在汉字与书法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审美特征。

2、能力目标:尝试了解隶书用笔的基本技巧与方法和结构规律,并能基本正确地运用到临摹书写中去,能较为准确地掌握隶书的笔画特征和结构特征。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书法艺术的探究兴趣,并使之初步掌握隶书的书写技巧、方法以及结构规律。

培养学生热爱中国文化艺术之情,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书法精神。

四、教学重点:了解隶书的审美特征。

五、教学难点:用笔技法和结构规律的学习。

六、教学准备:
1、书法家及作品图片、学生书法作品、背景音乐
2、课本、毛笔、宣纸、墨汁、水洗、墨盒、毛毡
七、教学过程:
教师可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例,或运用课件来创设情境作为导入。

引导学生站在广阔的历史文化背景与社会背景中了解隶书的产生、形成、发展及其审美特征和在文字学上的重要意义。

从赏析中帮助并组织学生对隶书与篆书两种书体分别从文字和书法特征两个方面进行异同的分析、对比、观察和归纳,使每个人都参与其中,从而建立对隶书的全面认知。

同时,借以促进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对隶书可以时代为线索,或以不同的用途及载体为线索来介绍。

对不同时期的隶书,不同用途的隶书,不同审美风格的隶书进行观察、分析、对比、归纳,帮助学生划分审美风格类型。

古隶、汉碑、简帛、清隶四大隶书类型,教材重点放在汉碑上,其次是简帛类隶书。

教师上课时,应同时配合参照、讲析、赏评,介绍各自的类型特点,使学生对隶书有较为全面的了解。

(一)第二课隶书用笔的基本技法
1.常规硬笔书法练习
抄语文课本《陈情表》时间5—10分钟
2. 导入:欣赏篆、隶书法作品,联系以前知识辨识字体,并简述书体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做引导。

教师:考考大家,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书体能辨识准确吗?你辨识的诀窍是什么?
请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字形的宽窄高矮取势提按轻重的关系
(二)新授:
3.基本笔画讲解
隶书的笔画在篆书均匀的线条上产生了点画,波,磔,钩等,其中最黄型的笔画是蚕头雁尾的横与捺,以及撇画。

但是不宜重复出现,即所谓“蚕无二设,雁不双飞”。

用笔特点:
a、隶书用笔有以方笔为主的,有以圆笔为主的。

《曹全碑》是以圆笔为主的典范,它继承了篆书裹锋圆起,无往不收的特点,笔画圆润,锋芒不外露。

b、波脚分明,但不过分突出。

波脚圆润,不取方势。

c、行笔沉稳含蓄,笔画均匀秀丽。

《曹全碑》全称《汉郃阳令曹全纪功碑》,刻于公元185年,为汉碑名品。

《曹全碑》笔画写法
1、点:《曹全碑》点的形态很多。

一般来说,写的小巧秀丽。

有的以短横代点;有的以短竖代点;有的以短撇代点;有的以提画代点。

有时圆,有时方,形状各异。

2、横:横画有两种:一种是波画,一种是平画。

波画是隶书特有的笔画,也是最有特色的笔画。

字的主笔横用波画;如多个横画在一起,只能写一笔波画。

写法是裹锋下笔,形成略下俯的蚕头状,蓄足笔势向
右作小弧度运行,将到末端时向下略按,然后,向右上慢慢提笔收锋,充分表现一波三折。

平画保存了篆意。

书写时,要注意匀称,起笔藏锋,收笔处千万不能像楷书那样顿挫。

运笔取涩势,绵里裹鉄。

3、竖:《曹全碑》中竖画的写法略同于平画的写法,匀称、劲涩。

4、撇:《曹全碑》撇画与楷书的撇画有着很大的差别,末端不像楷书那样尖锐露锋,而是末端比起端大,与捺笔相协调对称。

写法是:到收笔处稍停顿向上提锋回收,向上略略有点卷起。

5、捺:捺画的写法与波画的写法大致相同,只有角度、方向、波幅不同。

6、弯钩:隶书的弯钩与楷书概念的弯钩有着极大的差别。

隶书只有竖弯和捺脚。

在楷书中有竖钩,隶书中只有竖弯,与撇的写法有点相似。

在楷书中的竖弯钩和斜钩,在隶属中写成了与波脚相似的形状。

7、折:楷书转折处要顿挫,有斜肩,隶书转折处不能顿挫,没有斜肩。

《曹全碑》折画写法有两种:一是至转折处换笔再写,另一种是至转折处略提锋换向转写竖画。

(三)多媒体播放——欣赏各种碑帖
同学开始练习基本笔画,老师现场指导,并示范
(四)作业讲评及总结
指出优点,提出批评
(五)布置下堂课的任务
同学们都了解了基本笔画,在基本笔画的形成,那么要写好一个隶书,那又要怎么去撑握结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