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密度电法实验报告

高密度电法实验报告

电法勘探实验
1 实验题目:
已知地下异常体的走向和大概的深度,判断异常体的具体位置,电阻性质。

2 实验所用设备:
高密度电法仪一台;
设备电源一台;
电法信号专用电缆7根;
电极57根;
笔记本电脑一台;
图1 电法实验的参数设置
3 实验方案
将56个电极垂直异常体走向布设,电极距为0.5米。

另将一个电极接在仪器上作为接地电阻。

先测量接地电阻,无异常后,进行视电阻率的测量,仪器工作完毕,测量结束。

由于时间限制,未进行第二条测线的布设及测量。

测线排列的位置坐标(RTK测量):
起点(第1个电极的位置):X=4003159.244 Y=544036.212 H=64.806
中间点(第28个电极的位置):X=4002171.428 Y=544041.923 H=64.587
终点(第56个电极的位置):X=4003184.042 Y=544047.734 H=64.806
4 实验分析:
实验过程中,按垂直于异常体的走向方向布线。

由于埋藏深度不超过10米。

所以我们将电极距设置为0.5米,56个电极距可以测量18层。

这样可以测量出地下9米之内的视电阻率情况。

首先,我们对起伏较大的坏点进行了剔除。

图2
注:图中红色的点为坏点,予以去除。

然后将除去坏点的数据体进行反演,结果如下:
图3 反演后所得的参数
我们挑选出迭代次数为1和4的两幅图,也就是均方根误差最大和最小的两幅图进行对比。

图4 迭代一次后所得的图像
图5:迭代四次后所得的图像
5 实验结论
从图4和图5均可看出,在距离原点16米到20米地区域,深度1到4米之间出现蓝色低阻区域,所以推测在17米到18米范围内,深度1.59米到2米之间,有低阻异常体的存在。

推测可能是铺设的供水或供暖管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