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成都理工大学电法勘探实验报告

成都理工大学电法勘探实验报告

本科生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
学院名称
专业名称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
实验地点
实验成绩
二〇年月二〇年月
填写说明
1、适用于本科生所有的实验报告(印制实验报告册除外);
2、专业填写为专业全称,有专业方向的用小括号标明;
3、格式要求:
①用A4纸双面打印(封面双面打印)或在A4大小纸上用蓝黑色水笔书写。

②打印排版:正文用宋体小四号,1.5倍行距,页边距采取默认形式(上下
2.54cm,左右2.54cm,页眉1.5cm,页脚1.75cm)。

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
放100%,间距:标准);页码用小五号字底端居中。

③具体要求:
题目(二号黑体居中);
摘要(“摘要”二字用小二号黑体居中,隔行书写摘要的文字部分,小4号宋体);
关键词(隔行顶格书写“关键词”三字,提炼3-5个关键词,用分号隔开,小4号黑体);
正文部分采用三级标题;
第1章××(小二号黑体居中,段前0.5行)
1.1 ×××××小三号黑体×××××(段前、段后0.5行)
1.1.1小四号黑体(段前、段后0.5行)
参考文献(黑体小二号居中,段前0.5行),参考文献用五号宋体,参照《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05)》。

目录
一、实习目的 (4)
二、实习安排 (4)
三、实习内容 (5)
3.1高密度电法 (5)
3.2对称四级电测深 (10)
3.3联合剖面法 (12)
四、实验心得体会 (12)
五、手绘附图 (14)
一、实习目的
主要目的:巩固理论知识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并要求能掌握以下几点:
1、掌握电极距选择规则
2、掌握对称四极电测深、高密度电阻率法α、β、γ的野外施工方法和数据采集
3、学会对所采集数据初步整理与绘制实测曲线
4、学会高密度电法的数据处理及计算机作图方法
5、进行高密度电法项目设计和报告的编写。

二、实习安排
图 1 电法勘探实习安排
三、实习内容
3.1高密度电法
高密度电法是以岩土体的电性差异为基础的一种电探方法,根据在施加电场作用下地中传导电流的分布规律,推断地下具有不同电阻率的地质体的赋存情况。

高密度电阻率法的物理前提是地下介质间的导电性差异。

和常规电阻率法一样,它通过A、B电极向地下供电流I,然后在M、N极间测量电位差ΔV, 从而可求得该点(M、N之间)的视电阻率值ρs=KΔV/I。

根据实测的视电阻率剖面,进行计算、分析,便可获得地下地层中的电阻率分布情况,从而可以划分地层,判定异常等。

实习步骤:
检查实验仪器 2. 连接好装置,设置好仪器各参数 3. 开始测量 4. 数据处理。

将高密度测量仪中的测量数据导出,并用BTRC2004接收与格式转换软件进行合并和转换为surfer、res2dinv格式; 5. 使用高密度res2dinv软件绘制α、β、γ三种装置的合并后的反演成像断面图,使用surfer软件绘制α、β、γ三种装置的原始数据等值线断面图;6. 处理结果做出相应的地质地球物理解释。

实验结果及解释:
图 2 α反演图
图 3 α装置等值线断面图
图4β反演图
图 5 β装置电阻率等值线图
图 6 β反演模型电阻率断面
图7γ装置反演图
图8γ装置电阻率等值线图
3.2对称四级电测深
对称四级电测深是采用对称四级装置在地面的一个测深点上(即MN极的中点),通过逐次加大供电电极,AB极距的大小,测量同—点的、不同AB极距的视电阻率ρS值的一种电法勘探方法。

图9对称四级电测深视45电阻率电测深图β
3.3
图10对称四级电测深50视电阻率电测深图
图11对称四级电测深55视电阻率电测深图
图12对称四级电测深视电阻率断面图由上图可以看出;
50m处正上方a为高阻,其余部分b为低阻。

3.3联合剖面法
联合剖面法是电剖面法中最重要的方法。

由于它实际上是由两个三极装置组合而成,因此提供了较为丰富的地质信息。

此外,联合剖面法还具有分辨能力强,异常明显等优点。

在水文及地质调查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但由于其有无穷远极,野外工作中有装置笨重,地形影响大的缺点。

步骤
连接电池箱与激电仪。


. 开始测量,第一次保持M、N极不动,将A极接电源正极,B极接无穷远极,测量记下此时数据,第二次A、B极互换,记录数据。

再移动
M、N极重复上述步骤
.重复上步直至测线终点
整理数据并分析。

解释结果图:
图13联合剖面法趋势线图
y轴正上方交点处为高阻,是反交点。

可发现A、B两只电阻率趋势曲线左右大致对称,并明显观测到反交点的存在,且反交点的位置处在测线中点位置。

由此可推测此为一高阻直
立板状体。

四、实验心得体会
五、手绘附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