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汉语副词研究

现代汉语副词研究

目录摘要 (2)Abstract (2)一、语气副词的界定 (2)(一)语气副词的定义 (2)(二)语气副词的归属 (4)(三)语气副词与语气词 (6)二、语气副词的分类 (7)(一)根据语气副词出现的位置分 (7)(二)根据语气副词的意义分 (8)三、语气副词的分布情况 (9)(一)语气副词的句型分布 (9)(二)语气副词的句类分布 (10)四、语气副词的语用功能 (12)(一)改变疑问句的性质 (13)(二)增加语言色彩的鲜明度 (13)(三)增加语言风格的多样性 (13)五、结语 (14)参考文献: (14)试论现代汉语语气副词的分类、分布及语用功能学生姓名:段严严学号:20085025008文学院对外汉语专业指导教师:栗君华职称:讲师摘要:语气副词是现代汉语副词的一个次类,是现代汉语表示语气范畴的一种重要的语法手段,也是语法学界常谈常新的研究对象,本文试图从界定、分布及语用功能等方面对语气副词进行探讨,以期可以得出新的结论。

关键词:语气副词;界定;分布;语用功能Abstract :The modal adverb is one of time adverbs in modern Chinese, is a modern Chinese modal category is an important grammar means, but also grammar platitude is often a new object of study, this article attempts from the modal adverb belong, concept, classification, distribution and pragmatic functions of modal adverbs are discussed, with a view to modal adverbs have new discovery.Key words:adverb; concept; differential; distribution; pragmatic function; word-class status一、语气副词的界定语气副词是现代汉语副词的一个次类,是现代汉语表示语气范畴的一种重要的语法手段,也是语法学界常谈常新的研究对象,因此对语气副词的关注毫无疑问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一)语气副词的定义首先,概念是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其次,人类在认识过程中,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把所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特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就成为概念。

表达概念的语言形式是词或词组。

概念都有内涵和外延,即其涵义和适用范围。

概念随着社会历史和人类认识的发展而变化。

“概念”是对特征的独特组合而形成的知识单元。

可以说任何事物都是有概念的,无论模糊还是精确。

从概念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出任何概念都是内涵和外延的统一。

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本身所特有的属性或者本质属性就是内涵;而外延则就是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所覆盖的范围也就是成员的集合。

就目前我们所能看到的语言材料来看,“语气副词”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王力先生在《中国现代语法》中明确提出的。

但是关于语气副词的概念问题还没有取得一个很好的定论或者是达到一个比较一致的状态,因此还有待深入研究。

目前国内通行的现代汉语教材都是直接给副词分类而在某种意义上回避了语气副词的概念问题,大都是把副词直接分为范围副词、程度副词、时间副词、情态副词、语气副词等,这就使得“何为语气副词”这一问题成为了一个真正的问题,甚至很少有人去触碰它。

现在无论是教材中还是网上或者是词典上关于语气副词的定义都是“用在句中表示语气的副词”,这个定义很明显就是“望文生义”而来的,勉强可用但不是完全科学的。

逻辑学告诉我们,对事物进行定义要遵循“种加属差”的原则,其中有一项就是“不应循环”,也就是说下定义的时候,定义项是不能包含被定义项的,否则是不能很精准的定义一种事物的。

而用“用在句中表示语气的副词”来定义语气副词,定义中出现了“语气”和“副词”,也就是说定义项包含了被定义项,明显违背了逻辑学对事物下定义的“不应循环”的原则,是不精确的定义。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们进行沟通交流的各种表达符号,是人类社会须臾离不开的最重要的符号系统。

符号理论学认为符号的两个最基本的功能是情感功能和指代功能,这些通过符号的定义就可以看出来。

符号的这两个基本功能是各有分工的,情感功能负责确定信息与发送者之间的关系;而指代功能则负责确定信息和它所指代对象的各种关系。

我们运用语言或者其他方式进行交际时,我们传递的是与指代对象的本质特征有关的概念,同时,在传递过程中,我们肯定会对这个发送对象产生某种主观印象,也就是对它的态度,比如说它是好的还是坏的、是美的还是丑的、是善的还是恶的、是雅的还是俗的、是滑稽的还是正派的等等,这说明我们并不是单纯地在传递信息,与此同时,也传达着对传递对象的情感态度及评价。

也就是说,我们传递信息时,传达的是两种意义:信息本身和我们的态度。

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被称为是“现代语言学之父”,他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指出,“语言符号所传递的信息有两种,一种是信息本身所承载的意义,这是对客观世界各种关系的反应;一种是传递着自己对所传达内容的主观评价,这反映的是主观世界。

前一种说明语言本身具有“客观性”,后一种则说明语言也具有‘主观性’。

”而我们汉语中的语气范畴正好印证着语言符号的“主观性”,如此,现代汉语中的语气副词便不折不扣地成为了语言实现情感功能的一种有效手段之一,例如:(1)他真是傻人有傻福,居然能找到我这样儿的,还不费吹灰之力。

(《王朔文集》)(2)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鲁迅《阿长与山海经》)例(1)中用“居然”这个语气副词表达了说话人对“他这样的傻人找到了她这样的好人”这一事实似乎还难以相信,其实是一种调侃性的说法,传递了一种开玩笑的情绪;而例(2)中运用“果然”一词说明“我”听到以后很震惊,很感动,别人做不到的事,这样一个不识字的普通人居然做到了,“我”也由此对她“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失了,达到了一种很好的表达情感的效果。

语气副词在句法上很少紧紧依附于某一个成分(单音节的除外),就是因为语气副词能用来表达信息传送者对所传递信息的情感态度这项功能。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把语气副词定义为“现代汉语中用来表达信息传递者的主观评价及态度和意见的副词”更为恰当,也即是:语气副词是现代汉语中表达信息传递者的主观评价、意见及态度的副词。

(二)语气副词的归属1.副词的虚实归属语气副词是现代汉语副词的一个小类,具有副词这个大类具有的性质和特点,探讨副词的虚实归属也即是在说明语气副词性质的虚实问题。

自《马氏文通》以来现代汉语中对副词有各种定义,各家框定副词的范围大小不一,对副词的虚实归属各持己见。

陈建民做过总结“现代汉语副词有500多个,大概不会超过600个”,张谊生则认为现代汉语副词大概有1000多个,虽然在副词的数量问题上还未达成一致且想达成一致是很困难的事情,我们必须承认的是现代汉语副词无论数量多少,它本身都是十分复杂的,而且关于现代汉语副词究竟是实词还是虚词,或者还是有虚有实,都还是我国语法学界一直以来议无定论的一个问题,而在这个问题上为何会有如此严重的分歧并且有继续持续下去的势头,究其原因,大概有三个方面:现代汉语副词本身的特点、分类标准的不同和传统历史研究结果的影响。

(1)现代汉语副词本身的特点汉语不同于印欧系诸语言,现代汉语副词与印欧系诸语言的副词相比自然也有自身的独特性,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词类:a.副词本来是由实词虚化而来的,而其内部的虚化程度由于历时与共时的原因也是不同的,汉语副词从总体上看,就是一个既复杂而又模糊的集合体。

一方面其外延不甚清楚,范围又很难确定,同很多词类都有交叉现象,需要划界分辨。

另一方面,其内部也是一个不均匀的整体,甚至各成员之间在功能、意义和语法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

b.就句法功能而言,副词基本都可以充当句法成分,而且有相当一部分可以重叠使用,另外还有很大数量的副词具有独立成句和单独回答问题的功能,甚至在某些条件下还可以充当句子的谓语。

从副词的搭配功能来看,大部分副词都有定位黏着的特性,但是不容否认的是也有很多副词的句法位子比较灵活,可以在句中自由出现。

c.从副词所表示的意义角度来讲,副词本是从实词虚化而来,因而意义有的实在,而有的则相对空灵或者较为虚化。

d.从副词的数量来看,现代汉语副词数量虽然没有确定数目,但明显要多于介词、连词、助词等严格意义上的封闭类,并且情况也要复杂很多,不过副词比起名词、动词、形容词这几类开放性的词类又少很多,张斌先生就认为“副词是介于开放与封闭之间的一个词类”。

(2)对副词分类的标准的不同从《马氏文通》以来,人们对词类划分的标准就一直未达成一致,副词的划分也毫不例外,各家同样是各抒己见、各有自己的划分标准,甚至有些标准都是相互矛盾的。

人们提出的分类标准大致有五种:功能、意义、功能意义兼顾、形态以及其他标准。

在语法界中,但凡是比较重视语法功能的,都倾向于把副词归入到实词中去,而认为意义虚实比较重要的,则把副词划分到了虚词里面。

倾向于兼顾功能与意义的则坚持能充当句法成分的就应该归入实词,有的则认为只有那些能做句子成分又能单独成句的才有资格归入实词。

总而言之,由于副词本身情况的复杂性,现下提出的这些标准都很难真正的解决问题。

不同的标准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而即使是同样的标准也有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这就使得副词归类问题更为复杂。

(3)历史传统研究结果的影响在总结古代汉语虚词的基础上编纂的各种类型的虚词词典,无论是近代的还是当代的,都不约而同地几乎都把副词收录了进去。

另外,自《马氏文通》以来的早期语法书,包括黎锦熙的《新著国语文法》、吕叔湘的《中国文法要略》和《中国现代语法》以及《语法修辞讲话》等,都是以意义作为划分副词词类的标准,认为副词属于虚词的行列。

传统语法著作及早其语法著作对现下语法研究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这样“副词属于虚词”这种观点就很被人们接受而且很难改变。

以上所述的原因,使得我们更难确定副词的虚实归属,而且经常进退维谷。

但是,我们认为,词的分类是指词在语句结构中表现出来的句法功能类别,分类的目的自然无外乎是为了更好地了解词的句法特点并进一步掌握用词造句的结构规律从而更好地运用语言这种交际工具,因此,分类的标准自然应该是词的语法功能比较恰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