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二章需求供给与市场均衡(微观经济学南开大学,耿作石)总结
第二章需求供给与市场均衡(微观经济学南开大学,耿作石)总结
三、供给的变化和供给曲线的移动
1.影响供给变动的其它因素 • 2.供给曲线的移动 P (1)生产的技术水平。 S (2)生产要素的价格水平。 S1 (3)相关商品的价格。 (4)生产者的目标和对未 S 来价格的预期。 S1 O • (5)其它经济因素,如政 府政策、银行利率、创新活 动等因素的影响。 • 3.供给水平的变化与供给 • 完整的供给函数: 量的变化(教程P49-50) • QS=F(P,M,V,Pr,PT,O) • • • • •
Q
• 70–20=50美分
• 生产者实际负担的税收: • 60–50=10美分 • 其余税收由消费者负担。
税前: PD =160-2QD PS= -40+2QS 解得: Q=50; P=60
9
在现实经济中,货物税在多大程度上由消费者或生产者承担, 这将取决于需求的价格弹性和供给的价格弹性。
需求弹性小,消费者承担 供给弹性小,生产者承担 • 图1: 的税收就多;反之就少。 • 图2: 的税收就多,反之就少。
• 1.需求变动影响均衡
P D1 D E S P升 Q增
• 3.供求相同方向变动的影响
P D E D1
S
S1
Q将同时增 加或减少, P可升可降 Q
Q
• 4.供求相反方向变动的影响 • 2.供给变动影响均衡
P D E S S1 P降 Q增 D
D1 S1
E
S
P总是按需 求变动的方 向而变动, Q可增可减
• 因此,供给的变动总 • 因此,需求的变动总 是与均衡价格呈现反 是引起均衡价格和均 方向变动,而与均衡 衡数量同方向的变动。 数量呈同方向变动。
7
四、以公式说明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决定
• • • • • • • • 根据供求定律,设: • 注意:在经济分析中与数学 的习惯相反,以横轴代表因 QD=a–bP=200-2P 变量,以纵轴代表自变量。 QS=-P=-40+P 这样函数QD=a–bP实际上是 均衡条件QD = QS • P=a/b–1/bQD的反函数。如需 求函数QD= 200-2P,可写成 解得: P=100–1/2QD 。如图: 200-2P= - 40+P QD P P=80;Q=40 P=100–1/2QD QD= 200-2P 100 Dp/dQD= -1/2 如果需求曲线或供给 200 dQD/dP=-2 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 则P和Q都会有新的均 QD 衡值。 P 100 200
• 一、需求的价格弹性
• 1.定义、公式与特点
• 定义:需求弹性是指需求量变动 对商品本身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 公式: 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Q
6
5.供求定理
• 以上分析可得如下结论: • (1)需求的增加会引起 均衡价格上升,供给 (均衡)数量增加; • (2)需求的减少会引起 均衡价格下降,供给 (均衡)数量减少; • (3)供给的增加会引起 均衡价格下降,需求 (均衡)数量增加; • (4)供给的减少会引起 均衡价格上升,需求 (均衡)数量减少。
4
Q
第三节 均衡价格的决定及其变动
• 一、均衡价格的决定 • 均衡价格是指某商品供给 量与需求量相等、需求价 格与供给价格一致时的市 场价格。如图:
P D E P0 P0 P2 Q O QS O S P QD D E QS S
• 二、均衡价格的形成过程
P D
P1 P0 S
E
Q
Q QD
5
O
Q0
三、均衡价格的变动:供求定理
10 20 30 40 50
• 2.供给函数
• 某商品的供给量与其本身价格 之间的依存关系。
• 2.供给曲线
P S
• 公式: QS=F(P) • 3.供给定律
• 商品供给量与其本身价格之间 呈同方向变动关系。
S O 生产者为提供一 • 3.供给价格: Q
定量商品所愿接受的最低价格。
3
•
Q S = – P
(1) (2)
8
第四节 市场均衡模型的应用
• 一、货物税对价格的影响
P D ST 20美分 S 70 60
• 税后:PD=160-2QD • PS=-40+2QS • PT= PS +T • PD = PT • 已知T=20 • 解得:Q=45; P=70
• 生产者得到的净价格:
O
45 50 P/Q =10/5=-2
第二章 需求、供给与市场均衡
第一节 需求的基本理论
• 一、需求与需求定律 • 1.需求概念:消费者在某一 特定时期和一定市场内,在 每一种价格水平上愿意并能 够购买的商品和劳务的数量 • 2.需求函数:商品需求量与 其本身价格之间的相互依存 关系:QD =F(P) • 3.需求定理:在其它因素既 定条件下,需求量与商品本 身价格成反方向变动关系。 • 公式:QD = a – bP
水平下点的位置的移动; • 需求水平的变化:同一价格水 平下需求曲线位置的移动。
2
第二节 供给的基本理论
• 一、供给与供给定律
• 1.供给概念
• 生产者在某一市场上、一定时 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 上愿意并且能够生产和销售的 商品数量。
• 二、供给表与供给曲线
• 1.供给表
P QS 2 4 6 8 10
D
P1 P0 PS D S1 S P0 PS D S
D
S1 S P0 PS D
D P2 P0 PS
活动的影响
• 最低限价及影响:
P D Pm S E P0 Pn
• 最高限价及影响:
P
D
E
S
P0
O
QD Q0 QS
Q
O
Q QS Q0 QD
11
第五节 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
• 二、需求表与需求曲线 • 1.需求表(教程P27)
P 1 2 3 4 5 6 QD 50 40 30 20 10 0
• 2.需求曲线
P D
D
• 3.需求价格:消费者购买一
O
Q
定量商品所愿支付的最高价格。
1
三、需求的变化和需求曲线的移动
• • • • • • • • • • 1.影响需求的其它因素 • 2.需求曲线的移动 (1)收入 P (2)偏好 D1 D (3)相关商品的价格 (4)消费者的预期 D1 D (5)社会时尚 Q O (6)人口数量与结构 由此可得完整的 • 3.需求水平的变化与需求 需求函数: 量的变化:需求量的变化: 同一条需求曲线上,不同价格 D=F(P、T、I、Pr、P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