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外部性问题

外部性问题

3.产权理论——阐述外部性问题内在化激励?现代西方产权理论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维护自由的市场制度,提高其运行的效率。

西方产权理论则将效率作为产权制度变迁的动因。

科斯主张产权清晰。

产权可分为私有产权和公共产权。

科斯研究的是私有产权。

他强调:对自身产品的占有、使用、改变、馈赠、转让和不受侵犯的一组权利都被认为是拥有产权的表现。

在进行经济活动过程中,为达成任何一项自愿交易所必须耗费的各项费用的总和就是交易成本。

这个概念是科斯在1937年《企业的性质》一文中首创的,科学分析了经济中的外部性问题。

第一次把科斯的命题命名为“科斯定理”的乔治·J·施蒂格勒,根据科斯《社会成本问题》一文关于养牛人和粮农的例子,用完全竞争下的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的关系解释科斯定理。

他说:“科斯定理这样断言,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相等。

”⑧老一代西方经济学家的观点是:养牛人的牛损害了粮农的庄稼,当然应当赔偿。

一般地说,造成有害的外部性例如污染的一方,应当受到指责,并赔偿受害的一方。

他们的政策主张是,存在有害的外部性时,政府调节是必要的。

现在,科斯提出了新思想:外部性问题有相互性:一方面,养牛人损害了粮农,增大了社会成本;另一方面,粮农索赔,损害了养牛人,增大了养牛人的私人成本。

他的政策主张是,存在外部性时,由有关各方进行谈判,就可以达到帕累托效率,而不用政府调节。

外部性是指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分为正的外部性(外部经济)与负的外部性(外部不经济)。

曼昆在《经济学原理》一书中的定义:当一个人从事一种影响旁观者福利而对这种影响既不付报酬又得不到报酬的活动时就产生了外部性(externality)。

如果对旁观者的影响是不利的,就称为“负外部性或外在非经济”,如果这种影响是有利的,就称为“正外部性或外在经济”。

1.生产的外部经济,如技术溢出;2.消费的外部经济,如修剪自家草坪;3.生产的外部不经济,如环境污染;4.消费的外部不经济,如吸烟,随地吐痰,随手扔垃圾。

庇古主张利用经济手段解决外部性经济问题。

他认为环境污染引起了社会成本与私人成本的差异。

污染所造成的损失对于排污企业来说是一种外在成本,没有计入会计成本,企业有生产效率并不意味着社会生产的效率。

而从社会的角度,要使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达到最优即最有效率的状态,就必须使市场价格等于社会成本。

因此,需要政府代表社会进行干预,使外在成本企业内在化。

为此,庇古提出了著名的修正性税,即税收——补贴办法,其目的是使社会成本与私人成本一致。

但征税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恰当地规定税率和合理地征税,也要花费许多成本,导致社会福利的净损失,所以需要寻找新的解决办法。

(负)外部性的解决办法1.征税外部性内在化:改变激励,以使人们考虑到自己行为的外部效应。

矫正税(庇古税):用于纠正负外部性影响的税收2.企业合并3.规定财产权可转让的污染许可证。

理论依据:科斯定理1.在交易费用为零的情况下,不管权利如何进行初始配置,当事人之间的谈判都会导致这些财富最大化的安排;2.在交易费用不为零的情况下,不同的权利配置界定会带来不同的资源配置;3.因为交易费用的存在,不同的权利界定和分配,则会带来不同效益的资源配置,所以产权制度的设置是优化资源配置的基础科斯定理:假定在交易过程中不存在交易成本,只要交易双方产权是明确界定的,则不论产权在谁一方,交易双方的资源交易都可以使资源获得同样的有效配置;若交易费用大于零,则不同的产权界定会造成不同的资源配置结果。

科斯定理中的零交易费用的假定本身就不存在(不现实)。

科斯在一次谈话中,比较清楚地阐述了产权和产权清晰的含义。

“就我来看,产权是指一种权利,人们所享有的权利,······这意味着应明确人们所享有的权利。

比如你拥有一把椅子,这是什么意思?你能送给别人吗?有时可以,有时却不可以。

你还有什么权利?能把这把椅子搬到另一个地方去吗?有时可以,有时却不可以。

但你能说出你能做什么。

假如你拥有一块土地,你能用它干什么呢?能做的事当然很多呀!这就是你的权利所包含的内容······在收购另一家企业时,假如你在缔结的合同中明确了你享有的权利,你拥有某一工厂,你能怎么处理?你能被允许怎么处理?你能卖掉这个工厂吗?能卖给任何人吗?有时你能卖给本国人而不能卖给外籍人,有时你也可以卖给外籍人,有时却只能在国家机构批准的情况下卖出。

如果收购这种企业,你究竟能得到什么权利呢?我认为,在一些经济学家中,产权的定义是简单而又独特的,你能联系某些事物根据法律界定你的权利是什么。

”这可以说是科斯对产权和产权清晰所作的最清晰、最充分的一次论述。

一、外部性内在化方法的分析我们以一个小区为例,将小区中的人群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经常或连续的使用大功率的电器,以提高自己的效用水平;而另一部分人群不需要使用大功率电器。

前提是使用大功率电器会引起电线短路,造成停电(意料之外),使家用电器等受到不必要的损失,以及给人精神上也造成突然的伤害,不得不停止正在做的事情和中断思维。

使用大功率电器的时间越长,短路的几率就越大;假设小区中使用同一条线路,由于一家违规用电引起的短路造成外部性。

而突然的停电会中断自己的活动、会使电器受到不必要的损害,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1、庇古的税收政策。

在运用私人交易办法解决共享资源利用问题时,隐含了一个极为重要的假设,即是产权必须得到明确的界定且交易成本可以忽略不计。

由于可能存在的市场失灵,这为政府在共享资源管制中发挥作用提供了条件。

通过政府对共享资源利用的管制,尽量使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保持一致,使外部性内部化。

在共享资源管理中常用的政府管制手段主要是直接控制、收取税费和实行许可证制度。

在这里主要是介绍庇古税的一般定义,它对于我们的小区电力资源合理利用解决问题的一些思考。

庇古指出,外部效应问题是市场本身无法克服的内在缺陷,如果政府始终恪守传统的“守夜人”职责,它将始终构成市场有效运行的一种威胁。

庇古建议:为了实现帕雷托最优结果,国家必须越出传统上规定边界,利用国家拥有的征税权力,对那些制造外部影响的企业和个人征收一个相当于私人与社会边际成本差额的税收或给予同等数量的补贴,具体视外部效应的性质(有利还是有害)而定,使企业和个人自动地按照效率标准提供最优产量。

借助于国家的干预,市场秩序又得以重建。

庇古认为靠征收营业税把外部经济性内在化,并贴补那些很少享受到外部经济正效应的企业和个人,带给他们一定的外来价值。

2、科斯的产权交易。

在60年代之前,经济理论基本上是因袭庇古的传统,认为在处理外部性问题上应该引入政府的干预力量,外部性产生者要么被课税要么给予补贴。

这一传统被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科斯于1960年发表的一篇重要论文《社会成本问题》所打破。

科斯指出:人们一般将该问题视为甲给乙造成损害,因而所要决定的是:如何制止甲?但这是错误的,我们所分析的问题具有相互性,即避免对乙的损害将会使甲遭受损害,必须决定的真正问题是,是允许甲损害乙,还是乙损害甲?关键在于避免较严重的损害。

在科斯看来,外部性完全可以由私人合约得到解决,亦即基于自愿交易的私人合约行为对市场运转有着自我修正的效能。

在科斯看来,只要产权界定清晰,在交易成本为零的情况下,在不论谁拥有产权,资源的配置都是有效率的。

可见,无论最初产权是如何界定的,当交易费用为零时,资源配置的效率是相同的。

这就是著名的科斯定理。

三、两种方法的比较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税收和协商都是为了使外部效应实现内部化。

都允许经济当事人为了实现目标通过成本收益比较选择一种最佳方案。

而在当前经济条件下,对污染“征税”更具有可行性,因为,“自愿协商”尚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第一,一些资源属于公共财产,像生态、电力等,不可能做到明确产权或界定产权的成本极高。

由于公共财产的产权具有模糊性和非排他性,其使用权名义上属于公众,实际上任何人都可以自由使用公共财产而无须征得他人的同意或缴纳相应费用。

举例来说,假定政府采用明确产权的办法来试图消除空气污染导致的外部性,即规定任何人只能污染属于他个人的那一份空气,这样做的结果是:明确产权所必需的监督和强制执行成本,不仅大大高于空气污染造成的损失,而且可能高得达到人类社会无法承受的地步,这样,自愿协商也就失去了意义。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就可以介入市场机制,使损害者将其活动的社会成本考虑进来,纳入到其私人成本中去,即内部化。

政府可以采取的措施就是征税(庇古税),因为政府可通过对外部不经济行为征税,例如对生产中出现的污染行为征税、对消费行为征税、对消费产生的垃圾征税等,使损害者自行负担损害成本,从而使外部性成本(社会成本)内在化,即通过使边际私人成本等于边际社会成本,使个人面临真实的社会成本和社会收益,从而使资源得到有效配置。

第二,科斯理论没有考虑代际之间的效率与公平。

资源总量是有限的,当代人过度的利用、开采,就会使资源枯竭,因而会损害到后代人的利益,甚至危机后代人的生存,如资源短缺、温室效应、物种灭绝等资源环境问题。

由于自愿协商一般只能局限于代内,如果受害者是后代人,他就没有向前辈讨价还价的可能性。

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由当代人中的某一机构或社会集团来充当后代人的代表,通常由政府充当,通过政府干预来保护后代人的权益。

假定政府是一个理智的政府,是一个对后代负责任的政府,则政府会通过税收等手段对当代人有可能向后代人传递的外部性进行税收调节。

通过生态税收的征收建立代际补偿基金等,用于弥补给后代人的损失;或者通过生态税收的征收阻止或缓解当代人向后代人延伸负的外部性,如将税收用于环境保护工程、资源的保护、新技术的开发等。

第三,信息的稀缺性与不对称性导致科斯的市场手段难以实现。

资源信息是稀缺的,生态资源经济系统就像一只“黑箱”,人类对它的了解还微乎其微,与人类对信息的需求相比,信息的供给是十分有限的;人们总是进行“信息封锁”,以保证自身的信息优势。

而信息的公共性和人的机会主义行为倾向,容易导致信息的不对称。

比如,污染者对其生产过程、生产技术、排污状况、污染物的危害等方面的了解往往比受污染者要多得多,但受个人经济利益的驱使,他往往会隐瞒这些信息,实施污染行为。

相反,受污染者由于所拥有的相关信息少,想“讨回公道”需要付出很大的信息成本。

这正是在一定的限度内人们宁愿“忍声(噪声)吞气(废气)受污染”的原因之一。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由于在一般情况下,通过“自愿协商”解决环境问题所需要的交易成本太高,同时在某些条件下(如涉及代际公平时),自愿协商根本不能发挥作用,所以在解决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问题时,“征税”是一种更为可行的方法参考文献:[1]井辉. 国有企业改革中的两种产权理论比较[J].财经科学,2000,05:57-60.[2]吴易风. 产权理论:马克思和科斯的比较[J].中国社会科学,2007,02:4-18+204.[3]贾娜. 产权理论研究综述[J].法制与社会,2010,21:18+30.[4]史忠良,刘劲松.产权理论与国有资产管理[J].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6,01:10-14.[5]田昆如.再论会计契约:基于产权理论的会计本质考察[J]. 企业经济,2012,06:5-10.[6]殷瑜. 论科斯定理的意义[J]. 商业经济,2005,08:18-20.[7]刘银国.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7,01:155-160.[8]何亚东,胡涛. 委托代理理论述评[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2,03:62-65.[9]刘锡田. 制度创新中的交易成本理论及其发展[J]. 当代财经,2006,01:23-26.[10]饶晓秋.交易成本理论:解释成本管理会计理论的新视角[J].当代财经,2006,01:124-127.[11]彭真善,宋德勇. 交易成本理论的现实意义[J]. 财经理论与实践,2006,04:15-18.[13]牛晓帆,安一民.交易成本理论的最新发展与超越[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2003,01:79-83.[14]彭正银. 网络治理、四重维度与扩展的交易成本理论[J]. 经济管理,2003,18:4-12.[15]刘逢.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研究——基于最新理解的交易成本理论[J].经济研究导刊,2009,19:110-11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