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最新 地基处理基本原理及方法分类
最新 地基处理基本原理及方法分类
Add your text Add your text Add your text
Add your text
Diagram
Title
Add your text
(黏性土为主)
杂填土
高压缩 性土
粉砂、粉土易 发生液化和管 涌
河相海相沉积, 河道清淤、人 建筑垃圾、 如长三角、珠 工吹填(港口 工业废料和 码头河道疏浚) 生活垃圾 三角地区
3.1 地基处理基本原理及方法分类
3.1.2.2 特殊土地基类别
软土
湿陷性 黄土
浸湿后结构 迅速破坏而 发生显著下 沉
特殊土地基
3.1.3.1 改善岩土体的剪切特性
• 地基承载力问题(长三角、珠三角、东南亚地区) • 边坡稳定问题 (公路边坡、大坝稳定)
• 基坑工程问题 (地铁基坑、高层建筑基坑、 对 相邻地基、建构筑物、道路等影响)
3.1 地基处理基本原理及方法分类
3.1.3.2 改善压缩特性
• 填土或建筑物荷载,使邻近地基固结沉降 • 负摩擦力使建筑物沉降 • 基坑开挖引起邻近地基沉降(地铁及高层建筑基坑) • 降水产生地基固结沉降
3.1.2 地基处理对象
地基处理对象:
和
。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明确规定:
软弱地基:指主要由淤泥、淤泥质土、冲填土、杂填土
或其它高压缩性土层构成的地基。
特殊土地基:包括软土、湿陷性黄土、膨胀土、红黏土
和冻土等地基。
3.1 地基处理基本原理及方法分类
3.1.2.1 软弱土地基类别
软弱地基
软土
冲填土
原理
砂土、粘性土 和软土 人工路堤、土 坡稳定
各类土层
粘土、松砂,试验证 明有效时软土可采用
碎石桩、砂桩
3.1 地基处理基本原理及方法分类
原理
通过注浆改 善土体结构
注浆法
5
胶 结 法
处理 方法
高压喷射注浆 适用 水泥土搅拌桩
岩基、砂土、粉 土、软粘土
软粘土、黄土、 砂土、填土
地下水流速过高时应慎用, 另粘土有机质含量过高时慎用。
• 湿陷性黄土——湿陷性 • 膨胀土——胀缩性 • 冻土——冻融循环
3.1 地基处理基本原理及方法分类
3.1.4 地基处理分类
原理 挖除浅层软弱土或不良土, 分层碾压或夯实
1
换 土 垫 处理方法 层 法
机械碾压法
平板振动法
适用 浅层软弱地基、湿陷性黄土、 膨胀土地基、冻土地基、杂填土
3.1 地基处理基本原理及方法分类
3.1 地基处理基本原理及方法分类
3.1.4 地基处理分类
原理
CFG桩法
利用水泥、粉煤灰、 碎石、石屑或砂加水 拌和形成高黏结强度 桩体
黏性土、粉土、砂土和 适用 已自重固结的素填土等 地基
3.1 地基处理基本原理及方法分类
原理 布置排水通 道,改善排 水条件,并 通过采用加 载、降水等 改变土体自 重应力
堆载预压法
3
排 水 固 结 法
处理 方法
真空预压法 降水预压法
原理
适用
电渗排水法 饱和软粘土和 冲填土地基
3.1 地基处理基本原理及方法分类
3.1.4 地基处理分类
原理
土工合成材料
通过加筋,形成 复合体,提高土 体自身强度和稳 定性,减小沉降 和增加地基稳定
4
加 筋 法
处理 方法
加筋土、土钉
树根桩
3.1 地基处理基本原理及方法分类
3.1.5 设计前调查研究和方案选择
3.1.5.1 调查研究内容
主要有施工场地条件、工期、原材料等。
Cycle Diagram
Add Your Text
Text Text
Text
Cycle name
Text Text
Diagram
Add your text
Your Slogan here
3.1.4 地基处理分类
原理
2
深 处理 层 方法 密 实 法
强夯法 适用
原理
利用强大夯击能使深层 土液化和动力固结,使 土体密实,用以提高地 基承载力和减小沉降。
碎石土、填土、砂土、 低饱和度粉土和粘土 利用(振动)挤密 使深
适用
填土、砂土
CFG桩法
3.1.3.3 改变透水特性问题
• 城市开挖工程的防渗问题(流砂、管涌) • 堤坝地基基础的防渗漏
• 地基失水固结问题 (减小工后沉降问题)
3.1 地基处理基本原理及方法分类
3.1.3.4 改善动力特性
• 砂土(粉土)地震液化 (地基稳定) • 交通荷载或打桩使邻近地基振动下沉
3.1.3.5 特殊土不良地基的改善
软粘土、黄土、 砂土、填土
将细颗粒土 3.1 地基处理基本原理及方法分类
3.1.4 地基处理分类
原理
加热到100℃ 以上,提高 强度,降低 压缩性
热加固法
6
热 学 法
处理 方法
适用
非饱和黏性土、粉 土或湿陷性黄土
使软而湿的土 进行冻结,提 高地基土强度, 降低压缩性
原理
冻结法
适用
各类土,通常用于 采矿系统工程
3.1.5.1 调查研究内容
(1)地形及地质成因、地基成层状况;
(2)软弱土层厚度、不均匀性和分布范围;
(3)持力层位置及状况;
(4)地下水情况及地基土的物理和力学性质。
3.1 地基处理基本原理及方法分类
3.1.5 设计前调查研究和方案选择
3.1.5.1 调查研究内容
振动、噪声、挤土、附加沉降、对周围环境的污 染、妨碍交通等。
3.1 地基处理基本原理及方法分类
3.1.1 地基处理的定义
场地:工程建设所直接占有并直接使用的有限面积的土地。 地基:承托建筑物基础的土层。
基础:建筑物向地基传递荷载的下部结构。
是指天然地基很软弱,不满足地基承载 力和变形的设计要求,需经过人工处理,称为 或 或 。
3.1 地基处理基本原理及方法分类
3.1 地基处理基本原理及方法分类
3.1.5 设计前调查研究和方案选择
3.1.5.1 调查研究内容
(1)建筑物体型、刚度、结构受力体系、建筑材 料和使用要求;
(2)荷载大小、分布和种类;
(3)基础类型、布置和埋深;
(4)基底压力、天然地基承载力和变形容许值等
3.1 地基处理基本原理及方法分类
3.1.5 设计前调查研究和方案选择
季节性冻土; 多年冻土或永冻土
膨胀土
亲水性矿物 导致吸水膨 胀失水收缩, 往复变形造 成上部结构 破坏
红黏土
石灰岩、白 云岩等碳酸 盐类风化形 成
冻土
周期性冻融会 导致不均匀沉 降(青藏铁路 路基的核心问 题之一)
3.1 地基处理基本原理及方法分类
3.1.3 地基处理目的
不同工程条件下地基处理有着不同的目的,一些主要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