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沟通之我见摘要:随着社会迅猛发展与变革,人际交流也随之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这是一个要求人们广泛沟通的时代,沟通既可以清除误解与冲突,也可以促进和谐与亲密。
本文主要讨论医患沟通的必要性,并对目前医患沟通存在的障碍进行剖析,给改善沟通技巧,实现有效医患沟通,创建和谐医患关系以启示。
关键词:医患沟通医患关系沟通障碍如果说,患者的心灵世界是一扇漠然封闭的窗户,推开它,我们会看到什么?如果说医患沟通是一座飞架南北的桥梁,通过它,彼岸的风景会是怎样? 医患沟通,就是在医疗卫生和保健工作中,医患双方围绕伤病、诊疗、健康及相关因素等主题,以医方为主导,通过各种有特征的全方位信息的多途径交流,科学地指引诊疗患者的伤病,使医患双方形成共识并建立信任合作关系,达到维护人类健康、促进医学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目的。
医患沟通作为医疗服务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环节,贯穿于医疗过程始终,那么医患沟通的必要性何在,在日常交流中造成医患沟通障碍的?本文将进行分别阐述。
一、医患沟通的必要性(一)医患沟通是新型医学模式的本质要求随着人类社会发展和疾病谱的变化,人们逐渐认识到原有生物医学模式的不足,提出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现代医学模式认为,作为医学研究对象的人,不仅是由各种器官组织构成的有机实体,而且是具有各种复杂心理活动的社会成员,一切不良精神刺激、不恰当的生活方式、行为与环境因原因又是什么素都可导致疾病的发生。
许多疾病并不是细菌、病毒和各种理化因素引起的,而是根源于有害的心理和社会因素。
它主张在更高层次上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识,从生物学、社会学、心理学及人文学等诸多方面来考察人类的健康与疾病,认识医学的功能和潜能。
这种转变给医务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及更广泛、更人性化的职业内容,使医患沟通比以往任何时候更显得重要。
(二)医患沟通是正确诊断疾病的需要了解患者疾病起因、发展过程是疾病诊断的前提,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就是与患者沟通和交流的过程。
这一过程的质量,决定了病史采集的可靠度和体格检查的可信度,在一定意义上也就决定了疾病诊断正确与否,直接影响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
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位少女因阴道出血在其母陪同下来医院就诊。
自述是骑自行车时摔伤后腹痛不止。
外科检查未发现丝毫损伤的痕迹,透视也未查出疼痛和出血的原因。
接诊医师根据观察和经验,怀疑其为宫外孕,建议转妇产科进一部检查和治疗。
但是病人及其母亲都坚持少女未婚、月经一直正常,何来“宫外孕”而拒绝转诊。
无奈之下医师只好给予病人常规的止痛止血剂治疗。
可是当天夜里病人就因宫外孕大出血导致休克而紧急住院,经全力抢救虽保住了性命,但却因宫体破裂出血过多而不得不摘除了子宫,留下终生遗憾。
这个故事发人深省,我们可以认为是患者及家属不配合,隐瞒真实病史,而延误了治疗,但若当时的接诊医师能够很好的与患者进行沟通,说服其转诊妇产科,及时明确诊断,给予相应治疗措施,这个悲剧不就可以避免了吗?。
(三)医患沟通是引导病人排除心理障碍、治疗疾病的需要据调查,在综合性医院门诊患者中,三分之一多的患者是躯体疾病患者,将近三分之一的患者属于心理疾病范畴,而另外三分之一的患者就是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的躯体疾病,也就是心身疾病。
而在住院患者中因各种原因出现或伴发精神障碍者比例高达29%。
许多病人不是被疾病给病跨了,而是陷进了心理障碍的囚笼。
身体上的不适,加上心理上的重负,使病人心身疲惫、极度痛苦。
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疾病、不同的阶段折射出病人不同的心理反应。
如病人在候诊的时候往往表现出“急”和“快”,即心情急躁,焦虑不安,希望早看早知道,早看早放心;在就诊过程则表现得较为紧张,期望值过高, —方面害怕自己的病情很严重,另一方面总希望医生医术高明,手到病除。
又如年轻人在患病后则表现得易激动,易发怒,心理防御性强;老年人则在期望和悲观的天平上起伏,一方面希望医生及早治好他的病,健康长寿,另一方面也很容易产生悲观情绪。
心理不健康、心态不正常会给疾病的治疗带来许多负面影响,这对病人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内经》中提出“善医者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古代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也有句哲言:语言、药物、手术刀是医生的三大宝。
所以,行医治病要求医生首先洞察病人的心理,校正病人的心态。
通过有效地沟通帮助病人走出心理困境,以健康的心态来认识疾病、对待疾病,然后再对病人进行药物、手术治疗。
而且在医疗活动中,有效地沟通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医患沟通是改善医患关系的需要医患关系是医务人员与病人在医疗过程中产生的特定医治关系,是医疗人际关系中的关键。
著名医史学家西格里斯曾经说过:“每一个医学行动始终涉及两类当事人:医师和病员,或者更广泛地说,医学团体和社会,医学无非是这两群人之间多方面的关系”。
传统医患关系中,医生以为患者谋利益为己任,医务工作者享有较高的工作地位。
他们为患者解除痛苦,捍卫生命,被施救的患者往往怀着感恩的心态对待治疗自己的医生。
而近年来,频频见诸报端的医疗纠纷、暴力伤残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现阶段我国医患关系不是紧张,而是达到了极其尖锐的程度,患者家属稍有不满轻则大吵大闹,重则持刀伤人,甚至出现了看病录音,检查拍照等一些怪现象。
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2005年2月6日卫生部首次公布了对一批国家级大型医疗服务、费用状况和综合管理情况的调查结果。
认为导致医患纠纷的主要原因中:医患沟通不足占50.56%;医疗费用过高占49.72%;服务态度不佳占33.61%;技术水平欠缺占17.56%。
由此可见,医患沟通不畅已成为医患关系恶化的主要矛盾,医患沟通作为医患关系的主题也越来越受到医务工作者、医学教育者的重视,要扭转当前尴尬的局面,必须增强医患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因为只有沟通才能有了解,只有沟通才能有共识,只有沟通才能增进双方的理解和信任,才能营造和谐的医疗空间。
二、医患沟通存在的障碍分析(一)职业倦怠因素医生长期从事医护工作,经常面临重症抢救、生离死别的场面,这种职业性质决定了他们经常处于一种相对不良的工作环境之中,久而久之,因其不能有效应对工作上延续不断的压力,产生了情绪衰竭、去人性化和成就感降低等长期性反映,即职业倦怠,医生的职业倦怠对医患沟通有重要的影响。
表现在医患沟通中医生对病人表现出情感冷漠,不能胜任换位思考的要求,不愿多进病房,不愿多跟病人说话,不愿与病人交心交流。
他们除了按规定完成操作规程对病人不愿过多关爱,使原本最具人情味的医疗服务变得最缺乏人文精神。
从而使患者对其信任感下降,依从性降低,产生沟通障碍。
(二)医疗资源分配不均使医务人员工作超负荷大城市中大型综合医院不仅要承担本市居民的医疗工作任务,还要收治全国各地疑难杂症患者,2 0 0 2年北京大学三所综合医院日均门诊为4 8 9 5人次,日均急诊为3 6 2人次,其中一所医院医生平均门诊( 含急诊) 为 3 2人次,平均每个患者的接诊时间很短,不可能做到详细问诊、查体,同时还需要维持患者看病秩序。
医生每日都面临超负荷的工作,使医生根本没有时间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
(三)医务人员对新型医学模式认识不足,致人文关怀缺失。
医患沟通,就是在医疗卫生和保健工作中,医患双方围绕伤病、诊疗、健康及相关因素等主题,以医方为主导,通过各种有特征的全方位信息的多途径交流,科学地指引诊疗患者的伤病,使医患双方形成共识并建立信任合作关系,由于医患双方掌握的医疗信息不对称,因此医生在医患沟通中一般处于主动地位。
不少医生对“以病人为中心”的新型医学模式认识不足,仍然坚持“以疾病为中心”的传统观点,认为只要能看好病就好,表现在不重视病人主诉,凭主观意识与经验下诊断,使患者认为医生没有听取自己的症状描述,不能体会自己的痛苦与焦虑,心理上产生对医护人员的不信任感。
不尊重病人的知情同意权,进行检查时自行增加项目,不重视向病人及家属介绍病情、医疗措施、医疗风险及预后可能结果,从而引发医疗纠纷,造成医患沟通障碍的恶性循环。
(四)医务人员沟通技巧不足与患者个体差异大之间的矛盾沟通是一门艺术,在沟通过程中人们必须借助于各种媒介来传达信息,如语言、表情、动作、姿态和行为。
沟通运用较多的是语言,但是沟通又不仅仅是语言。
医生需要沟通的对象因性别差异、年龄不同、教育背景不一,加之病情不同,针对不同的患者需要运用不同的沟通技巧,这些对医生的沟通技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俗语说:“医语如圣旨”,医生说话必须慎重、凝练、简洁、真诚。
由于缺乏专业的沟通训练,医务人员不经意的失言常常引起患者误解甚至是医患纠纷。
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福冈宣言》指出:“所有的医生必须学会交流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缺少共鸣( 同情)应看作和技术不够一样是无能力的表现。
”因此,在平常工作生活中加强沟通技巧的学习运用是非常必要的。
(五)大量物化工具的介入医疗仪器、诊疗设备等物的因素介人到医患关系中,从而使物化工具代替了医生的部分劳动( 既包括体力劳动也包括脑力劳动) ,医患关系从纯粹的“人一人”关系变成了“人一物一人”的关系,医生与患者的情感与思想交流由操作与被操作的关系所代替。
由于各种检查仪器的大量使用,医生不用借助于医患沟通也能了解一些疾病信息,从而做出诊断,因此有些医生连最基本的看家本领“问诊”也越来越懒得用了。
有的患者形容个别的医生为“三句话医生”,即“怎么了”“去检查吧”“下一个”。
这在很大程度上堵塞了医患沟通之门,导致医患“失语”现象的发生。
(六)现代医学科学的局限性与患者高期望值之间的矛盾。
现代医学科学的快速发展使得许多疑难病症得到有效解决,但是由于医学科学的局限性,仍然有一部分疾病没有理想的治疗方案与治疗效果,但患者对其期望值远远高于现代医学本身,希望自己所患疾病能够得到最及时最有效的治疗,不管患什么疾病都希望医生能手到擒来,快速治愈,但由于医疗水平的限制,其单方面的这种理想难以实现,于是患者就产生了不满情绪,影响了与医护人员沟通过程的和谐顺畅。
另一方面,我国现行的医疗保障体系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没有及时跟上市场经济的步伐,全民医疗保险体制不健全,患者医疗费用中自付比例高,患者觉得自己花了钱就应该看好病,如果结果没有达到自己预期,会有“人财两空”之感,并将这种不满转移到医生、医院,阻碍正常的医患沟通。
(七)医患双方信任缺失医患双方诚信的缺失是医患沟通障碍的重要原因。
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有些医务人员医德丧失,向患者索要红包,收受药品回扣,开大处方,江湖庸医四处行骗,使医生这个本来崇高的职业添上了一些不光彩的东西,白衣天使的形象在百姓的心中大打折扣。
同时,媒体舆论的片面报到及错误引导加剧了医患关系的恶化,现今的社会最能吸引大众眼球的莫过于“XX门”事件,很多媒体为了博取关注度便会刻意地夸大其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