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日光温室黄瓜栽培要点

日光温室黄瓜栽培要点

日光温室黄瓜栽培要点
一、特征特性
原产缅甸、印度的原始森林,喜温(20-28℃)耐弱光,根系浅,喜腐殖质多的土壤,喜水耐肥,单性结实,叶面积蒸发大,应协调营养和生殖生长的关系。

二、品种
津优、津绿系统的适宜各茬口的优良品种
三、育苗
花芽性型受温、光、气、叶片大小等因素影响,为今后的丰产奠定基础,一般4-5片叶,茎节已分化20节。

1.温汤浸种:55℃的温水10-15分钟 25℃6小时(包衣种子不用)。

病毒、枯萎病菌侵入种子内部,蔓枯、炭疽、黑星附在种子表面。

催芽,25℃—28℃—30℃,6小时左右出芽。

2.播种
冬春茬:12月上旬或11月底(视温室温度情况而定)。

3.苗床管理
白天20-30℃,夜间15-20℃,70-80%出苗后,白天20-25℃,夜间10-13℃,地温15℃(不低于13℃),光照充足,控制适宜水量,如干旱可浇25℃温水(晴天上午),防徒长、防沤根,出齐后喷75%百菌清,出现沤根可用普力克。

2片叶时喷施增瓜灵,7-8片叶时第二次增瓜灵。

四、定植
整地:亩施20m3腐熟农家肥,2/3普施,1/3沟施,土壤疏松有机质含量高。

二铵50公斤,硫酸钾25公斤,每亩株数3000-4000株,小行距50cm,大行距80cm,株距25cm,苗龄35-45天(工厂化穴盘苗30-35天),在“寒尾暑头”定植。

高畦地膜覆盖,滴灌。

五、田间管理
黄瓜栽培技术含量高,是真正“农艺栽培”。

高产优质的三个方面,水是核心,肥料、整枝是措施,防病是关键。

1.温度:四段管理法,上午25-28℃,下午20-25℃,上半夜16-20℃,下半夜10-13℃。

2.水分:定植水足缓苗水小或轻控催瓜水适中(瓜坐住)见干见湿(勤浇少浇)盛果期足。

通过水分控制株型:茎节长12cm,叶片长15-20cm/. 调节营养与生殖的关系:灌水后排湿;深冬少浇水。

3.肥分:盛果期后二水一肥,尿素(10公斤/每亩)或粪稀或冲施肥或N/P/K 复合肥(5公斤/亩)或大肥王(磷酸二氢钾)。

主蔓结瓜后,叶面喷施:0.3%尿素+0.3%磷酸二氢钾或0.1磷酸二氢钾或0.1糖尿液,每5-7天一次(或其他叶面肥)。

促使叶片健状长寿,促进结回头瓜。

4.植株调整:缓苗后及时吊蔓;龙头自然曲线,掐卷须;摘老叶病叶;摘除小瓜,分枝上留瓜,留2-3叶摘心。

顶口数16-20片叶,同化量最高;30-35片叶相当不好;叶片展后10天面积最大,经40-50天迅速下降,即展开后55-60天,2月初(定植时5片叶的话,约4月初开始陆续摘叶);保证25片壮龄叶。

果实处理,瓜直灵或顺直王,促进果实膨大。

(萘乙酸100-500倍液10-25mg/L;赤霉素50ppm,100-500mg/L;2.4-D1000倍液)。

防化瓜,10-25mg/L防落素。

施特优:0.1氯吡脲(吡效隆)。

5.采收
雌花多的小瓜去掉;看营养状态采收,花后10-15天采收。

六、病害防治
1.以生态防治为主,结合物理和化学防治。

简而言之,抗病品种,棚室消毒,温汤浸种,降湿适温,轮作倒茬(解决自毒、养分缺失、病残体),诱蚜黄板等。

2.傻瓜配方:
第1次:缓苗后7~10天,喷75%达科宁(百菌清),100克兑水3桶(每桶30斤水)。

第2次:15天后,喷25%阿米西达(嘧菌酯)悬浮剂,10毫升兑水1桶。

第3次:7~10天后,喷10%世高(噁醚唑)悬浮剂,10克兑水1桶。

第4次:15天后,喷25%阿米西达悬浮剂,10毫升兑水1桶。

第5次:15~20天后,喷25%阿米西达悬浮剂,10毫升兑水1桶。

第6次:10天后,喷68%金雷(金雷多米尔),100克兑水3桶。

第7次:10天后,10%世高悬浮剂,10克兑水1桶。

第8次:7天后,75%达科宁,100克兑水3桶。

3.病害: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白粉病、枯萎病、病毒病、灰霉病、菌核病、疫病、蔓割病、褐斑病。

七、其它问题
1.苦味:苦味素引起,低于13℃时;水分缺;氮、磷、钾比例失调;过密,光照不足;伤根。

2.糖尿液:用尿素0.2 kg+糖(白糖、红糖均可)0.5 kg+水50kg。

每隔5天喷1次,连续喷4~5次,可防治霜霉病。

3.花打顶:苗期:品种;营养土肥料浓度过高烧根;营养土养不足;苗龄过长;营期育苗温度持续低温。

成株期:黄瓜高温干旱;营养缺乏,N,K施用偏少;根系衰老;叶片受病虫侵染损伤等。

4.黄瓜化瓜:育苗时温度低于10℃以下;温度过高和干旱缺水光照不足,营养生长过旺;生产期高温、干旱、缺肥或氮肥过多,均会导致花芽分化不良而化瓜;连续低温,阴天引起化瓜;棚内缺少二氧化碳,过分密植;根瓜采收不及时;病虫害严重;品种结实能力较强,而营养跟不上。

5.黄瓜叶片变硬:前半夜的温度低(在16-20℃以下),黄瓜是喜硝态氮作物,低温下多次使用碳酸氢铵,植株被迫吸收大量的铵态氮,造成多氨症;用药频繁,过剩。

CO
2
6.高温闷棚(蔓梢47-49.5℃,持续1.5-2.0小时)能防治黄瓜:霜霉病、白粉病、细菌性角斑病、蔓割病、枯萎病,灰霉病,蚜虫、斑潜蝇等。

7.黄瓜看叶诊断:⑴菌期叶片尖端下垂,顔色翠绿或子叶边缘变白向上弯曲,是由大棚内突然降温所致。

叶片尖端枯萎,则可能是由于缺水或土壤中施肥过多造成生理性缺水所致。

⑵开花结果期
叶片皱缩,叶肉变厚,叶色浅黄,无光泽,则多是棚内温度过低所致,严重时叶缘变白;叶片向上卷曲,叶缘浅黄,则多是棚内温度过高,空气湿度过大所致,此现象对出现于黄瓜现茎前期。

叶片变大变薄,节间加长,多是棚内高温高湿,弱光引起的。

叶片边缘挂水珠,是正常现象的“吐水”,但应预防由湿度引起的病害,采用烟剂防病。

辽宁瑞丰大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辽宁省风沙地改良利用研究所
阜新县蒙古族自治县科技局
2010年3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