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I)教学大纲(供临床、预防、检验、全科、麻醉、口腔、影像专业)前言生物化学是一门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和揭示生命现象的科学,是生命科学领域重要的基础学科,也是医学教育中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其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其它基础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基础。
近年来,生物化学和其它领头学科的飞速发展推动了整个生命科学(包括医学)越来越深入到分子水平。
根据我院本科教育教学计划,本大纲规定了生物化学的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使师生按掌握、熟悉、了解等三种基本要求把握教与学的范围与深度。
基本理论与重要內容要求讲够,难点內容要求讲透,了解內容要求学生自学、教师辅导,并适当介绍一些国内外的新进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科学的思维方法。
生物化学教学时数为112,其中理论课为64,实验课为48。
使用万福生、揭克敏主编的《医学生物化学》(科学出版社)教材。
理论教学课时安排内容体系教学内容学时第一章绪论 1生命的分子基础第二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5 第三章维生素与微量元素 1 第四章酶 5物质代谢与能量转换第六章糖代谢7 第七章生物氧化 3第八章脂类代谢 6 第九章氨基酸代谢 4 第十章物质代谢的联系与调节 2 第十一章核酸的结构、功能与核苷酸代谢7遗传信息传递与表达第十二章DNA的生物合成(复制) 5 第十三章RNA的生物合成(转录) 5 第十四章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翻译) 5医学生物化学第十八章血液生物化学 4 第十九章肝的生物化学 4 合计64参考资料1、王镜岩、朱圣、徐长法主编,《生物化学》(第三版)(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周爱儒、查锡良,生物化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Haper’s Biochemistry》24 th ed. Robert K.Murray 20034、《Biochemistry》second edition B.D.Hames(影印版) 20035、《Principles of Biochemistry》four edition Lehninger 2001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绪论【预习要求】预习生物化学发展简史及生物化学与医学的关系【目的要求】了解全章内容【教学内容】1、生物化学发展简史2、当代生物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3、生物化学与医学4、本书纲要【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2、多媒体辅助教学第二章蛋白质结构与功能【预习要求】预习蛋白质的分子组成、分子结构及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目的要求】1、掌握α-氨基酸通式;20种氨基酸的名称、三字符号及结构;肽键、肽链、氨基酸残基及肽链书写规则。
2、掌握蛋白质一至四级结构的概念及稳定因素。
3、掌握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掌握模体、结构域、分子伴侣等概念。
4、熟悉谷胱甘肽的结构与功能。
5、熟悉常见的蛋白质分离纯化方法。
6、了解氨基酸及蛋白质的的理化性质及蛋白质的分类。
7、自学多肽链中氨基酸序列分析和蛋白质空间结构测定。
【教学内容】1、蛋白质的分子组成:氨基酸、肽键与肽2、蛋白质的分子结构:蛋白质一、二、三、四级结构3、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蛋白质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蛋白质空间结构与功能的关系4、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及其分离纯化:蛋白质的理化性质;蛋白质的分离和纯化【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2、多媒体辅助教学第三章核酸的结构与功能【预习要求】预习核酸的化学组成、结构与功能【目的要求】1、掌握核苷酸中碱基、戊糖的种类和结构;核苷、核苷酸的组成、类型与连接方式;3¢,5¢-磷酸二酯键、核酸一级结构的概念及核酸的书写方式。
2、掌握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要点、原核生物的超螺旋结构及真核生物染色体的基本单位核小体。
3、掌握DNA的功能以及DNA的变性、复性与分子杂交。
4、掌握RNA的种类及信使RNA、转运RNA和核蛋白体RNA的结构特点与功能。
5、熟悉核酸的一般理化性质。
6、了解A-DNA、Z-DNA、分子杂交、核酶。
7、自学核酸酶【教学内容】1、核酸的化学组成:核苷酸中的碱基成分;戊糖与核苷;核苷酸的结构与功能2、核酸的一级结构:3¢,5¢-磷酸二酯键;核酸的一级结构;核酸的书写方式。
3、DNA的空间结构与功能:DNA的二级结构;DNA的三级结构;DNA的功能4、RNA的结构与功能:mRNA、tRNA和rRNA的结构与功能;其它小分子RNA;核酶5、核酸的理化性质及其应用:核酸的一般理化性质;DNA的变性、复性与分子杂交【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2、多媒体辅助教学3、课堂提问4、演示第四章酶【预习要求】预习酶的分子结构与功能及酶促反应动力学【目的要求】1、掌握酶的分子组成、维生素与辅酶的关系、辅酶或辅基的符号及作用。
2、掌握酶的活性中心概念和酶活性中心内的必需基团。
3、掌握酶专一性的概念和类型。
4、掌握底物浓度、酶浓度、温度、pH及抑制剂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5、掌握酶原和酶原激活的概念、酶原激活的实质及生理意义。
6、掌握同工酶概念、LDH同工酶及其临床意义。
7、熟悉酶促反应的特点与机制。
8、熟悉酶的共价修饰调节概念和主要方式。
9、了解激活剂对反应速度的影响、酶活性测定与酶活性单位。
10、了解变构酶和变构效应的概念、机理及生理意义。
11、了解酶的含量调节及酶的命名与分类。
12、自学酶与医学的关系。
【教学内容】1、酶的分子结构与功能:酶的分子组成;酶的活性中心2、酶促反应的特点与机制:酶促反应的特点;酶促反应的机制3、酶促反应动力学:底物浓度、酶浓度、温度、pH及抑制剂对反应速度的影响4、酶的调节:酶的活性调节;酶的含量调节;同工酶5、酶的命名与分类:酶的命名;酶的分类【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2、多媒体辅助教学3、课堂提问第五章维生素与微量元素【预习要求】复习辅酶与辅基;预习水溶性维生素的活性形式及其生化作用【目的要求】1、掌握维生素的概念和分类。
2、掌握水溶性维生素的活性形式及其生化作用。
3、了解脂溶性维生素。
4、了解水溶性维生素的化学性质及缺乏症。
5、自学微量元素。
【教学内容】1、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 ;维生素D ;维生素E ;维生素K2、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PP;维生素B6;泛酸;生物素;叶酸;维生素B12;维生素C;a-硫辛酸【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2、多媒体辅助教学3、课堂提问第六章生物氧化【预习要求】复习ATP的结构;预习呼吸链与氧化磷酸化【目的要求】1、掌握生物氧化的概念、方式及特点。
2、掌握呼吸链的概念、组成和排列顺序。
3、掌握氧化磷酸化的概念和偶联部位、P/O比值的概念。
4、掌握胞液中NADH的氧化(α-磷酸甘油穿梭;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
5、熟悉常见的高能磷酸化合物以及能量和磷酸基的转移、贮存与利用。
6、了解呼吸链成分排列顺序的确定依据。
7、了解氧化磷酸化偶联机制以及影响氧化磷酸化的因素。
8、了解线粒体内膜的主要转运载体以及ATP、ADP和Pi的转运。
9、自学其他氧化体系。
【教学内容】1、生成ATP的氧化体系:呼吸链;氧化磷酸化;影响氧化磷酸化的因素;ATP;通过线粒体内膜的物质转运【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2、多媒体辅助教学第七章糖代谢【预习要求】复习糖的分子结构;预习糖的分解代谢途径【目的要求】1、掌握糖酵解的概念、主要反应、限速酶、终产物、产能状况及生理意义。
2、掌握有氧氧化的概念、主要反应、限速酶、终产物、产能状况及三羧酸循环的反应过程和生理意义。
3、掌握磷酸戊糖途径的重要反应、限速酶、主要产物及生理意义。
4、掌握糖原的合成与分解代谢的概念、基本过程、限速酶、反应特点及生理意义。
5、掌握糖异生的概念、主要器官、原料、基本过程、限速酶及生理意义。
6、掌握血糖的概念、正常浓度、来源与去路7、熟悉调节血糖浓度的主要激素。
8、了解糖的消化吸收及各种糖代谢途径的调节。
9、了解激素对血糖浓度的影响机理以及血糖水平异常。
【教学内容】1、概述:糖的生理功能;糖的消化吸收;糖代谢的概况2、糖的无氧分解:糖酵解的反应过程;糖酵解的调节;糖酵解的生理意义3、糖的有氧氧化:有氧氧化的反应过程;有氧氧化生成的A TP;有氧氧化的调节;巴斯德效应4、磷酸戊糖途径:磷酸戊糖途径的反应过程;磷酸戊糖途径的调节;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5、糖原的合成与分解:糖原的合成代谢;糖原的分解代谢;糖原合成与分解的调节;糖原累积症6、糖异生:糖异生途径;糖异生的调节;糖异生的生理意义;乳酸循环7、血糖及其调节:血糖的来源与去路;血糖水平的调节;血糖水平异常【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2、多媒体辅助教学3、课堂提问第八章脂类代谢【预习要求】预习脂酸β-氧化及酮体的生成及利用【目的要求】1、掌握脂肪动员的概念及限速酶。
2、掌握脂酸β-氧化的组织特点、亚细胞部位、氧化方式、基本过程及能量生成。
3、掌握酮体的概念、组成、生成及利用、酮体生成的生理意义。
4、掌握甘油磷脂的合成部位、原料、辅助因子及基本过程。
5、掌握胆固醇的合成部位、原料、主要步骤、限速酶及胆固醇的转化产物。
6、掌握血脂的概念和组成、血浆脂蛋白的分类、组成、结构及功能。
7、熟悉脂酸、甘油三酯的合成代谢。
8、熟悉甘油磷脂的降解。
9、了解脂类的消化和吸收。
10、了解胆固醇合成的调节、载脂蛋白、血浆脂蛋白的代谢过程及血浆脂蛋白代谢异常。
11、自学脂酸碳链的延长、不饱和脂酸的合成及多不饱和脂酸的重要衍生物。
12、自学不饱和脂酸的命名、分类及鞘磷脂的代谢。
【教学内容】1、脂类的消化和吸收:脂类的概述;脂类的消化和吸收2、甘油三酯的代谢:甘油三酯的合成代谢;甘油三酯的分解代谢;脂酸的合成代谢3、磷脂的代谢:甘油磷脂的种类与结构;甘油磷脂的合成;甘油磷脂的降解4、胆固醇代谢:胆固醇的合成;胆固醇的转化5、血浆脂蛋白代谢:血脂;血浆脂蛋白的分类、组成及结构;载脂蛋白;血浆脂蛋白的代谢;血浆脂蛋白代谢异常【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2、多媒体辅助教学第九章氨基酸代谢【预习要求】复习氨基酸的种类、结构;预习氨基酸脱氨基作用及尿素的生成【目的要求】1、掌握氮平衡概念(氮的总平衡;氮的正平衡;氮的负平衡)、营养必需氨基酸以及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2、掌握联合脱氨基作用、转氨基作用、L-谷氨酸氧化脱氨基作用的概念、反应过程、作用酶及其辅酶以及GPT和GOT的组织分布特点和临床意义。
3、掌握体内氨的来源、氨的转运以及尿素生成的主要器官和反应过程。
4、掌握氨基酸脱羧基作用的概念、作用酶及其辅酶、主要产物。
5、掌握一碳单位的代谢的概念、种类、载体、来源及生理功用。
6、熟悉蛋白质的腐败、氨基酸代谢概况及嘌呤核苷酸循环、。
7、熟悉活性甲基载体SAM的生成、活性甲基的转移、甲硫氨酸循环及Vit.B12的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