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稿日期:2012-10-22作者简介:刘岸鸣(1982-),男,河南许昌人,助教,从事生物化学教学研究。
高职药学专业生物化学实践课程体系建立及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究刘岸鸣(铜川职业技术学院,陕西铜川727031)生物化学实践课程主要以生物化学实验为主。
既包括实验技术理论,也包括实践操作技能。
其实验技术是实践操作的理论基础,有别于生物化学理论内容,与之既不重复,又有紧密的联系。
实践操作操作技能是实践课程的主体,也是生命科学、医药卫生等学科所必需的技能之一。
生物化学是高职药学专业重要的基础课,其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都对本专业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和专业工作有直接的影响。
对于高职学生来说,“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使实践技能的“必需”性大大提高。
传统生物化学以理论为主,忽略了实践教学。
而做为基础课,这种忽略不仅影响到后续专业课的学习,也使得学生从一开始就形成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偏离了高职教育的目的。
因此,改变生物化学实践课程从属于理论课程的观念,提高实践课程的地位,是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笔者根据自身对生物化学的教学实践,从课程体系建立、教学方法改革两个方面对高职药学生物化学实践课程的教学进行初步的探究,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
一、建立完善的实践课程体系(一)生物化学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分离在传统的生物化学教学体系中,往往以生物化学理论内容为主体,而实践教学只是穿插于其中,且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即验证某项理论的正确性或直观地反映出理论所表达的内容。
其主要目的是为生物化学理论教学而服务。
虽然能够巩固理论知识,但却忽略了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1]。
药学专业研究过程大量借助现代仪器设备,同时又需要物理化学等自然学科的理论和技术,生物化学是其中非常典型的一门科学。
一方面,生物化学有自己完整的理论体系;另一方面,其又形成了一整套复杂深奥、涉及面广的实验技术体系。
而生物化学实验技术在后续学科的学习及将来所从事的工作中都是必不可少的一项理论和技能。
若按传统的捎带性穿插式进行教学,实验技术理论内容讲解有限且不成体系,影响了整个专业的系统性,而且会使学生产生重理论轻实践的错误思想。
针对于此,笔者认为必须将生物化学实践教学从理论教学中分离出来,单独开设课程,重新定位其课程标准,明确其培养目的,建立完整的生物化学实践课程体系。
这样即能使学生学到必要的实践技能,也使其认识到实践课的重要性。
(二)实验技术理论课程与实践操作课程的分离传统的生物化学实践教学尤其是实验课的教学过程,主要是先由教师讲解实验目的、实验原理、操作过程、注意事项等,然后学生趁热打铁当堂按部就班地进行实践操作,最终得出已经预知的正确实验结果[2]。
实际上就是对理论的实践性重复过程。
同时,由于受课时所限,教师讲解占用时间比重较多,学生实际操作有限,匆匆完成课堂内容,纯粹是为了实验而实验。
既缺少实验的理论基础,也没有学生的思考与学习,更谈不上锻炼学生的实践技能。
虽然有原理的讲解,但几乎都是围绕某个独立的实验进行,没有联系性和系统性。
容易导致这样的后果:学生往往会忽视实验理论基础,或对某一原理仅限在某一个实验中进行应用,而不能演绎到同一类型实验中,遇到其他实验时则就不知应用什么样的原理了。
为此,应当强调实验技术理论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即将实验技术理论课程与实践操作课程进行分离,先将完整的实验技术理论系统地进行介绍,当学生建立起完整的理论体系时,再进行实践操作课。
这样即能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生物化学的实验技术,又能使其进行有效的实践操作,并灵活应用各种理论基础,举一反三,有助于培养学生思摘要:生物化学做为高职药学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其实践教学过程往往被忽视,而实践又是高职学生所应具备的技术技能。
笔者根据自身对生物化学教学过程的实践,从课程体系建立、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对药学专业生物化学实践课程的教学进行了初步探究。
旨在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提高本门课程的教学质量,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好基础,使本门课程更好地服务于本专业的人才培养。
关键词:高职药学专业;生物化学;实践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6-0283-02J iaoXue Sh i J i an Yan J i u ☆教学实践研究☆283Theory Researc h学论理★★★★(责任编辑:陈雅莉)考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实验内容的调整尽量减少验证性实验,适当增加综合性实验、鼓励尝试设计性实验。
验证性实验是对生物化学理论知识的巩固,且具有培养学生的实验基本技能的作用,可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技术和操作规范,使其掌握生物化学实验中常见仪器和设备的操作使用,学习实验报告的写作,为本专业的实践体系打好基础。
虽不宜过多,但对于药学专业基础课的生物化学来说也是非常必要的。
在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可增加一些综合性实验。
综合性实验是将多个基础实验有机地整合在一起,能够培养学生对所掌握的多种实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综合的应用,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设计性实验是由教师提供特定的情境和问题,由学生组成团队通过对所掌握知识的运用、并查阅文献等方式设计出实验方案,教师对实验方案进行审阅、完善、修定后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最后撰写论文。
主要培养了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的精神,同时还能为学生做毕业论文打好基础。
设计性实验对学生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不但能够熟练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还要会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于高职学生来说,适用于学有余力的学生。
(四)健全多样性评价机制以往的实践课程大多以实验报告为主要评价方式,忽略了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的核查,使实践课程多留于形式。
为此应增加对实践过程的考核。
考核内容除了原有的实验报告以外,增加实验理论、操作过程、实验道德等方面的内容,使学生重视实践,以达到开设实践课程的目的。
实验理论以笔试为主,可与生物化学理论课程的考试合并,使学生对实践课程加以重视,改变实践从属于理论的状态。
操作是实践课程的主体,也应列入核查项目。
笔者在对药学专业实习生在药检所实习辅导时发现,很多学生在基本仪器的使用中忽视了细节操作规范,不但影响了实验效果,还易造成仪器的损坏,且生物化学实验中所用的试剂很多都有危险性,易燃、易爆、剧毒物等,易导致危险的发生。
因此加强操作过程的核查,既使学生重视基本实践操作技术,也规范了学生的实验态度。
道德是一个人素质的体现,实验道德是学生德育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现在的实践教学中实验室垃圾满地,实验台脏乱、液体横流,仪器的“暴力”使用,试剂的浪费,仪器和贵重药品的丢失,有害有毒废物的随意丢弃等现象层出不穷。
因此重视实验道德对培养人才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兴趣,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一)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弱化了教师的中心地位,强调学生的能动性。
教师以引导者的身份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活跃思维,积极主动地吸收知识[3]。
该方法的适用性广,可运用在多种类型的教学过程中。
实践教学,以实验课程为例,教师对实验课题提示性地列出可能会用到的实验技术方法,由学生根据这些指导性的内容讨论可行的实验步骤,再由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总结,并进一步提出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以这些问题为目的进行实践操作,通过实践一步步解开问题的同时,也让学生有就感。
这样,一方面使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的探索中,既学到了知识,又能将知识运用在实践中,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自己实践所得的成就,激发了学生对知识探索的欲望,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二)PBL教学法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师通过设置复杂的、有意义的情境提出问题,通过学生查阅资料、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组讨论方式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来获取相关知识[4]。
在实践课程的教学中,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均适合采用PBL教学法来进行。
由教师根据生物化学实践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结合高职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及药学专业实际工作,设置适合的情景问题,并将相关的理论和实验技术的概念提供给学生。
学生组成课题小组,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分工合作设计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写出实验预习报告。
实验预习报告不仅是实践操作的指导,也是学生对所要掌握的知识进行的一次自学,因此既要包括实验用品、实验设计、实验步骤,还应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体现,如写出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实验的理论结果及其他可能出现的结果,对非预想结果的分析等内容。
教师对报告作指导性审定。
之后各组按照其实验设计来进行实践操作,并详细记录实验过程及实验结果,最后通过课堂讨论得出最佳解决方案。
(三)重视基础,让学生参与实验准备过程笔者对药学专业实习生在药检所实习辅导时发现,很多学生不会配制基本试剂,配制试剂时用量的计算方法不清楚。
其原因主要是实践教学时所需要的基本试剂通常都是由教师或实验员提前配置好,学生在做实验时使用现成试剂进行操作。
这样虽能节省课时,但使学生产生了依赖性,忽视了实验的基本操作。
而在实习过程中,所用的试剂基本上都是现用现配,因此出现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
针对于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实验准备过程可引入学生的参与,由学生轮流配合教师完成,以加强学生的基本技能。
(四)多媒体教学工具的应用生物化学是高职药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是学生接触较早的内容,但其专业性强、实验技术复杂,学生没有基础,实践教学中教师必须要进行演示性实验的操作和讲解。
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离得太远则不能细致观察;离得近则受空间限制,学生将教师围挤成团,外层及背后的学生根本看不清。
如采用多媒体代替演示性实验则相对灵活,实验视频中细节往往会进行特写,可略过等待时间以节约课时,还可重复放映,定格进行讲解等。
大型实验仪器的内部构造复杂,造价昂贵,不可能拆开让学生进行了解,也可利用多媒体影像等手段来代替。
对于需要高端仪器的实验和用时较长的大型实验,受条件和课时所限,也可采用多媒体演示的方式来弥补。
参考文献:[1]孟令波,李淑敏.生物制药专业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J].黑龙江医药,2012,25(3):421-423.[2]王昕,王俊平,王新民.生物化学检验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检验医学教育,2012,19(1):32-33.[3]梁金环,赵利娜,李忠英,刘伯玲.提高高职高专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9):1417-1418.[4]汪红.医药院校生物化学教学改革方法与体会[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12):10-11.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