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东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及解决对策

广东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及解决对策

国区域政策:最近10年调整及其趋向,1994-2006China Academic Electronics Publishing,All right reserved.②1801—1851年左右,伦敦中心区的人口一直维持在15万人。

1901年仅2.7万人,伦敦郊区的人口则由1861年的41.4万人剧增至1901年的204.5万人。

1871—1901年,英国北部14个工业城市人口减少了14.6万,1901—1911年英格兰和威尔士8个大城市人口减少了9万,同期北部22个纺织城市的人口减少了4.1万。

③2005年与2002年相比,珠三角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的比重从80.03%上升为82.6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全省比重从63.97%上升为67.15%,珠三角地区极化效应仍在继续。

参考文献:[1]Cameron.Regional economic policy in the United Kingdom[M].1974.[2]王郁.英国区域开发政策的变化及其影响[J].国外城市规划,2004(3).[3]谷书堂,唐杰.M.Fujita.空间平等与总体经济效率—中国区域经济格局转型分析[J].经济研究,2004(8).[4]纪晓岚.英国城市化历史进程分析和启示[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5]Peter Hall.关于区域[J].袁媛译.国外城市规划,2004 (3).(责任编辑:李芸)广东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及解决对策(中共广东省委党校2008年第二期市厅级领导干部进修班课题组)[摘要]广东中小企业融资难既有中小企业自身和金融体系方面的原因,也有广东地域特征方面的原因。

而政府履行好法律所赋予的职责,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是职责所在,也是现实需要。

必须坚持有限政府的定位,按照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整合各种资源,建立面向中小企业的融资帮扶体系,最大程度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关键词]广东中小企业;融资难;成因;对策[中图分类号]F27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7462(2009)01-0067-04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个世界性难题。

国内外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进行了很多探索,但大多从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对接角度研究问题,单独针对政府所能作为的探索还不多。

[1]由于我国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的特点,地方政府在促进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上,能够发挥企业和金融机构所难以发挥的作用。

因此,本研究报告拟针对广东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实际,从地方政府目前所能作为方面探讨可操作的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迅猛,成绩显著,在吸收城镇居民就业、开展产品技术创新、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支持区域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成为支持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但是,由于资本市场发育不完善,广东中小企业直接从资本市场融资的空间非常狭小,过分依赖银行贷款的情况比较严重,而银行受风险管理的限制必然对中小企业的融资需,,,,,,,,,,,,,,,,,,,,,,,,,,,,,,,,,,,,,,,,,,,,一、广东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成因分析67··求无法满足。

虽然多年来经过有关各方的共同努力情况已有了较大改观,但目前广东省内各银行(不含深圳)的贷款仍有60.71%投放在大客户上,小企业在银行机构各项贷款中的占比仅为8.01%,小企业授信户数在民营经济单位中的占比仅为3.35%,覆盖面总体仍很小。

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国内外都做了大量的研究,主要从中小企业自身、金融体系和宏观环境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形成了不少成果。

这些成果中,应展宇的分析比较具有代表性。

他认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状况的形成,主要是中小企业自身与金融体系特点相冲突的一般因素与源自中国体制转轨时期经济与金融发展不相适应的特殊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作为对普遍现象的总结,应该说,这样的分析基本能覆盖广东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具有普遍性的主要原因:从中小企业的角度来看,其融资难大致有如下原因:一是经营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或者说企业存续的变数大、风险大。

二是实物资产少且一般流动性差,负债能力极为有限。

三是类型多,资金需求一次性量小、频率高,导致融资复杂性加大,融资的成本和代价高。

四是信息透明度极低,进而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非常严重。

从金融体系角度来看,其难以满足中小企业融资的原因大致也有如下原因:一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了防范金融风险,在贷款管理权限上收的同时撤并了大量基层机构,导致了对分布在县域的中小企业信贷服务的大量收缩。

二是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城乡信用社与国有商业银行争夺城市的大企业,客观上减少了对中小企业的融资。

三是存贷款利率的控制使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利率的上浮无法弥补其风险,只能通过收取违约延期支付费用等弥补,这导致了额外的交易成本,且对中小企业带有较大的歧视性。

四是银行运作的市场化程度有限,中小企业在申请贷款时面临的程序、过程极为烦琐,耗时长久,造成融资隐性成本极高。

五是票据市场、应收帐款融资、保理以及融资租赁等主要面向中小企业客户的融资工具及其市场极为落后。

六是随着国有中小企业大规模改制的推进,中小企业逃废银行债务的现象愈演愈烈。

七是由于认识上的障碍及金融监管力量的薄弱,我国非正规金融发展的环境极为严峻。

八是金融体制“双轨变革”产生的所有制歧视,使得现有中小企业主体———大量的民营企业无法获得应有的融资支持。

[2]广东作为全国最早实行改革开放的前沿,作为我国最早接受亚洲金融风暴冲击的阵地,除了上述原因外,还有着一些带有明显地域特征的原因需要分析。

一是市场化程度比较高,一切顺从市场规则办事,中小企业融资也不例外。

广东是全国最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地区,市场规则深入人心,对于融资这样的经济行为,少有人为的干预或引导。

但由于中小企业的弱势地位,过分顺从市场自然影响中小企业的融资效果。

二是信用环境差,信用评级低,影响银行贷款发放。

由于广东先行一步,在缺乏科学发展观指导的情况下,难免出现粗放发展的问题,由此造成大量资金沉淀无法回收,污染了信用环境。

加上一些企业也确实出现了逃废债务的现象,所以,直到目前,各大商业银行对广东的信用评级还比较低,信贷额度也比较小。

三是大量外资融入,大量国内储蓄闲置。

长期以来,广东外源经济比较发达,直接利用外资一直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外资的大量融入带动了全省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抑制了省内储蓄的使用。

一方面,有大量的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另一方面,银行的储蓄存款放不出去,全省存贷比长期处于60%左右的较低水平,2007年才处于57.5%,不止一个市长期在30%左右徘徊。

与江浙整体75%以上的存贷比差距明显。

四是大量处置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问题金融机构,既失去了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主要力量,也影响了其他机构向中小企业贷款的信心。

从1998年以来,广东连续处理了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粤海企业(集团)公司、广东华侨信托投资公司、全省城市信用社、信托投资公司及其办事处、农村合作基金会、行业基金会、广东发展银行等问题金融机构的问题,在一个省的范围内,这样长期的、大面积的清理问题金融机构,对于全省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组织体系和金融服务环境的负面影响都是难以估量的。

五是只破不立,间接融资渠道单一。

广东多年来处置了大量的问题金融机构,却未能根据发展68··的需要及时设立新的机构,特别缺少与中小企业对接的政策性银行和社区性银行,造成中小企业只能依赖国有商业银行融资的局面。

六是中小板虽设在广东,但难以成为广东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

中小板是专为中小企业上市融资而设立的,并且交易市场就在广东的深圳市,但由于中小板的进入门槛与广东大部分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还有相当距离,所以即便目前广东进入中小板的中小企业数居全国首位,也难以改变广东绝大部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局面。

七是风险投资机构的高科技导向使之不能成为中小企业的正常融资渠道。

广东是全国最早设立风险投资机构的省份之一,根据风险投资的特性,从一开始就采用直接投资资本金的方式,为各个发展阶段的高科技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支持。

由于资金来源缺乏持续供应,同时由于退出机制不健全,虽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高科技中小企业的需求,但难以成为众多中小企业正常的融资渠道。

八是地方政府不愿接触金融,谈“金”色变,发展金融的积极性不高。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广东有过地方政府违规干预金融运行酿成金融风险的惨痛教训,所以对诸如新设金融机构、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等涉及金融的工作都唯恐避之而不及。

二、政府整合资源,搭建平台,为中小企业融资发挥积极作用由于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产生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因而仅靠某一个部门或某一项措施来解决是难以奏效的,它需要多方面多层次多手段的协作和配合,如国家层面要加强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融资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更多的法律政策支持;中小企业要规范企业管理和财务报表,增加信息的透明度,提高信用水平;金融机构要调整经营策略和服务重点,推出面向中小企业的特色产品;监管机构要创新监管,引导和督促金融机构不断加强和改进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等等。

作为地方政府,由于金融事权在中央,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的手段受到相当的制度约束,只能在现有的政策背景和法律框架下,从本级职权范围内所能作为部分发挥作用;由于银行贷款仍是中小企业当前最重要的外部融资渠道,地方政府把工作着力点主要放在创造条件帮助中小企业满足银行的贷款准入,是一个比较有效的现实选择;由于融资本身是一种经济行为,必须坚持市场化的取向,政府只能因势利导搭建中小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对接管道,而不能越俎代庖直接干预融资行为。

因此,地方政府必须坚持有限政府的定位,从本地的实际出发,从中小企业的现实需要出发,坚持政府主导、立足地方、政策扶持、市场运作的原则,按照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整合各种资源,建立面向中小企业的融资帮扶体系,最大程度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3]为此,本研究报告从广东当前迫切需要而又能够做得到出发,提出由政府出面搭建六大平台,为中小企业融资发挥更积极促进作用的对策建议。

(一)联合互助平台。

由省中小企业局牵头,借助省中小企业协会、省中小企业融资促进会和省信用担保协会等自律互助型机构,通过中小企业自身的努力,缓解融资难的困局。

一是加强中小企业之间的互助合作,组织资金充裕的企业为其他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组织中小企业相互间提供贷款担保或联合担保,以整体的信用提升贷款企业的信用,共同承担贷款风险。

二是鼓励中小企业投靠优势企业,成为其零配件生产单位,由于生产的关联性和产品销路的保障,优势企业客观上成为相关中小企业最好的信用担保单位,而中小企业的还款有了比较稳定的来源,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的信用度,缓解了融资难的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