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财政支出之教育支出

财政支出之教育支出

财政教育支出规模的现状分析
人们一般用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来比较各个国家教 育支出的相对规模,衡量各国政府对教育的投入程度、重 视程度。
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 要》提出了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在 2000年达到4%。而2000年财政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仅为 2.86%。不仅没有达到4%的既定目标,反而低于1986年 和1990年的水准。自2001年起,政府将目标的实现推延到 2005年。2002年以来,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所占GDP比例 分别是3.41%、3.28%、2.79%、2.82%(见表1),始 终没有根本性的突破。
财政支出之教育支出
一、产生的原因 二、发展现状及问题 三、解决的对策
1
教育支出产生的原因
从人类教育的发展来看,进入现代社 会后,随着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的日 益加强,教育已从社会成员的个别行为转 变成一种国家行为,而在现代社会,尤其 是面向知识经济时代,教育事业在绝大多 数国家都被列为优先发展对象,成为公共 财政支出的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教育支出占GDP比重30年超不过肯尼亚
4
二、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结构的现状分析
教育支出结构主要表现在教育经费在 各级政府之间的分配结构,在高等、 中等、初等三级教育上的分配结构、 以及在地理区域的分配结构。
5
从在高等、中等、初等三级教育上的分配结构上看
从教育经费在高等、中等、初等三级教育上的分 配来看,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我国三级学校 生均日常教育经费与人均GNP的比例为 0.05∶0.15∶1.93,同其他一些国家相比,是所有 国家中相差最悬殊的(见表3)。从与美国的比较中 可见,我国对小学教育投入仅为0.05,比美国低 0.08个百分点,对大学投入为1.93,比美国高1.72 个百分点,由于在基础教育上的缺位与高等教育上 越位现象并存,使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不协调,阻 碍了各种初等和中等教育人才的培养。
7
从在地理区域的分配结构上看
从教育投入在地理区域的分配结构来看,我国的教育投入 分布很不平衡。东部地区教育支出要比中西部地区高得多, 东部、中部、西部教育投资呈递减的梯级分布,且梯次差 距日益增大。1992年中西部地区支出之和为东部的2/3,而 到1995年中西部地区支出之和仅为东部的1/2左右,其中东 部地区教育支出是西部地区支出的5.7倍,2001年为5.4倍, 同年东中西部教育经费支出额之比为 1∶0.41∶0.26。 虽然这种比例差距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2006年西部地 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以后有所缓 和,但是东中西部之间的差距仍然存在。
山区校长违规使用义务教育资金背后的隐痛
8
解决的对策
(一)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提高财政教育支出水平 (二)提高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NP的比重
(三)优化三级教育结构 (四)明确各级政府之间的教育支出责任 (五)缩小地区之间的差异
9
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提高财政教育支出水平
加强政府在教育财政投入上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稳定 教育经费来源。首先要继续深化对教育事业的性质和战略 地位的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教育属于公共事业, 应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政府财政投入应优先保证对教育 事业的投入。其次,对教育投入进行法律调控,从法律层次 上保证、规范教育投入,即义务教育财政责任的法治化。 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是衡量教育投入水平的重要指标 之一。因此,要提高财政教育支出水平,首先,转变政府职 能,科学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在有限的财力中确保教育支出 的优先增长;其次,预算安排时,要确保《教育法》中规定 的教育经费“三个增长”(中央和地方政府教育拨款的增 长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生均教育经费要逐步增 长,教师工资和公用经费要逐步增长)的落实,在此基础上, 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将财政收入超收部分更多地用于教育 投入,确保教育支出的稳定增长。
重点在初等教育,所以初等教育所占比例较大。 按国际比较通行的标准,人均GNP为600-2000美元时(目前, 我国正处于这一阶段),初、中、高三级教育比例为 40.5∶29∶17.9,而我国1997年三级教育比例为 32.41∶37.15∶20.32,初等教育经费比例偏低,而中等、 高等教育经费比例偏高,尤其高等教育经费的比重在20%以 上,甚至高于某些发达国家的水平。这种投资流向会造成 基础、义务教育得不到很好的贯彻实施
10
提高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NP的比重
财政收入在GNP中的比重偏低其根源主要在于我国的财政 收入并不等于政府收入。我国的政府收入,除了列入预算 的财政收入之外,还包括预算外收入。大量的政府收入游 离于预算之外,由各地区、各部门自收自支,这种不规范 的政府收支管理状况,带来了一系列的后果。表现在财政 性教育经费支出问题上,有如下几个方面:(1)政府收入虽 然总体上说并不少,但财力分散在各地区、各部门,财政 部门能够调度的仅限于预算内收入这一块儿。财政部门在 教育经费支出的安排上捉襟见肘。(2)不纳入预算管理的 各类政府收入由于自收自支,不受财政部门的监督,其管 理自然处于混乱状态。不仅本应花在教育事业上的资金被 挪用、挤占和克扣的现象时有发生,而且,通过种种途径, 相当一部分预算内收入被转作预算外资金,从而进一步加 剧了财政部门在教育经费支出安排上的困难。(3)即便通 过一些非规范的途径,如集资、摊派、收费、统筹等取得 的制度外政府收入,已经用之于教育,由于未列入预算, 亦不在财政性教育经费的统计口径之内。这部分的政府教 育支出,也就不能在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NP的比例数字中 11 得到反映。
3
从国际比较来看,发达国家公共教育支出占GDP比重高 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比重也越大。1995 年公共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世界平均为5.2%,发达国 家为5.5%,发展中国家为4.6%,最不发达国家达到3.6%。 而我国仅为2.41%,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和世界平均水 平,甚至还低于最不发达国家的水平 (见表2)。从人均 教育支出角度来看,我国的人均教育支出非常低。以 1993 年数据为例,世界平均人均教育支出为22.9美元, 发达国家为108.9美元,发展中国家为43美元,不发达国 家为8美元,我国为10.77美元,仅略高于不发达国家,为 发达国家的十分之一。
6
与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相比(见表4),中国、巴西、印度初 等教育占教育经费的比例较大,高等教育相对比例较小。 而法国中等教育所占比重较大,日本、美国三级教育经费 支出比较均衡,其高等教育所占比例较高,这是因为发达 国家教育投资起步较早,已基本上普及了初等教育、中等 教育与高等教育发展水平较高,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经费 支出所占比例也较高。而发展中国家教育比较落后,教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