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基于RMC的可重构制造系统设备布局优化研究
基于RMC的可重构制造系统设备布局优化研究
o e o f u a l n a t r g s se a d d s n n y a c r c n g rt n ag rtm fR f e n i rb e ma u cu i y t m n e i i g d n mi e o f u ai lo i r g f n g i o h o MC b s d O n o o y o t z - a e N a tc l n pi a mi
关键词:设备布局;蚁群优化 ;可重构帝造单元;动态重构 】
中图分 类 号 :T 1 ; P9 P8 T 3 1 文献 标志码 :A 文章编 号 :10 -65 2 1)24 5—4 0 139 (01 1—500
d i1 . 9 9 ji n 10 -6 5 2 1 . 2 o O o :0 3 6 / .s .0 l3 9 . 0 1 . 4 s 1
实现低成本 的自动化加工设 备等系统 资源 的软重构布 局优化
收稿 日期 :2 1—5 1 0 10 -7;修回 日期 :2 1 —62 0 10 —0
统能迅速调整生产模 式 , 向新 的制造任务 和市场情 况 , 面 以快
速重排 、 重复利一定的研究成果
, 但依然没有全面、 系统的解决方案。
对制造系统设备布局的重构优化 研究 主要集 中在 R S M 以及与 此配套的可重 构制造 设备 ( cngr l m ci o ,M ) r ofu b ah e o sR T e i ae n tl 与可重构控制器等的重构布 局方面 , 特点是 静态硬 重构 , 而根 据我 国制造业实际水平 和 R S M 研究状 况 , 用信 息流 的重构 利
速响应能力 。设备 布局 是制 造 系统重 构 的关键技 术 之一 , J
对提高企业产 品的质量 、 降低 成本 、 交货期 内顺利 交货 有着 十
分重要 的影 响 , 研究设备布局和规划对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元, 实现 了基于 R C动态重构 的设备布局优化方案 。 M
1 R MS的动 态重构
第 2 卷 第 1 期 8 2
21 0 1年 1 月 2
计 算 机 应 用 研 究
Ap l ai n Re e r h o mp t r p i to s a c fCo u e s c
V0 . 8 No 1 12 . 2 De .2 1 c 0l
基于 R MC的可 重构 制造 系统 设 备布 局 优 化 研 究
( M ) 态重构 算法 。以交货期 内最 小成本 为 目标 , R C动 引入 系统复 杂 度和 系统响 应度 从 系统能 力 角度 完善 了实
现R MS重构 的约 束条件 , 最终 完成 了可 重构制 造 系统设 备 布局 优化 。 最后 通过 布 局 实例 仿真 验 证 该 方法 的可 行性 和有 效性 。
调整制造系统 , 在低成本 甚至无 投资 的情 况下实 现生产规 程 、 生产功能和产能的快速改变 , 以满足成本 、 质量 和交货期 等方
基金项目:重庆 市 自然科 学基金 资助 项 目(0 9 B 3 2 ; 2 0 B 36 ) 重庆 市教委科学技 术研 究基金
资助项 目( 0 A 6 ; 8 O ) 重庆大学“ 1 工程 ” 21 三期创新人才培养计 划建设项 目( -9 0 ) S0 1 7 作者简介 : 陈友玲 ( 94 ) 女, 16 一 , 重庆人 , 教授 , 主要研 究方向为生产 管理、 生产 系统建模与仿真 ; 刘文科 ( 9 6 ) 男, 18 一 , 湖南湘 乡人 , 硕士研 究生, 主要研 究方向为生产管理、 虚拟制造 ( u ek一 1 1 2 .o ) 严键 ( 96 ) 男, 1 w n e 10 @16 cr ; i n 18 一 , 四川 阆中人 , 硕士研 究生, 主要研究方 向为生产管理 、 先进制造.
R S 通过对制 造系统 的构 型 、 M) 设备 、 制系统等 的快速 改变 , 控
为企业提供 了对变化莫测 的市场 中产品需求 和功能调 整 的快
方案约束条件 , 用蚁 群算 法求解得 到在 交货期 内使成本最 小 利 的设备 和工艺路 线 , 阶序聚 类重 构算 法得 到可重 构 制造单 用
第1 2期
陈友 玲 , : 于 R C的 可重构 制造 系统设 备布局 优化 研 究 等 基 M
・ 5 1・ 45
面对 生产 任务 的综合要求 , 现制造 系统 的动态重 构 , 实 从而能 够快 速适 应多品种变批量生产模式 下的市场变化需求 。
{径 m 完竺P 工 路r 【 :器票 主 的 ;为径上 0 r 工 嚣 ’… 圭 m 成 的 一一 , 机 能 件加 : 上 不 E 路
陈友玲 ,刘文科 ,严 键
( 重庆 大学 机械 工程 学院 , 庆 404 ) 重 00 3
摘 要 :为 实现 多品种 变批量 生产制 造 系统阵 列式布局 的动 态重构 , 出一种 新的设 备布 局优 化 方法 。建 立 了 提
可重构制造 系统 ( M ) R S 设备优 化选择数 学模 型, 设计 了基 于蚁群优 化和阶序 聚类算法的 可重构制造单元
重构 制造生产模式 的要求 。现 阶段 的制 造单元 有成组 制造单 元、 柔性 制造单元 、 敏捷 制造单元 、 能制造单元 、 拟制造单 智 虚 元 以及独立制造 岛等 , 而可重构制造单元应该是根据 现有 制造
设备 的设 备 能力 、 备负荷 、 工工 艺相 似度 等 , 设 加 通过 聚类分
更加合适和实用 j 。基 于 以上背 景 , 文建立 了可重构 制造 本
0 引言
可 重 构 制 造 系 统 ( eof ual mauat n yt s rcn grb nfc r g ss m , i e u i e
系统设备优化选择数学模型 , 次引入 R S系统构型 复杂度 、 首 M 响应度参数指标 , 从设 备和 系统能力 角度完 善 R MS重 构优化
Re e rh o q ime tly u p i z t n o c n g rb e s ac fe u p n a o t t o miai fr o f u a l o e i
ma u a trn y tmsb s d o n f cu ig s se a e n RMC
用成 为亟待解 决的制造系统 瓶颈。为 了适 应不断 变化 的多样 化市场需求 , 制造系统设备布局重构成为必然 。 可重构系统设备布局方面的研究 虽然 取得 了不 少进展 、 获
的变化而定 期或不定期地进行动态重构 , 整个系统结构是动态 可变 的, 同生 产周 期 可能 有不 同的系 统构 型 , 图 1所 不 如 示。产 品品种交 替变动 , 工艺流程 日益更新 , 交货期 、 量的不 批 断改变 , 再加上时 常出现 的紧急生 产任务 等 , 就要求制造 系 这
C N Yo — n HE ul g,L U W e —e,YAN Ja i I nk in
( ol eo ca i l nier g, hn q gU i rt,C ogig4 0 4 ,C ia C lg e fMe nc gne n C ogi nv sy hn q 0 0 3 hn ) h aE i n ei n
机器 m完成工件 P操作 的效率。
2 2 问题模 型的建立 .
里
…
…
加工任务发生变 化 , 已知 加工 任 务 ( 包括加 工工 件种类 、
数量 以及交货期 ) 制造设 备集 合 ( 、 包括设 备 的种类 、 数量 、 加
图 1 司重 构 制 造 系 统 重 构 不 意 图
工能力 、 负荷状 况 、 工效 率 、 用频 率 ) 工艺 路线 ( 品组 加 使 、 产 合、 产量 突变 度) , 等 选择 哪些 设备 以何 种工 艺路线 完成 该加
可重构 制造 单元 (eofual m nf ti e ,M ) r n gr e au c rgcl R C c i b aun l 作 为系统的基本组织单位和制造 流程 的执行单元 , 必须满 足可
系统构 型的可变性是 可重构制 造 系统 与传统 制造系统 的
有着重大意义。大规模定制生产 、 多品种变批量生产等生产模
式的兴起 , 新产 品生命周期越 来越短 , 物流 运输和 系统重构 费
本质区别。传统的制 造系统建成 以后 , 其物理构型是静态不可
变的 , 而可重构制造系统则会 随市场 需求 、 生产订 单和任务 等
t n ag r h a d r n r e lse n lo t m. mi g frmii m o ti e ie yt i lo t m n a k o d rcu tr g ag r h Ai n n mu c s d l r i o i i i o n v me, nr d c d te s se c mpe i i t u e y t m o lx t o h y a d s se r s o sv n s r m t e p rp c ieo y tm a a i oi r v o sr i t o c n g r fR n y tm e p n ie e sfo h e s e t f s v s e c p ct t mp o ec n t n s f e o f u eo MS, e o ltd y a r i t n c mpe e h te e up n a o t p i z t n o eRMS F n l ,t rv d d a n tn ee l t n t l sr t ef a i i t n ai i h q i me tly u t o miai ft o h . ia l i p o i e n i sa c mu ai o i u t e t e s l y a d v l t y o l a h bi dy o e meh d ft t o . h Ke r s q i me t a o t n oo y o t z t n;r c n iu a l n f cu i g c l; d n mi e o f u ain y wo d :e up n y u ;a t ln p i a i l c mi o e o f r b e ma u a trn el y a c r c n g rt g i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