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贝多芬的音乐创作与第六交响曲

贝多芬的音乐创作与第六交响曲

贝多芬的音乐创作与第六交响曲(田园)
如果要了解贝多芬音乐创作的精髓,第六交响曲《田园》也许是最真实剖析贝多芬内心的作品之一。

这首曲创作于1808年,此时的贝多芬已经历了较长时期的病痛折磨。

双耳失聪,也已是意料之内。

如果要问以为听不见声音的病人,对这个世界最后的依恋是什么?也许,便是再一次听听自然的呼吸,感受世界最后的美好。

贝多芬亲自命名了《田园》,并给每个乐章加上了标题,不再像别的交响曲,剩下干巴巴的第N 乐章的字样。

作为新古典主义时期到浪漫时期过度阶段的先驱,贝多芬的音乐创作仍主要以严谨、工整为主。

激昂代表光明,悠扬象征思绪漫飞,大气地渐强与慢慢减弱都显示了那个时代经典的乐曲处理技巧。

选用的乐器也以单簧管、小提琴、圆号等为主,主题的重复与复调的使用突出了贝多芬严谨的曲风。

如果要评析贝多芬对这首交响曲的音乐创作,则实为班门弄斧。

在本人的理解下,《田园》无论是从曲风、器乐的选择、音效的设计或是旋律的表达,相比后人不少“青出于蓝”的作品,都只能算是一部非常“安全”的交响乐。

也许对于大多生活在当代的人来说,不少晦涩、抽象都由古典乐衍生出的现代音乐更能激发人们的兴趣。

对于我来说,这部作品最大的意义,是给了我们一个机会,去聆听生活在无声世界里的人所能听到的声音。

要去理解一位作曲家的音乐创作,你可以去阅读他的生平传记,可以听完他所创作的所有曲子,可以把相近时代的乐曲全部听完以作比较,抑或是,你什么都不需要做,因为也许你和他一样,有着相似的心路历程。

怎样去评价一首乐曲的创作风格?如果复调就意味着巴洛克时期教堂内的庄严之音,自由的节奏就代表这浪漫主义时期情感的宣泄,每首曲子都被贴上了标签,便不再是我们心中的天籁之音了。

《田园》中第二乐章欢快的行板,小提琴在中提琴、大提琴的映衬下缓缓道来的,也许不仅是“溪边小景”。

第四乐章的“狂风暴雨”,也许持续地更加久远。

即使再伟大的音乐家,也会受到时代的局限,也许贝多芬不必用如此规整的交响曲创作风格,换用更为自由、大胆的表达,会更能抒发出心中那个伊甸园。

当然,在那个年代,浪漫主义乐曲也许还在雏形之中,我们不必用那个时代的音乐标准去衡量一首作品,重要的是,我们选择身临其境,还是跟随自由的心去感受每一首音乐。

贝多芬在失聪后,依然创作了一部温和、明朗的曲子。

也许世人惊叹于贝多芬如此的创作奇才,但音乐先在心里,最后才跃然纸上。

正如之前所述,如果悠扬的旋律便以为着平和,那么所有的音乐都能找到一个万能的评价标准。

贝多芬创作的《悲怆奏鸣曲》第二乐章,便是首非常安详、平静的乐曲。

一直很难去理解,为何在极度悲恸的音乐中安排一个如此静谧的篇章,是为之后第三乐章的爆发埋下伏笔,还是悲的极致,便是欢欣?同样,我们该怎样去理解,贝多芬创造出如此平和欢悦的田园风光。

贝多芬在几近失聪的情况下,写了一首小提琴曲。

E弦高音区的急速的声音,便是贝多芬在那时听到的声音。

是呐喊,是求助,是疯狂,更是不妥协。

然而,贝多芬还是失聪了。

F大调,第六号交响曲《田园》,本曲大约完成于1808年,是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并由作曲者亲自命名为《田园交响曲》,是他少数的各乐章均有标题的作品之一,也是贝多芬九首交响乐作品中标题性最为明确的一部。

此时的贝多芬双耳已经完全失聪,这部作品正表现了他在这种情况下对大自然的依恋之情,是一部体现回忆的作品。

这部作品1808年在维也纳首演,由贝多芬亲自指挥,在首演节目单上,他写到:"乡村生活的回忆,写情多于写景"。

整部作品细腻动人,
朴实无华,宁静而安逸,与贝多芬的第五号交响曲同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交响曲之一。

作品共分五个乐章,其中第三、四、五乐章连续演奏:
第一乐章,不太快的快板,表达了"初到乡村时的愉快感受",F大调,2/4拍子,奏鸣曲式。

由双簧管呈现出明亮的第一主题(片段1),充满着浓郁而清新的乡间气氛,使人们感受到贝多芬投身到大自然后的喜悦心情。

第二乐章,很快的行板,描写的是"溪边小景",降B大调,12/8拍子,奏鸣曲式。

这是一个描写静观默想的乐章,在形如小溪潺潺流水的第二小提琴、中提琴与大提琴的伴奏下,第一小提琴所呈现的第一主题显得悠扬而且明亮、清澈(片段2)。

第三乐章,快板,"乡村欢乐的集会",F大调,3/4拍子,诙谐曲。

这个乐章的主题是如牧笛风格的旋律,单纯活泼,表现了欢笑的乡民来自四面八方,并跳起了快乐的舞蹈(片段3)。

第四乐章,快板,"暴风雨",f小调,4/4拍子。

在这一乐章中,雷雨由远而近,狂风骤起、雷电交加、大雨倾盆,整个大自然笼罩在恐怖的气氛中(片段4)。

接着,暴风雨很快停息,直接进入下一乐章。

第五乐章,小快板,"牧歌,暴风雨过后欢乐和感激的心情",F大调,6/8拍子,回旋的奏鸣曲式。

乐章的主题恬静开阔,象牧人在田野中歌唱(片段5),表现了雨过天晴之后的美景。

全曲共五个乐章,分别是清新、和谐、愉快,能把人带入一个梦的故乡一个鸟语花香的世界里的第一乐章"初见乡村景色时的愉快";令人陶醉、令人心旷神怡、令人浮想联翩的第二乐章"溪旁景色";三拍子带有舞蹈性旋律的非常愉快的第三乐章"乡民的欢乐集会";紧张、恐怖、暴风骤雨般的第四乐章"雷电——暴风雨",以及优美的、平静的、雨果春笋般的第五乐章"暴风雨过后的愉快和感激之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