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产教融合及其深化内容
摘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一种办学模式,产教融合的内涵丰富,具有发展性,与校企合作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当前,我国产教融合存在一些现实问题,深化产教融合可以从推进校企利益融合、制度融合、文化融合、技术融合、资源融合、人员融合六个方面开展。
关键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化;内容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一种办学模式,是办好职业教育的重要探索。
现代职业教育在三个层面体现了各自特征,即在管理体制上的产教融合;在办学模式上的校企合作;在课程教学上的工学结合。
三个层面的主体、要素、关系集中了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重要问题。
当前,关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基本原理,理论界研究尚在深入,这既反映了校企、产学和产教的结合方式和内容的复杂性,也体现了“结合”“合作”和“融合”的主体多元性和多样性。
产教融合的基本内涵
通过“校企合作”,进行人才培养,在西方国家已有近百年历史。
对于“产教融合”的研究,较早的是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福斯特(PhilipJ.Foster,1965年),他在《发展规划中的职业学校谬误》(TheVocationalSchoolFallacyinDevelopmentPlanning)中提出的。
在我国,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国家政策经过了一个不断发展的历程。
从2005年全国职教工作会上“校企合作”的提出,到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党的报告中“产教融合”的最早出现,再到党的十九大,“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成为近年来促进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发展,加强创新型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一脉相承的重要决策。
历时四年,国家一级的文件就有八个,反复提出“产教融合”问题,反映了国家的高度重视。
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既有区别也有联系。
“校企合作”是学校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接近企业、寻求与企业联合办学的教育策略。
起初,职业院校为专业建设或学生就业而主动接触企业,聘请行业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或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