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脓毒血症

脓毒血症


2.1明确病原微生物
1.如果在得到培养结果之后再使用抗生素不会给患者带来有临 床意义的延误,我们推荐在开始使用抗生素治疗之前先获取适宜 的培养标本。为更有效地培养得到病原微生物,推荐对患者至少 采集两处血液标本,即经皮穿刺及经留置超过48小时的血管内置 管处的血液标本。 在未及时应用抗生素不会给患者带来有临床意义的延误的前提 下,应尽可能在使用抗生素之前留取其他培养标本,包括尿液、 脑脊液、伤口、呼吸道分泌物或可能为感染源的其他体液(1C)。 2.推荐为患者进行快速及时的影像学检查以早期确定潜在的 感染病灶。一旦明确了感染病灶的存在,就应立即取得其标本。 但有些患者由于病情不稳定而不能接受有创操作或无法被转运至 ICU,此时床旁超声是最有效的方法(1C)。
2.2针对性抗生素治疗
1.推荐在确认脓毒性休克(1B)或严重脓毒症尚未出现脓毒性休克(1D)时,在1小 时内尽早静脉使用抗生素治疗。 2a.推荐最初的经验性治疗包括对抗所有可疑病原微生物(细菌和/或真菌)的一种 或多种药物,并且渗透到导致脓毒症的感染病灶中的药物浓度足够高(1B)。 2b.推荐每天评价抗生素治疗方案,以达到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防止细菌耐药 产生,减少毒性及降低费用(1C)。 2c.对已知或怀疑为假单胞菌属感染引起的严重脓毒症患者,建议采取联合治疗 (2D)。 2d.建议对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进行经验性的联合治疗(2D). 2e.对于严重脓毒症患者在应用经验性治疗时,建议联合治疗不超过3~5天。一 旦找到病原,应选择最恰当的单一治疗(2D)。 3.推荐疗程一般为7~10天,但对于临床治疗反应慢、感染病灶没有完全清除或 免疫缺陷(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应适当延长疗程(1D)。 4.如果患者现有的临床症状被确定由非感染因素引起,推荐迅速停止抗生素治 疗,以降低耐药细菌引起感染和药物相关副作用的风险(1D)。
高血糖症(血糖》7.7mmol/L) 低血压(收缩压《90 mmHg,平均动脉压《70 而无糖尿病史。 mmHg或成人收缩压下降》40 mmHg,或低于年龄
正常值之下2个标准差);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
(SvO2)》70%;心脏指数(CI)》3.5 L/min/m2。
脏器功能衰竭指标
氧合指数(PaO2/FiO2)<300; 急性少尿(尿量<0.5 ml/kg/h); 肌酐增加>44.2μmol/L;凝血功 能异常(国际标准化比值>1.5 或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60s);肠麻痹:肠鸣音消失; 血小板减少(<100×109/L); 高胆红素血症(总胆红素 >70mmol/L)。
感染灶。
3.(1,3)-β-D-葡聚糖的测定,甘露聚糖和 抗-甘露聚糖抗体测定,可用于侵袭性真菌 感染的鉴别诊断。
03
脓毒血症的治疗
步骤一
明确病原微生物,针对性抗生素治 疗,控制感染源
步骤三
早期复 苏 步骤二
液体疗法
步骤四
脓毒血症的血糖控制
步骤五
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原则
步骤六
血液制品的使用
1.早期复苏
组织灌注指标
高乳酸血症(>3 mmol/L); 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或皮 肤出现花斑。
02
脓毒血症病原学诊断
1.抗生素治疗前应首先进行及
时、正确的微生物培养
5.应注意肠源性感染的可能
2.怀疑血性感染时,至少留取两次
血培养(中心静脉血+外周血培养, 或者两个不同部位的外周血培养)
4.迅速采用诊断性检查,明确
脓毒血症 02 的诊断
02
一般指标
脓毒血症的诊断
炎症指标
发热>38.3℃或低体温 (<36℃);心率增快>90次/ 分或》年龄正常值之上2标准 差;呼吸增快>30次/分;意识 改变;明显水肿或液体正平衡 >20 ml/kg,持续时间超过24h;
血流动力学指标
白细胞增多>12×109/L或 白细胞减少<4×109/L或 白细胞正常但不成熟细胞 >10%;血浆C反应蛋白> 正常值2个标准差;血浆 降钙素原>正常值2个标准 差。
2.3控制感染源
1a.对一些需紧急处理的特定感染如坏死性筋膜炎、弥漫性腹膜炎、胆 管炎、肠梗死等要尽快寻找病因并确定或排除诊断(1C),在症状出现6 小时以内完成(1D)。 1b.应对所有严重脓毒症患者进行评估,确定是否有可控制的感染源存 在。控制手段包括引流脓肿或局部感染灶=感染后坏死组织清创、摘除 可引起感染的医疗器具、或对仍存在微生物感染的源头控制(1C)。 2.建议对确定为胰腺周围坏死并可能成为潜在感染灶者,最好待明确 划分有活力组织和坏死组织之后,再进行干预(2B)。 3.在需要进行病原学治疗时,推荐采用对生理损伤最小的有效干预措 施,例如对脓肿进行经皮引起而不是外科引流(1D)。 4.在建立其他血管通路后,应立即去除那些可能成为严重脓毒症或脓 毒性休克感染灶的血管内器具(1C)。
1.脓毒症所致休克的定义为组织低灌注,表现为经过最初的液体 复苏后持续低血压或血乳酸浓度≥4mmol/L。此时应按照本指南进 行早期复苏,并应在确定存在低灌注第一时间、而不是延迟到患 者入住ICU后实施。 在早期复苏最初6小时内的复苏目标包括:①中心静脉压 (CVP)8~12mmHg;②平均动脉压(MAP)≥65mmHg;③尿量 ≥0.5ml/(kg・h);④中心静脉(上腔静脉)氧饱和度(ScvO2)≥70%,混 合静脉氧饱和度(SvO2)≥65%(1C)。 2.严重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在最初6小时复苏过程中,尽管CVP已 达到目标,但对应的ScvO2与SvO2未达到70%或65%时,可输入 浓缩红细胞达到红细胞压积≥30%,同时/或者输入多巴酚丁胺[最 大剂量为20μg/(kg・min)]来达到目标(2C)。
脓毒血症的诊断与治疗报告人01源自脓毒血症的 概念目录
02
脓毒血症 的诊断
03
04
CONTENT
脓毒血症 的治疗 严重脓毒血 症的支持治 疗
脓毒血症 01 的概念
01
概念
1.脓毒症(sepsis)是指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SIRS),临床上 证实有细菌存在或有高度可疑感染灶。虽然脓毒症是由感染引起, 但是一旦发生后,其发生发展遵循其自身的病理过程和规律,故 从本质上讲脓毒症是机体对感染性因素的反应.按脓毒症严重程度 可分脓毒症、严重脓毒症(severe sepsis)和脓毒性休克 (septic shock)。严重脓毒症:合并出现器官功能障碍表现的 脓毒症。脓毒性休克:其它原因不可解释的,以低血压为特征的 急性循环衰竭状态,是严重脓毒症的一种特殊类型。包括收缩压 < 90mmHg或收缩压较原基础值减少> 40mmHg至少1h,或依赖 输液及药物维持血压,平均动脉压< 60mmHg;毛细血管再充盈 时间> 2s;四肢厥冷或皮肤花斑;高乳酸血症;尿量减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