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攻读语文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大纲(科目:819汉语言文学综合)一、考查目标全日制攻读语文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科目考试内容包括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当代文学史、④外国文学史和⑤汉语表达(写作)五门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概念和基本理论,并能运用相关知识及理论进行汉语写作实践。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中国文学史约80分【重点:古代、现代、当代】外国文学史约20分【再次重点】汉语表达(写作)约50分【次重点】(四)试卷题型结构填空题或选择题: 30题,每题1分,共30分名词解释题: 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简答题: 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写作题: 1小题,50分三、考查的主要内容(一)中国古代文学史1、要求掌握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出现的1.重要风格、流派,2.重要的作家及其作品、3.重要文学事件等;4.掌握各阶段重要的书目知识。
【知识点:重要风格流派/重要作家、作品/重要文学事件/各阶段重要书目知识——基本推测可能出题的类型有填空题、选择题甚至名词解释】2、要求对中国古代文学史中比较重要的文学现象、重要作品的思想内容及其艺术特色、重要作家的历史地位、重要的文学风格流派及重要的文学理论等,进行多角度的阐释和评价。
能对各种类型的作家作品进行比较分析。
【知识面:重要文学现象/重要作品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重要作家的历史地位/重要文学风格流派及重要的文学理论等——基本推测这一个知识面大都会考名词解释、简答题】(二)中国现代文学史【说白了就是现代文学的三个十年】1、第一编(第一个十年):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
a.外国文艺思潮的传入和新文学社团的蜂起。
b.胡适与周作人与新文学初期的理论建设。
c.文学创作潮流与趋向。
d.鲁迅与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
鲁迅的思想发展过程。
《呐喊》与《彷徨》。
《野草》与《朝花夕拾》。
e.“问题小说”与文学研究会。
f.“自叙传”抒情小说与创造社。
g.胡适与早期白话诗。
h.郭沫若与《女神》。
i.闻一多、徐志摩与新月诗派。
j.《新青年》“随感录”作家群。
k.冰心、朱自清与现代散文。
l.“语丝”派和“现代评论”派散文。
m.中国现代话剧的萌芽和诞生。
n.田汉、丁西林与中国早期的话剧实践。
2、第二编(第二个十年):30年代文艺运动发展的基本线索。
a.革命文学论争与左翼文学思潮。
b.自由主义作家文艺观及两大文艺思潮的对立。
c.茅盾与“社会剖析小说”。
d.老舍与“京味小说”。
e.巴金的小说创作与安那其主义思想。
f.沈从文的湘西小说与田园乡土风格。
g.左翼文学。
h.京派与海派文学。
i.戴望舒、卞之琳与现代派诗人的创作。
j.鲁迅杂文的思想和艺术成就。
k.曹禺和中国现代话剧的成熟。
《雷雨》《日出》《北京人》等。
3、第三编(第三个十年):战争制约下的文学与政治。
a.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b.赵树理出现的文学史意义。
雅俗交融文学创作。
c.张爱玲的小说。
d.徐訏、无名氏的小说。
e.钱钟书的《围城》。
f.艾青诗歌的独特意向、风格和主题。
g.七月派诗人、九月派诗人的创作。
h.报告文学的勃兴。
i.小品散文的多样风姿。
j.陈白尘的喜剧创作。
k.台湾现代文学的代表性作家。
(三)中国当代文学史1、上编(50-70年代的文学):毛泽东文艺思想。
a.50-70年的文艺批评和批判运动。
b.“双百方针”与文学的政治化倾向。
c.诗人的艺术困境。
d.农村小说《创业史》等。
e.《保卫延安》《红旗谱》《红日》等革命历史小说。
f.《青春之歌》及其讨论。
g.历史小说《李自成》。
h.《三家巷》及其评价。
i.杨朔、秦牧、刘白羽的散文。
j.“百花文学”。
k.贺敬之、郭小川的的政治抒情诗。
L.话剧创作及老舍的《茶馆》。
m.“文革”文学的发生过程及其特征。
n.“革命样板戏”。
o.丰子恺、穆旦、牛汉、无名氏等人的“地下创作”。
p.“天安门诗歌”。
2、下编(八十年代以来的文学):思想解放潮流与文艺界的拨乱反正。
a.新启蒙下的人道主义和现实主义思潮。
b.多元形态的文学话语与写作立场。
c.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寻根文学、先锋文学、现代派小说、新写实文学。
d.新生代小说。
e.王朔、王小波等人的小说。
f.新时期诗歌思潮:“归来者”的诗歌,“朦胧诗”,新生代诗歌。
g.新时期的散文:报告文学,反思性散文,文化散文。
h.巴金《随想录》的文学史意义。
i.新时期的“女性文学”。
j.九十年代以来文学文学发展的动向。
(四)外国文学史1、要求系统掌握外国文学史中出现的重要作家及其作品、重要文学流派,重要文学事件等;掌握各阶段重要的书目知识。
【知识点:】2、要求对外国文学史中比较重要的文学现象、重要作品的思想内容及其艺术特色、重要作家的历史地位、重要的文学流派及重要的文学理论等,进行多角度的分析和评价。
【知识面:】汉语运用(写作)说明:该部分主要考察学生汉语运用能力,不提供考试大纲。
我把它的这些点全部拆分了,当然大纲永远只是概述,但要知道提取其中的重要信息:第一,古代文学、外国文学可能出填空题、选择题、名词解释和简答题第二,从分值比来看,显然重点在中国文学。
写作这种开放题,一看实力二看运气,你父亲这方面是高手,你应该多向他请教一下。
但是如果是我考试的话,我可能会分析清楚自己的长处所在。
那么争取长处多拿分,短处少扣分,实在一定要有损失的话,那就在复习的侧重上做调整。
第三,考纲的用法。
我只说我的做法哈。
一般我是不管考纲,把涉及的这些书全部清点清楚,从头到尾全部拉一遍。
提炼其中的知识点,整理成思维树,然后每天将头一天的思维树拿出来,默看一遍、默的时候,根据自己绘制的思维树上的提示关键词,回忆头一天记忆的所有内容,记住的就过,记不住的,就找头一天的笔记出来,查缺补漏。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习惯,和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个是我的方法如果你感兴趣,改天我可以演示给你看。
把书通读完以后,绘制出整本书的思维树。
也就是一张表根据自己的符号和提示,可以将整本书的要点给默出来。
那么这一遍基本上就没问题了。
第四,做完第一遍比较粗的。
第二遍要做的事,就是把考纲里,就像我上边拆分的那样。
然后将每一个提及的内容转化为问题:打个比方说: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出现的重要风格和流派——古代文学中出现了哪些重要的风格流派?你自己不去翻书,根据你第一遍的记忆来回答。
回答完了,再对照书,看哪些内容答漏了。
再比如说中国现当代文学,你看考纲这一部分确实是最复杂的。
罗列的全部是一些提要的东西,所以要注意,这部分内容可能出现所有的题型。
不管题型怎么变,最关键的是你要能记住所有的知识点,这一部分的问题转化的就稍微复杂一些:举个例子:王朔、王小波等人的小说——转化为几个问题:王朔、王小波等——即他们同时期、同样风格的作家有哪些?他们的作品有哪些?代表作是?王朔和王小波他们的小说有这样的特点?小说的故事梗概大概是?诸如此类你能联想到的相关问题,罗列出来,一一回答。
这个其实是一个反复记忆并且考验自己是否记牢的步骤。
第五,其实就是一个复习周期的问题,打个比方说,你自己列个计划,从哪天到考前倒数第二天,一共有多少天。
那么一般人的记忆只要重复七次以上,就会成为终身记忆。
你把时间规划好,然后明确每天做什么,每天做什么。
我分析了你相关科目的成绩。
因为文学是个很大的框,其实很多东西都是分不开的。
而且各个学校考试的内容也不一样,这个分值只是作为参考。
写作成绩:良好中国古代诗词选讲:中等古代文学:71现当代文学(一):65现当代文学(二):65外国文学:85这样看下来的话,你的现当代文学确实需要加把劲儿了。
外国文学,分值不高,你的成绩来看的话,可以第一遍的时候过细一点,然后稍微复习就行了,重点要放在中国文学。
写作的话,50分,其实很抢分的。
目前能想到的就是这些了。
你看看到时候见面了有哪些问题?我个人的建议哈,你问下她考纲和复习资料是用的那个版本的?她有没有比较好的建议。
还有就是请她回忆一下专业题。
填空题选择题这些一般不太想得起来,但是大的比如作文、简答、名词解释这些,一般多少应该还有点印象。
还有一点就是,如果考纲没列入的,比如文论啊那些,会不会涉及,如果涉及多不多,看看她研究过没?关键要向她取取经,看她是怎么学的!其他的我暂时也想不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