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新中国的外交教学课件ppt10
新中国的外交教学课件ppt10
表这声明意在
A.缓和中美关系,集中对抗苏联
A
B.承认中国日益提高的国际地位
C.缓和中美关系,促进中国统一
D.承认封锁新中国政策的错误
(16粤)邓小平l992年南方谈话贯穿的一个中心思想是,抓
住有利时机,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
就外部环境而言,“有利时机”指的是
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3.意义 对世界-和平与发展
对中-提高国际地位、打开外交困境 对美-利于改善美苏争霸的不利地位
(三)中日建交(1972、田中角荣访华)
【中日关系】
影响因素: 历史教科书问题;参拜靖国神社问题; 钓鱼岛争端问题;东海油气开发问题等。
经验教训: 坚持友好大方向,维护邦交文件原则,重视民 间友好交往,走和平发展之路。
D.坚决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势力
时代
建国初
背景
方针、政策、原则
两大阵营: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美国:
民解运动: 中国:
三大政策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成果
第一年与17国建交; 日内瓦会议;
促成万隆会议成功。
70年代
美苏争霸:改善与西方国家 中国: 的关系
第三世界:
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中美关系正常化; 中日邦交正常化。
政治:◇改善和发展同世界大国关系(不同类型“伙伴关系”) ◇致力于促进地区和平与稳定(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裁军、维和、反恐)
新中国外交
•50 、
60S
联苏抗美 方针: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政策:一边倒、(外交环境恶化:两只拳头出击)、亚非拉一大片 成就:周^1953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外交成熟
C.改善与新中国的关系 D.对台湾进行军事援助
2. 20世纪70年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其主
要促成因素不包括
A.中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B.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
A
C.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D.中国政府长期的外交努力
1974年,毛泽东提出了著名的三个世界理论:苏、美两
个超级大国属于第一世界,美国以外的西方国家属于第
议
④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A.③①②④
B.③②①④C.①②③④ D.②①③④
6.(2010高考安徽文综22题)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坚持“互信、互利、平等、协作、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
同发展”的“上海精神”。它与欧盟的主要区别在于 A
A.促进了地区经济政治一体化 B.构建了一个地区国家安全共同体 C.加强了区域性经济合作 D.顺应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
国家数没有大的突破,但文革后期到1978年,建交国家数却急剧增加,说明中国
外交受到“文革”的影响,排除含有②的选项。1970年与中国建交数是54个,但
到1971年和1972年迅速增至69个和87个,说明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缓和后,国
际上出现了一个与中国建交的热潮。表格中的年份是1969至1978年,而中美正式
主要目的是 A.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封锁
A
B.促进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C.加强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合作
D.推动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3.新中国成立之初提出“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到50年
代中期,又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一变化
A.不再坚持对苏联的友好政策
B.改变了美国对华敌视态度 C.意在推动亚非社会主义革命
中苏关系恶化, 中国增加与西方 国家的贸易份额, 缓和与西方国家 的关系,对抗来 自苏联的威胁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
主要目的是
A.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封锁 B.促进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A
C.加强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合作
D.推动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960年起,《人民日报》《红旗》杂志等对欧洲共同
(一)中国恢复联的合力国量的,合就法可席以位战(胜19任71何)邪恶势力。 1、原因:美、第三世界的支持、中 2、意义: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维护第三世界国家利益
(二)中美关系
1.原因 美-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劣势
中-苏中关系紧张、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2.过程 1972 尼克松访华,《联合公报》
1979 中美建交
1.“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 容易互相了解和善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 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周恩来说这段话是
C
A.与尼克松会面时 B.与田中角荣会面时 C.出席万隆会议时 D.出席联合国大会时
专题一毛泽东现主代席中曾国有的过对一外个关精系辟的概括:“是非 一、新中国初期洲的朋外友把交我(们50抬S)进联合国的。”它充分表明, 二、70S外交的只重要大发突展破中国家联合自强,就可以形成强大
建交时间是在1979年,无此信息,排除含有④的选项。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考查通过材料获取信息和解读信
息的能力、知识迁移能力。难度中等。
5.(2015年高考上海单科30题)1949年后,中国积极主动的融
入世界①。重将返下联列合重国大外交事②件中按美时关间系排正列常,化正确的是③参加万隆A 会
题眼:国际邮件资费表数据 考点:新中国外交 解析:从国际邮件资费表可以看出,该时段为两大阵营对峙(冷战)时期,新 中国外交史上,苏联及东欧民主国家曾有特殊地位。香港1997年回归,A说法 不正确;B项明显可以排除;捷克2005年才加入欧盟,C不正确。 答案:D。
2. (2014年高考湖南文综34题)1950年签订的
前,先得受尽悲痛,流尽眼泪。可是这样是好的,应该要这样…… —— 罗曼•罗兰 68、一个最困苦、最卑贱、最为命运所屈辱的人,只要还抱有希望,便无所怨惧。—— 莎士比亚 69、患难可以试验一个人的品格,非常的境遇方才可以显出非常的气节;风平浪静的海面,所有的船只都可以并驱竞胜。命运的铁拳击中要害的时候,候,只有大勇大智的人才能够处之泰然;……——
B.经济危机使西方国家实力大减
C.世贸组织接纳中国为新成员 D.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已经建立
A
(15苏)1950年中苏两国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
助条约》,2001年中俄等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
织成立宣言》。这两次外交活动表明中国始终
A.坚定奉行友好结盟政策
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B
C.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体的正面报道逐渐增多,这表明中国开始调整对西欧
的外交政策,其主要背景是
A.“三个世界”理论的提出
B.社会主义国家间关系的变化
B
C.美、苏两国间关系的变化
D.资本主义国家间关系的变化
1.美国感到苏联已成为其“非常强大、有力和咄咄逼人
的竞争者,”为此它采取的对策是
C
A.遏制中华人民共和国 B.实施全面冷战政策
在近代中国的的历史上,“外交”同“屈辱”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 弟。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 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周恩来传》
国家与国家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
利益上! 述两个材料你领悟到什么道理?
——英(1国)伯弱默国斯无顿外交,国家力量决定国际地位;
【解析】A 本题主要考查上合组织与欧盟之间的区别,安全共同体(security community)是一种理想的地区秩序,因此构建一个地区国家安全共同体是两者共同的 目标,加强了区域性经济合作是两者共同的影响,顺应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是两 者产生的共同时代背景,只有A是两者的区别,欧盟促进了地区经济政治一体化,而 上合组织没有推动地区政治一体化,这是两者区别所在,因此选A.
二世界,亚非拉广大发展中国家属于第三世界。这表明
当时的中国
A.开始重视亚非拉国家的作用
D
B.无意与第一、第二世界搞好关系
C.已经放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强调国际政治的主题是反对霸权主义
1972年中美上海《联合公报》:“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
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
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美国发
(2)国家利益决定外交政策。
第26课 新中国的外交
第26课 新中国外交
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949至50年代中期) (一)确立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
1、背景: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 2、方针:“另”、“打”、“一” 3、成果:与苏联等17国建交;打破帝~的孤立和封锁
(二)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3、周恩来) 1、实践 1954 日内瓦会议 1955 万隆亚非会议—“求同存异”方针 2、意义:成熟、基本准则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一旦缔约国任何
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
争状态时,缔约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
助。”1989年中苏关系正常化后,两国未再签订类似
条约。这主要是因为
A.双方的战争威胁消失
B.行不结
盟政策
D
[解析]测量目标:历史阐释/用比较的方法解释历史事实、 历史概念和历史变迁。考试内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分析:两国缔结什么性质的条约由两国的国家利益和外交 政策决定,故此题不难。新人教教科书没有“中国奉行不 结盟政策”这一知识的明确表述。
3.(2015年高考福建文综18题)照片是“看得见”的
历史。图7和图8记录了新中国两次重大的外交活动,他
们所体现的共同原则是
D
图7
图8
A.睦邻友好
B.战略结盟
C.另起炉灶
D.求同
存异
【解析】此题图片信息易读,主要还是考查两历史事件
的比较,常规解法是逐一审核,尼克松访华不属于睦邻
友好,两者都不是结盟,也不是另起炉灶,故选D。
D
D.减弱了外交意识形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