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历史14新中国的外交成就必修1

高中历史14新中国的外交成就必修1


D.新中国只与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外交关系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识记能力,D选项说 法与史实不符。 【答案】 D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 人民的民族独立的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其国家制度和 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
材料二 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和平共处就有
了保证,而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于侵略和干涉内政的恐惧就将为安全感和互信 所代替。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 请回答: (1)材料二中所说的“这些原则”是指什么原则? (2)“这些原则”是由谁提出来的?
(3)“这些原则”的提出在国际事务中有何意义?
同的利益加强团结和合作。 (2)促进会议取得了成功,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国家的团结。
(2009年高考广东文科基础卷)《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 “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
央人民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
订。”体现此规定精神的外交政策是( A.一边倒 C.不结盟 ) B.另起炉灶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中日关系是怎样实现正常化的? 【精讲】 (1)中国重返联合国和尼克松访华后,日本朝野各界强烈要求 早日恢复中日邦交。 (2)1972年9月25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问中国,中日双方签署建立外交
关系的联合声明,中日邦交实现正常化。
3.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对国际关系产生了哪些影响? 【精讲】 (1)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2)中美、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实现,揭开了中国与美、日关系的新篇章。 (3)中美、中日和平友好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有利于中、美、日人民的利 益和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缓和了世界紧张的局势,为建立新的国际关系 新秩序起到积极的作用。
3.外交活动 (1)打破美国的外交孤立 ①在新中国成立的第一年里,同 苏联 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②1950年2月,新中国和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2)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①提出:1953年年底,周恩来总理在接见 印度 代表团时,创造性地提出了处
理两国关系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 基本准则。 (3)出席日内瓦会议:为和平解决朝鲜和 印度支那 问题,1954年中国派出以周 恩来总理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出席日内瓦会议,在会议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4)出席万隆会议
中美建交与中日关系正常化
1.中美建交 (1)背景: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初,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美苏争霸激烈, 中苏关系恶化,改善 中美关系 成为两国的共同要求和愿望。
(2)过程
①1971年,尼克松总统派国家安全事务助理 基辛格 秘密访问中国。 ②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双方在上海发表中美《联合公报》, 标志着中美20多年对抗的结束。 ③1979年年初,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3.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是什么?对会议 起到什么作用? 【精讲】 (1)“同”,一是指与会亚非国家的遭遇相同,都曾沦为殖 民地、半殖民地,二是都面临着发展民族经济和维护民族独立的任务。 “异”是指与会国家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宗教信仰、生活习俗都存
在差异。“求同存异”就是要超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差异,为了共
第十四课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课 程 标 准
学 习 视 点
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 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 意义。 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 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 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1.应怎样看待“一边倒”的政策?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有什么重要意义? 3.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重大突破关键在 于中美关系的改善,为什么? 4.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说明了什么?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与外交活动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谁最先提出?当时的内容是什么?有何意义? 【精讲】 (1)提出:1953年周恩来第一次提出。
(2)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
共处。 (3)意义 ①标志着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②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①1955年4月,以周恩来总理为首的中国代表团出席 万隆 会议。
②周恩来提出“ 求同存异 ”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成功,加强了中国同亚非 国家的团结。
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1.背景
(1)新中国成立后,要求联合国立即取消 中国国民党政府 代表团参加联
合国的一切权利。这一正义要求,遭到美国等国家的无理反对。 (2)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美国再也阻挡不住中国登上联合国的 舞台。 2.恢复 (1)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权 利。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五星红旗在联合国大厦高高飘扬。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和外交活动
1.国际形势
(1)新中国成立时,以苏联为首的 社会主义阵营 和以美国为首
的帝国主义阵营严重对立。 (2)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资本主义国家,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 封锁禁运 、军事上包围威胁的政策,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 2.外交方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它的基本方针是: “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 一边倒 ”。
(2009年高考福建文综卷)中美建交30年来,两国关系虽历经风雨,存在着 分歧和利益冲突,但总体上保持了积极、稳步的发展态势。中美关系的发展 历程表明( )
A.加强区域合作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B.维护国家主权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C.化解国家间的矛盾有利于国际关系健康发展
D.协调国家间的利益关系有利于消除国际竞争 【解析】 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A项错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 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B项错误;竞争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 之一,具有其存在的必然性,D项“消除”说法错误。 中美关系“总体上保 持了积极、稳步的发展态势”正是求同存异的结果,说明化解国家间的矛盾 有利于国际关系健康发展。 【答案】 C
1.在谈到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时,毛泽东曾风趣地说“是黑人兄
弟把中国抬进来的。”这段话最能说明的是( )
A.广大发展中国家取得独立并在国际事务中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 B.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C.第三世界国家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美国无力阻挡中国加入联合国 【解析】 “是黑人兄弟把中国抬进来的”反映了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 事务中已经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 【答案】 A
【解析】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提出的 三大方针中“另起炉灶”的含义是指对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外交关系, 一律不予承认,对旧中国同外国签订的一切条约和协定重新审查处理。 【答案】 B
1.对下列四幅图片理解错误的是(
)
A.新中国推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B.新中国外交政策逐渐走向成熟 C.新中国步入世界外交舞台并发挥积极作用
二、微观点拨
正确理解“一边倒”与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关系 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了政治上不承 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威胁及外交上孤立的政策,企图把新中国扼 杀在摇篮里。为了保卫胜利成果、保卫和平,在维护独立主权的独立中不 至于孤立,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一边倒” 是我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重要体现。
2.中日关系正常化 (1)背景:中国重返联合国和尼克松访华后,日本朝野各界强烈 要求早日恢复中日邦交。
(2)正常化:1972年9月,田中角荣首相访华,与周恩来总理举行
会谈,签署了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 (3)意义:中日邦交正常化,开始了两国关系的新篇章,也对缓 和 亚洲紧张局势 和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积极贡献。
2.阅读下列图片:
请回答:
(1)上面两幅图片的握手相隔多少年?
(2)从两幅图片中你可以获得哪些历史信息? 【答案】 (1)34年。 (2)获取的信息: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受到毛泽东的接见,中 日实现邦交正常化;日本新任首相重视对华关系的改善,中日关系出现新转 机;中日双方都重视和对方改善关系。
一、宏观整合
核心问题:一条总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两大杰出贡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三条方针:一边倒、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七大外交成就:与苏联等17国建交、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 瓦会议、参加万隆会议,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改善,中日 建交。
2.新中国初期有哪些重大的外交活?
【精讲】 (1)提出三大外交方针;同苏联等17国建交;提出和平共处五 项原则;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和亚非国际会议。 (2)万隆会议的目标是推动亚非民族解放运动,争取民族独立,而这一斗 争的对象就是各帝国主义国家。 (3)万隆会议也有社会主义国家参加;由于意识形态的对立,美国等帝国 主义不愿看到社会主义力量的成长和壮大。
【答案】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周恩来。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20世纪七十年代中国外交的重大成就
1.20世纪70年代初期,中国为什么能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精讲】 原因:(1)根本原因: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
高。 (2)客观原因:美国霸权地位相对衰落,对联合国控制作用减弱;亚非拉美 发展中国家加入联合国,在联合国中的作用大为加强。 (3)直接原因:新中国历来重视发展与第三世界的友好关系,而第三世界国 家在第26届联大上支持中国。 (4)历史因素:中国既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也是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 一。按照国际法惯例,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资格也顺理成章地由中华人民 共和国政府接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