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

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


伯顿(Burden,1979):教师发展阶段论
阶段 求生存阶段 (第一年) 调整阶段 主要特征 教师关注的是班级管理、学科教学、教学技能的提高和教 学内容的了解,缺乏信心,不愿意尝试新方法 开始了解孩子的复杂性并寻找新的教学技术;
(第2—4年) 教师与孩子相处变得更加开放和真诚 成熟阶段 对教学活动驾轻就熟,并理解教学环境;充满安全感;能 要的满足,重视与孩子的关系
他不会放弃,知道你能做到为止
他带我们到课堂外去,并帮助我们把学会的知识用于生活 他的语调和笑容使我们很舒畅 她会给予你应得到的,没有丝毫偏差 他每天会带来快乐,使课堂不致单调 我相信他与其他人一样会发脾气,不过我从未见过 他会帮助我去认识自己,我的进步依赖于她使我得到松弛
处事灵活
宽容 方法多样
当他发现自己有错,她会说出来,并尝试其他方法
教育教学能力
学习能力 教学设计能力 课程资源开发能力 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教育机智) 沟通能力 教学组织与管理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 运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能力 教学反思能力

……
专家型教师
师范生
如何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

专业发展方面
将学习看作任务,可有可无
优秀教师:争取各种机会与专家交流 ,掌握新理念、学习新知识,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尝试

威第(Witty):学生心目中的优秀教师
友善态度 她的课堂犹如一个大家庭,我再也不怕上学了 尊重每一个学生 他不会把你在他人面前像猴子般戏弄
耐心
兴趣广泛 良好的仪表 公正 幽默感 良好的品质 对个人的关注
请根据你的理解画出教师专业发展的路线图 我在那里——我要去那里—— 我怎么去那里——我将来是什么样子
教师专业发展规划

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
国外学者
富勒:教师关注阶段论 伯顿:教师生涯循环发展理论 费斯勒:教师生涯循环理论 司德菲:教师生涯发展模式 休伯曼:教师职业周期主题模式
国内学者
台湾学者王秋绒:教师 专业发展三阶段理论 叶澜、白益民:教师专 业发展关注理论

富勒(F.Fuller, 1969 ):“关注”阶段论
(1)任教前关注阶段 关注自己与理想的教师角色 关注自我 (2)早期求生存阶段 关注自我胜任能力,关注对课堂的控制、是否 被学生喜欢、和他人对自己教学的评价 关注任务 (3)关注教学情境阶段 如何正常完成教学任务,掌握相应的教学技巧 (4)关注学生阶段 关注学生 知识技能、态度情感、个性需要
教师教育选修课
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
常宝宁 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Contents
1
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 不同阶段教师的专业发展 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
2
3

为什么要学习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
“非关注”阶段(进入教师教 育之前) “虚拟关注”阶段(师范学习 期间)
“生存关注”阶段(我能行吗)
“任务关注”阶段(我怎样才能 行) “自我更新关注” 阶段(我 怎样做的更好)

你是怎样理解教师 专业发展阶段理论 的?为什么?

不同阶段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般教师与优秀教师的差异

新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的差异
新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的界定 新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的差异
教学设计与课前准备
教学准备
教学反思
情绪体验与工作动机 学生观
www.swu.edBiblioteka
一般教师与优秀教师的差异
教育信念方面
优秀教师:事业性强、责任性强、甘 于吃苦,耐寂寞,坚持不懈,追求卓越 一般教师:教学保守,与世无争 一般教师:得过且过,放弃努力

中学 优秀教师专业能力形成时间分布
各种专业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
运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能 力
大学前(%)大学中(%) 职后(%) 34.69 21.65 21.43 20.14 12.37 10.21 44.90 65.98 68.37
与学生交往的能力
教学组织和管理能力
教育机智 对教学内容的处理能力 教学科研能力
退休期
退出教师行业

王秋绒(1991):教师专业发展阶段模式
师范生阶段
• 探索适应 期 • 稳定成长 期 • 成熟期
实习教师阶 段
• 蜜月期 • 危机期 • 动荡期
合格教师阶 段
• 新生期 • 平淡期 • 厌倦期

叶澜、白益民:教师专业发展关注阶段理论
他装作不知道我的愚蠢,将来也是这样
忽然间我能顺利念完我的课本,竟然没有觉察到是因为他的指导

专家型教师的特质分析
教 育 信 念
专 业 自 我 意 识
人格 特质
(乐 观开 朗、 热爱 学生、 善于 创新)
教育 教学 能力
自我 完善 自我 超越 能力

热心工作与对工作的高度满足 把工作看作挑战,提升自己的能力 争取学生、同事和学校领导的认可 为特定的教师角色作准备
任职初期
职前教育

司德菲(Stetty, 1989):教师生涯发展模式
准备生 涯阶段
理想主义、有活力、富有创意、容易 接纳新观念、积极进取、努力向上
专家生 涯阶段
实验和歧变期 (7-25)
• 环境陌生,失误连连,但热情、积极 • 关注教学活动,改进技能,形成风格 • 进行教改实验,富于创造、改进
• 自我怀疑,“新鲜感”全无,丧失斗志
• 志向下降,满足感降低,失去专业热情 • 很少尝试新内容、新方法,开始抱怨
重新估价期
平静和关系疏远 期(26-33) 保守和抱怨期 (50、60岁)
19.59
19.19 18.95 18.18
11.34
11.11 12.63 11.11
69.08
69.70 68.42 70.71

作为师范生你准备好了吗?
我如何到达峰顶 我需要什么 我是谁
退缩生 涯阶段 更新生 涯阶段 退出生 涯阶段
管理与教学的高效性、对学生高期望 初期的退缩、持续退缩和深度退缩 积极应对退缩,重新获得发展活力 离开教育岗位,或安度晚年,或追 求其他的职业生涯。

休伯曼(Huberman1993):教师职业周期主题模式
入职期(1-3)
稳定期(4-6)
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
职前阶段
• 社会因素(地位
与职业性质)
在职阶段
• 社会因素(地位
与职业性质)
• 学校因素(水平、
设备、培养模式、 学校文化)
• 学校因素(校长
领导力、学校文化、 学校管理)
• 制度因素 • 个人因素(家庭
背景、教育信念、 个性)
• 制度因素 • 个人因素(家庭
背景、教育信念、 知识与能力等)
( 从 教 五 年 处理教学中发生的事情;不断尝试新的技能;关注孩子需
及其以上)
费斯勒(fessler,1985):教师生涯循环理论
生涯推出 生涯消退 稳定和停滞 生涯挫折 热心和成长 能力形成
离开教学工作 准备离开专业岗位,期待改职或退休 职业生涯高原期,只求无过,不求有功
对工作提出质疑,工作满足度下降

沃尔特研究发现,有94%的初任教师说他们最初曾
尝试采用较为民主的教学方式,而在遭遇困难之后
,91%的初任教师承认他们不得不作出让步。
哈里斯调查表明,任教前,有93%的教师认为学生
有学习能力,而任教一年后下降为88%,任教两年
后下降到86%。

本研究对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划分
从师范生到研究型教师:不同阶段教师的专业发


• 师范生 • 新手教师 • 普通教师
• 优秀教师(骨干教师) • 专家教师
基于教师的成长和专业发展水平

从师范生到研究型教师:不同阶段教师的专业发展
新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的差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