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指导

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指导

作文指导(命题作文)
一.常见作文命题形式
(1)全命题作文
1.含义:全命题就是完全命制作文的题目,让学生根据所出示的题目进行写作,就叫全命题作文。

命题作文是传统的作文方式,它有利于直接体现作文的意图,避免写作偏向某一方面;有利于写作者的思想迅速集中。

其特点为:(1)命题切合实际,联系实际生活。

(2)贴近社会生活,关注社会人生。

(3)富于启发性。

2.在做命题作文时,不要看到题目就忙于动笔,要养成动笔之前想周全的习惯。

可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a认真审题,明确题意:仔细地弄清题目的要求、重点和范围,这是做好命题作文最关键的第一步。

b.确定中心,选好材料:在弄清题目的要求、重点和范围以后,就要认真回忆与这个题目有关的材料,哪些事儿是自己最熟悉、最有新意的,准备表达一个什么思想。

中心明确了,就要围绕中心,选择最能表达中心的材料。

C.列好提纲,确定详略:确定中心,选好材料以后,就得列个写作计划,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得有个次序。

哪些内容与中心关系密切,要详写,哪些内容与中心关系不大,可以略写,得分个主次,要求列好提纲,确定详略。

例:“其实很简单”既无提示,又无其他限制,有较大的开放度,但又隐含着一些“规定动作”。

题意透露出一个前提,即原来主观以为它很难,但在经过一番过程之后,才发现是很简单的,原先的思想、看法错了,显然文章是要写一个认识的成长过程,而这个过程应该就是为文重点。

可以写“改变自我”,其实很简单,内容诸如“走出阴影”、“获得成功”等。

(2)半命题作文
1.含义:半命题作文是命题作文的一种特殊形式,既有所限制又不失开放,
在立意、选材、构思等方面给考生适当的选择余地,“把风筝放飞在蓝天下”
就是对半命题作文生动恰当的评价。

这种形式的自由度在全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之间。

所给的一半题目是对作文者的限制,要求补全的另一半题目可以体现作者的意志。

把半命题作文的题目补充完整,就是一个完整的全命题作文题目,就可以按照命题作文的写作步骤写作了。

可见把半命题作文的题目补充完整是半命题作文写作首要的也是重要的一个环节。

2.把半命题作文的题目补充完整需要注意三点:a.补题前先把握已给命题文
字中的概念。

B.补填的文字在“准”的前提下,要力求“新”.c.所补词语宜“小”不宜“大”,力求“小”中见大,“小”中见深。

3.步骤:A.补题前先把握已给命题文字中的概念。

有的题目给出了提示语,
提示语的要求对所填写内容有所限制,就不能视而不见。

如:“______是一把双刃剑”,先把握“双刃剑”的喻意,然后明确适用范围——一般是指公认的“好事物”,用其正面、有利的一面而消除其副作用或负面影响的事物。

据此,“年轻”、“科技发展”、“大众传媒”、“互联网”可以补入题内,而“毒品”、“地震”这些众所否定的事物就不在“双刃剑”之列。

B. 补填的文字在“准”的前提下,要力求“新”。

如:“最美丽的_________”。

众多考生在横线上填上“风景”、“心灵”、“一瞬”等词语,从正面选材演绎题旨,有一位考生别出心裁,在横线上填“苍蝇”一词,以童话的形式讲述三只苍蝇做选美表演最后都死于蝇拍之下
的故事,告诉读者:邪恶的东西,即使看上去很美,也总是人们的敌人,必须毫不留情地除掉它。

作者避开了“正面”、“赞美”这样的常规思维,巧选“反面”、“讽刺”在少有考生能涉及的角度选择事物,使人耳目一新。

当然创新不等于怪异,“新”必须以真善美为前提,必须是在“准确”的基础上。

否则“新”偏离了正确的认识和伦理,是错误的。

C.所补词语宜“小”不宜“大”,力求“小”中见大,“小”中见深。

例如写“窗外的__________”,补“风景”就不如补“那只蝴蝶”容易展开和挖掘;写“__________之乐”,补“游山”就不如补“雨中游秦岭”
更能集中地抒写游兴和乐趣。

(3)材料作文
1.含义:材料作文指的是提供材料或图画,但不提供话题,要求考生阅读
材料或图画,根据自己对材料或图画的感悟、理解,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进行作文的形式。

材料作文作为上世纪中叶的一种极为火爆的作文考试形式,在话题作文出现之后,似乎有渐渐淡出考场作文的趋势,但是,近年来,随着话题作文的某些弊端的出现,材料作文又重新出现在各地中考试卷中。

这朵中考试卷上的小花又渐渐有了含苞欲放的迹象,甚至还有再为成为考试热点的可能。

2.特点:A.材料作文读写并存,一题多查。

这种作文形式既要考生去认
真读材料,同时又要考生对材料进行分析,然后根据自己对材料的把握进行写作。

这种作文形式能够真实地反映出考生对材料的阅读、分析、理解以及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

B.材料作文具有内容的多向性、体裁的灵活性、思维的诱发性、写法的多样性。

正由于材料作文的这些特点,也就直接避免了
话题作文出现的某种猜题押题的作文弊端。

3.类型:①文字类:包括故事、名言警句、哲理语段、议沦文段、名人事例,凡人小事、或者生活情景。

②图表型:一幅漫画或一个图表等。

材料作文按要求可分为①根据阅读材料的感受,写一篇文章。

文体不限。

②根据材料写局部补写;③根据材料缩写、扩写、改写。

4.步骤:第一、要认真读懂材料,把握住材料的主旨。

不论材料的形式如何,它总有一个主旨,正确理解这个主旨是写好材料作文的前提之一。

例如:中考作文:当上台做题的同学将最后一道题的答案写错时,台下多数同学大声叫喊起来:“老师,他错了……”是这么多同学都没看见前面四道题都答对了吗?显然不是。

看来,“多数同学”的着眼点都在“错”题上。

老师的话发人深省。

你怎样去理解老师的话成了理解所给材料的关键,也就把握了材料的中心,这是写好材料作文的前提。

第二,要适当使用材料,既不能避开原材料,另辟蹊径,信马由缰,又不能死死抠住原材料不放,永远放不开手脚。

倘若我们写成议论性文体,不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使用材料:1、从材料中引发观点。

2、概括材料并把材料作为论据。

3、把材料作为拟题的依据。

4、可把材料作为文章的结论。

倘若我们写成记叙性文体,则更应当先对材料内容进行分析,选定好写作的角度,把握好材料的倾向,然后由此引发联想用记叙的表达方式再选用自己最拿手的文体去完成这篇文章。

像河北省的中考满分作文《小柳树·小枣树》就是一篇能够很好地把握住材料主旨的记叙文(童话)。

第三、要准确地理解材料,防止出现错误认识,甚至一些偏激的认识。

我们在完成材料作文时,尤其是在写成议论文时,一定要在正确的人生观、
价值观、理想、道德、精神、情操、美德等多个方面作必要的思考,做到观点正确、论证有力、有理有据,努力克服偏激、片面的观点,从而表明自己对事物、对社会现象的正确认识,以理服人。

第四、要按要求写作。

材料作文一般都是由材料和要求两个部分所组成。

审题时不仅要吃透材料,还必须看清具体要求,严格按照试题的“指令”进行写作,切忌不看要求就匆匆下笔。

第五、选好角度。

一要根据自己的写作能力(擅长写的文体)和对材料的理解程度,选择自己最易写了的、最好把握的、有话可说的、有事可写,有情可扦的角度人手。

从小处着手,从小处着笔,以小见大。

二要注意求异创新,因为大家写的都是同·一材料、如何避开“落俗”。

就要靠求异创新,否则的活就是千人一文,千文同意,应从那些不被人重视,又有价值的方面,进行突破,写别人没写出来的旨趣,给入耳目一新之感。

第六、要注意语体。

相同的材料可以写出不同体裁的文章。

在表达时,一定要根据所写的文体运用得体的语言加以表达,力求明晰畅达,自然得体。

(4)话题作文
1.含义:所谓“话题”,就是谈话的中心,是命题者为写作者打开思路而设置的一个“源头”。

例如“环境”这个话题,可以引发人们许多的见解。

又如某则新闻、某个故事、某些富有哲理的话等都可以作为“话题”,引发人们的联想、抒情、议论。

由此可见,就日常生活、学习、工作、劳动或社会现象等方面的某一个“话题”所引发出来的作文,就是“话题作文”。

2.特点:A.话题作文自由灵活。

它一定有一个“话题”,人们都围绕这个“话题”写文章,或写人叙事,或抒发情感,或发表议论。

“话题”只是
一个引子,写作时不得引用话题,不必对话题进行分析,而是要求从话题出发进行作文。

所写的文章只要与话题有关,无论写什么,怎样写,都符合题目的要求。

B.话题作文选材广泛。

话题作文只有话题而没有命出的题目,它贴近学生情感,利于我们在一定的范围内选择自己最能写、最易写的内容,充分调动我们的想象,开拓思路,以表达出我们对人、事、物所能有的爱与憎、褒与贬,写出我们的真情实感。

C.话题作文文体不限。

话题作文不限文体,利于我们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自如地写作,或者是根据自己掌握的材料,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文体,以发挥自己的实际写作水平。

D.话题作文鼓励创新。

创新是当前的一个热门话题,而作文的评分也有了创新分。

而且话题作文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因此要求学生的作文有创新,是话题作文的本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