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历史新教材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新教材教学设计

分析原因时要着重强调“美苏的影响” ,在分析影响的时候, 要强调“冲击了两极格局” ,使学生的知识类化。教材在欧 盟的联合自强和日本的崛起两部分中存在相同的知识结构, 加上学生对这两个部分的知识感兴趣,可以在教材的处理上 着重讲一个部分,另外的部分让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用具
制作PowerPoint课件辅助教学
形势如何?西欧国家面临的困境是什么?
经济恢复并得到很快发展;
美国和苏联争霸;
任何一国的力量都不足以和美苏抗衡,只有走联合之路。
设计意图 通过演示 “苏联及其控制下的东欧”地图和“一片废墟的 德国城市的街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了: “知道欧盟” 、“简述战后日 本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的主要史实” 、“亚非的独立运动” 在与初中教学内容的衔接和区别上,高中教学重在问题的分 析。本课第一目“欧洲共同体的形成” 、第二目“日本成为 世界经济大国”这两个部分,除了着重分析原因和影响外, 还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在美欧关系、美日关系的演变以及变 化的原因上进行延伸。第三目“不结盟运动的兴起”的教学 重点放在分析其特点上,通过特点得出其历史影响。
1、背景:战败国;美国由惩罚占领到扶持
2、原因
3、表现:高速发展,经济大国
4、影响:外交政策改变;冲击了两极格局。
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背景:新兴的民族国家纷纷独立;美苏争霸。
2、倡导者:铁托等
3、成立(1961年、贝尔格莱德)
4、特点:不结盟(不与美苏结盟)
5、历史影响:标志了第三世界的兴起;冲击了两极格局
(四)师生互动
一、欧洲共同体的形成
1、原因
2、形成(1967年、布鲁塞尔、从经济领域开始)
3、发展(政治经济一体化的过程)
4、影响:自身势力的增强;摇了美国的霸主地位;冲击了 两极格局。
课堂设问
问题1:二战后初期,西欧国家面临的困境是什么? 依附美国恢复经济;苏联的威胁。
问题2:到20世纪50年代,西欧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如何? 当时的国际
治格局,使世界向多极化又迈出了重要一步。欧共体的政治
经济一体化和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不结盟运动奉行独
立、不结盟的原则,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使世界呈现多极
化,这种关系学生不容易理解,所以,它既是本课的重点, 也是难点。
难点
1、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不结盟运 动的兴起与多极化趋Leabharlann 的关系。高中历史新教材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新教材教学设计
第30课 世界的多极化趋势
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要求: “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 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
(1)本课内容有三个部分:联合自强的西欧、崛起中的日 本和独立自主的
不结盟组织。由于这三种力量的冲击,两极格局呈现出多极 化趋势。(2)第29课所讲述的 “两极格局的形成和美苏 ‘冷 战'”,是本课的背景,第32课“两极格局的瓦解”是本课 内容的延伸,具有承前启后的特点,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要 有所体现。(3)教材的内容学生很感兴趣,课文的图片资料 也很丰富,要充分地利用图片资料说明教材所反映的问题。
经济,壮大自己,才能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促进世 界的和平与发展。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不结盟运动的
兴起与多极化趋
势的关系是重点。欧共体、日本的发展,在资本主义阵营内
部对美国的霸权形成了挑战,冲击了两极格局。不结盟运动
的诞生,标志着第三世界的兴起,划时代地改变了世界的政
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对世界各国的安全和主权以及 世界的和平
都构成了严重威胁。
教学导语
两极格局形成后,美苏争霸双方受损;生活在美国的羽翼下 的欧洲和日
本,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开始了联合自强和崛起,逐渐 走出了美国的阴
影;不结盟运动兴起和发展;中国开始振兴,都极大的改变 了冷战背景下的
国际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力量对比,世界格局出现了 多极化的趋势。
学生分析
高中的学生对本课中的相关知识: 欧盟、麦克阿瑟、 新干线、 日本经济的崛
起有一定的了解,对深入分析美欧、美日关系很有兴趣。所 以,在教学中要适当引入一些历史图表、历史材料,设计一 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从复杂的历史事件中分析国 际关系的诸多问题。
教学目标
、基本知识
了解欧洲共同体形成原因、形成的标志,欧共体的发展和影 响;日本崛起 的背景、原因、表现、影响;不结盟运动兴起的原因、倡导 人、标志、特点、历史影响。了解美欧关系、美日关系变化 的史事。
二、能力与方法
1、归纳欧共体形成的原因、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及不结盟 运动兴起的原
因和影响。
2、掌握“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史实依据。
3、分析美日关系、美欧关系演变的史实及演变的原因。
4、分析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课教材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较多,通过对欧美关系、美日关
系的演变及演变
的原因、 日本经济的发展、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等问题的探究, 使学生认识“弱国无外交” 、“世界经济力量的多极化导致了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 。只有发展
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究
课前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下列1-2个问题,完成资料的收 集整理,并发表
自己的看法。
1、欧盟的历史沿革和发展现状2、美欧关系和美欧的贸易摩擦
3、欧共体与欧元
4、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
5、美日关系的演变及美日的贸易冲突
6、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二)导入设计
课堂设问:两极格局的形成和美苏“冷战”给世界带来了哪 些影响?
设计意图
通过设计,达到两个目的: (1)联系旧有的知识。 (2)点题: 概括两极
格局下多极化的出现的原因和影响。
三)教学结构
、欧洲共同体的形成
1、原因
2、形成(1967年、布鲁塞尔、从经济领域开始)
3、发展(政治经济一体化的过程)
4、影响:自身实力的增强;摇了美国的霸主地位;冲击了 两极格局。
二、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2、美欧关系、美日关系及其演变是难点。由于共同的利益 和意识形态等因
素,也由于利益的冲突, 美日、 美欧是又依存又斗争的关系
这种关系本身有一个变化的过程,变化的背后就是资本主义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这种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世界格局 的多极化趋势。
教学方式
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在 本课的教学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