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园区规划要点和设计
二、物流园区的分类
表7.2 物流园区分类
园区类型
转运型物流园 区
概念
代表园区
指可实现运输方式转换(海—陆、 空—陆、公路—铁路)的物流园区
上海国际航空物流园区、深圳 华南国际物流中心、北京空港 物流园区
存储配送型物 指以大规模的仓库群为基础,形成 深圳笋港—清水河物流园区、
流园区
以存储和配送功能为主的物流园区 北京华通物流园区
物流园区
物流中心
功能 规模 服务范围
功能全面 超大
全社会
物流特点
少品种、大批量、 少供应商
综合程度 运作方式
综合性强 国家为主体,企业运作
较为全面 大或中等 局部区域
少品种、大批量、 少供应商
有一定的综合性 国家为主体,企业运作
配送中心
可单可全 一般较小 特定用户和市场
多品种、 少批量、 多供应商
专业化 企业为主体运作
四、我国物流园区发展现状分析
1.我国物流园区发展现状
我国第一个物流园区—深圳平湖物流园 区(当时称物流基地)始建于1998年12月1 日。在随后的几年里,各种规模、各种类 型的物流园区不断涌现:2004年4月14日中 国第一个保税物流园区—上海外高桥保税 物流园区通过验收,封关运作;我国最大 的物流园区—青岛前湾国际物流园区也已 建成运行。
流通加工型物 流园区
综合物流园区
指承担了一部分生产加工功能实现 了从厂商生产的标准产品部件到客 户所需个性化产品转换衔接的物流 园区
宁波物资流通中心
指同时具有以上几种功能,规模庞 大、功能齐全的物流园区
深圳平湖物流基地、上海西南、 西北综合物流园区、北京通州 物流园区
三、物流园区的基本功能
1)集约功能 2)综合运作功能 3)产业开发功能
内容
1
第一节 物流园区概述
本
2
第二节 物流园区规划
本章 章
3 第三节 物流园区战略定位
目目
录录
4 第四节 物流园区功能设计
4 第五节 物流园区运作模式分析
4 第六节 物流园区信息平台建设
第一节 物流园区概述
•一、物流园区来源和基本概念
物流园区(Logistics Park),也称 物流团地(Distribution Park),最早 出现在日本东京。20世纪60年代开始, 日本政府为了解决城市交通拥挤状况, 在东京近郊建立了四个物流园区。这些 物流园区通过逐步配套完善各项基础设 施、服务设施,引导大型物流企业在此 聚集,使其获得规模效益,同时减轻了 对城市布局所带来的影响。
全国规划、政策制定、 地方政策、监督、把关、
监控、协调
协调
宏观调控、贷款扶持、 政策扶持、资金投入、配
监控
套设施建设
制定物流标准、搞好园 少参与经营、维护市场秩
区试点
序、提供服务
第二节物流园区规划的原则、相关理论及程序
一、物流园区规划与建设的原则
1)坚持科学选址的原则。 2)坚持统一规划的原则。 3)坚6)系统集成一体化。 7)具有良好的可调整性。 8)有助于培育物流核心企业联盟和龙头企业。
一、物流园区来源和基本概念
“物流园区:也称物流基地,是多种物流 设施和不同类型物流企业在空间上集中布 局的场所,是具有一定规模和综合服务功 能的特定区域”。GB/T18354一2001 没有 界定。
物流中心与物流园区的含义基本相同, 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三者主要 区别如表7.1。
表7.1 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主要区别
一、物流园区来源和基本概念
德国在物流园区建设上是比较成功的
国家,德国将物流园的建设视为政府的交 通规划,是政府行为,目的是为了获得整 体的高效率,也是解决交通压力的一个重 要举措。德国政府在园区投资上不追求高 回报,但会根据物流园区为当地带来的税 收收入、增加就业、交通问题好转程度等 一系列指标进行综合平衡来收回投资。
物流园区规划要点和设计
教学目标
进行物流园区的建设,必须有一个总体 规划,就是从空间和时间上,对物流园区 的建设、改建和扩建进行全面系统的规划, 规划的合理与否对物流园区的设计、施工 与应用及对其作业质量、安全、作业效率 和保证供应,对节省投资和运营费用等, 都会产生直接和深远的影响。
学习任务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懂得物流园区 的来源、分类、基本功能、发展现状等基 本概念,园区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相关 理论及流程和程序,物流园区的功能定位、 运作模式、信息平台建设等。
五、我国政府在物流园区发展过程中的角色定位
1.规划期—规划者、协调者、监控者、政 策制定者
2.建设期—政策扶持者、资金支持者、配 套工程建设者
3.运营期—市场管理者、服务者
五、我国政府在物流园区发展过程中的角色定位
表7.3 政府在物流园区发展中的角色
阶段
政府
中央政府
地方政府
规划期 建设期 运营期
2008年统计资料显示,已有400 多个,包括已建成正常使用、在建 和筹建的都算上。对于我国近几年 所形成的“物流园区热”,正如有 专家所言“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 万树梨花开”。
1)政府缺乏统一的宏观层次上的规划与监 控。
2)存在盲目建设的隐患。物流园区规划、 建设的盲目性
3)出现偏离物流发展轨道现象。 4)经营机制混乱。 2.国外物流园区发展现状及启示
第二节物流园区规划的原则、相关理论及程序
二、物流园区规划与建设的相关理论
(一)增长极理论
1.原理描述与理解
1955 年,法国经济学家弗朗索瓦·佩鲁(Francois Perroux)首先提出了具有产业部门联系和结构意义的增 长极概念。但后来人们给增长极赋予了空间含义,并经 法国经济学家布代维尔(J.B.Boudevile) 、瑞典经济学 家缪尔达尔(Gunnar Myrdal)、美国经济学家赫希曼 (A.O.Hirschman)和弗里德曼(J.Friedmann)等学者 的研究和发展,形成了一种颇具影响力的区域发展理论。
导入案例
物流园区作为物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 必然产 物,在日本、德国等物流业较为发 达的国家和地 相继出现,是物流业发展到 一 定阶段时产生的新兴物流集疏方式。物 流园区在日本被称为物流团地,在德国被 称为货运村,他们建设的目的、服务功能 基本是相同的。经济发达国家在物流园区 的发展历程、建设模式上均有自己的特点, 总结其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对中国 物流园区的建设规划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