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瑞士旅游业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瑞士旅游业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瑞士旅游业发展的经验与启示张黎明瑞士被称为欧洲屋脊,作为瑞士三大支柱产业之一的旅游业,在瑞士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发展历史,目前旅游年收入位居世界前10名。

2005年9月2日至22日,由四川省委组织部刘毅副部长为团长,中瑞合作管理项目四川子项目“四川省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课题组一行26人,完成了课题组在瑞士方境内的考察与学习。

本次学习前后持续21天,先后接受了《生态旅游》、《文化与自然-矛盾与协调》、《旅游在阿尔卑斯山德保护与发展中的作用》、《环境影响评估指南针》、《可持续性评估与实施》、《旅游产业中的培训与开发》、《铁犁山缆车如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如何运作专业的旅游办事处》、《旅游业的变革管理》、《少女峰的市场营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世界遗产的理念与概念》、《工业污染与环境政策》、《环境工业转型的过程》、《减少饭店对环境的影响作为对可持续发展的贡献》、《旅游可持续发展》、《巴伐利亚州森林公园承载力以及环境管理问题》、《巴伐利亚城堡与湖泊管理――管理结构与营销》、《国家公园的规划示范》、《目的地富有活力的开发策略》、《世界文化遗产管理》等讲座。

并现场考察了瑞士斯坦因村、小石头镇等城镇旅游和格林瓦德村、桑蒂斯山、少女峰等地山地旅游的发展与管理情况。

通过学习、考察,对瑞士旅游有了较深的了解,其中有几个方面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一、生态环境保护是旅游可持续发展不可动摇的基础瑞士的中部、南部和东南部属于阿尔卑斯山脉,山地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60%,平均达到海拔3000-4000米,生态环境非常脆弱。

为了有效地发展旅游,瑞士各级政府视优美、生态的自然环境为旅游业的重要基础,按照瑞士卢赛恩世界著名的旅游目的地――铁力士山财务经理Giann C.theler先生的说法,“游客只有在空气清新的地方才会感到舒适”。

所以,瑞士对于旅游环境管理非常严格。

一、是法律和决策机制健全。

从联邦政府到省政府,各级都制定了有关自然环境保护管理的法律规定,任何公共事务和重大项目的决策,不仅要遵守联邦法律规定,更要遵守本省的法律规定,同时还要征求相关利益方的意见。

而在决策过程中,联邦政府主要提出宏观意见,其具体决定则主要依靠各级地方政府自行决策。

任何旅游项目的实施,不仅要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更要征得相关利益群体的表决通过。

二、是联邦和省级政府注重公共设施和环境保护资金投入。

瑞士大多数牧草地属于当地社区居民所有,农民喜欢用牛粪做肥料,由此易于造成对水源和河流的污染。

为了鼓励当地居民保持生态的原生性和自然性,联邦政府和各省政府每年提供大量的财政补贴,推动土地的非农化,同时减少居民给草地施肥,以达到草场自然生长的目的;而在污水处理方面,但凡人口聚集的山村,当地政府都建立了相应的污水处理厂,生活废水必须经过处理并达到规定标准,才能对外排放。

在铁力士山,政府为了减少大量私家车可能对环境的污染,提供了相当于项目建设资金80%的政府补贴,完善旅游目的地铁路系统,增加运力。

三、是对建筑设施管理严格。

瑞士国内,或许因其国土面积少、环境脆弱的原因,所有建筑物的体量、建筑风格与式样、屋顶倾斜度、色彩都有特别的要求。

即使是当地社区居民多开一扇窗户的事情,也被视为与环境关联的重要活动,必须得到当地政府的许可。

而在山区,高层建筑则不受到鼓励。

旅游地区的接待设施数量受到严格控制,充分考虑了游客容量需求和公共设施的承载力。

四、是严格控制对地貌的损害。

在高海拔山地,为了避免破坏当地地貌,观景设施往往采用嵌入式、地下式和封闭式的构造,例如瑞士伯尔尼省的“少女峰”,是世界较为著名的旅游目的地,海拔高达3500米,山体中上部除裸岩和冰川和积雪外,几乎没有植被。

这里的旅游设施大多数在地下,尤其是交通体系,全部采用了长距离隧道、地下火车站、地下升降机等设施构造,充分保证了游客不从地表进入该区域;而在一些滑雪圣地,除了一些专门的雪上运动外,游客活动被严格地限制在一定范围的,如封闭的缆车或者观景室内。

五、是有效管理“三废”。

“少女峰”距离格林瓦德村大约1.5小时的火车车程(40-50公里)。

为了减少旅游污染,保护好“少女峰”洁净的自然生态,“少女峰”的饮用水通过管道引自格林瓦德村,而污水则又用管道输送回到格林瓦德村处理,其它废弃物也通过缆车外输的方式进行处理。

所以虽然每年到“少女峰”的游客达到50万人次以上,但是在“少女峰”地区却没有任何环境污染的迹象;而在另一处旅游目的地――桑蒂斯山,我们看到经过处理后的生活排放水,达到了无菌、洁净可饮用的水平;在许多山地景区,则主要通过马车或电瓶车代步,严格禁止机动车进入,以充分减少废气排放;此外,瑞士各级政府和有关机构、团体还鼓励游客采用环保而有利于健康的徒步和自行车旅行。

通过上述这些措施,瑞士的自然环境得到了充分的保护。

根据介绍,瑞士的森林覆盖率大约在29%-32%,但是根据我们观察和判断,尽管森林覆盖率并不高,但在森林与森林之间连接着绵延不断的大量草坪,所以就植被覆盖率而言可能达到了90%以上。

所到之处,自然环境表现出植被繁茂、山清水秀、空气清新、鸟语花香的特点,虽然动物种类并不丰富,但是人们能够轻易地在野外的湖边甚至很多城市内的河上观赏到游戈觅食的各种鸟类,而城市也往往和自然融为一体。

总之,正是因为瑞士各级政府看到了生态环境对于旅游的基础性和功能性的作用和价值,才充分有效地保护了自然环境,也正是因为瑞士优质、舒畅的自然环境,才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趋之若骛地到瑞士访问观光。

四川地处长江上游,被称为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工程等的开展,四川生态环境已经明显地改善,因此,我们应当结合四川生态旅游的战略思路,严格按照保护第一、规划优先抓好全省和各景区的生态旅游开发的立项、规划、建设过程管理以及旅游区的综合管理。

二、多样化、个性化与品牌化产品是生态旅游活跃发展的核心瑞士全国各地开发出了异常丰富多彩的旅游产品,遍及水上、水下、地面、地下和空中,历史与现代,文化与自然相映和谐。

第一,以“雪”为主题的旅游产品多姿多彩。

瑞士是世界著名的滑雪圣地,“瑞士滑雪”成为国际游客追求优质生活的经典品牌项目。

而在瑞士本土,雪上运动似乎是瑞士的全民运动,如同巴西足球融于了巴西人的日常生活一样。

考察中,瑞士合作伙伴告诉我们,瑞士的任何一个村庄都有自己的滑雪场,滑雪运动在瑞士的普及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而从欧洲和全球来看,全瑞士有200多个滑雪场为欧洲甚至世界范围内著名。

雪上项目也极其丰富,每逢冬季,滑雪场可以提供滑雪、雪地滑板、雪地高尔夫、雪地汽车和狗拉雪橇等各种冰雪运动。

同时,各个滑雪场还为游客提供各种滑雪用具供租赁使用。

第二,以水为题材的旅游产品丰富。

瑞士虽然没有海,但却是一个多湖之国,全国有记载的湖泊达到1400多个。

无论在苏黎世湖、还是在圣加伦湖,无论是日内瓦湖还是博登湖,凡是有湖泊的地方就能见到各种大小不等、类型多样的游船和水上运动。

从观察到的情况看,瑞士的水上旅游活动包括湖上泛舟、帆板、潜水等等。

而在斯坦因村,乘船观赏莱茵瀑布则是许多游客体验水的另一途径。

据介绍,中东地区的游客对水有特殊的情感,为体验水的乐趣而到瑞士等欧洲国家的中东客人不在少数。

而依水而建的各种度假休闲设施是瑞士国内游客和国际游客喜好的产品之一。

第三,“地下”旅游产品奇特非凡。

在伯尔尼的“少女峰”旅游目的地,采用在山体内建设山体火车道、火车站以及开辟山体封闭式橱窗、山体内升降机的方式,使游客既可以安全舒适地通过山体内的的穿越,感受时空的变化,又可以透过橱窗观察身在峭壁之内俯撖壁立山体下的冰川、峭壁和远处的雪山、森林和湖泊。

冰川是国际环境保护组织公认的非常脆弱的一种介质,保护尚且困难,更不用说在冰川上搞开发。

但是,瑞士人开发冰川那种“不在其上而在其内”的独特方式不得不令人叫绝。

他们在冰川内部戳建隧道,让游客可以轻松地体会从黝黑的岩石隧道到晶莹剔透的水晶宫变换中,那种温度和景观瞬息变化的快感;冰洞内还开辟了酒吧,使游客身临其间,亲自感受“冰凉与火热”的“冰酒”神韵;冰洞一角,还特意设置了一个小小的冰壶运动场,让游客在这里感受冰壶运动的乐趣,虽然场地不大,但是却能收到小中见大的效果。

第四,高空与峰顶观光项目趣味无穷。

除了在高空中开辟的滑翔机、热气球等旅游活动项目外,借助缆车进行空中或者陆地观光有与众不同的效果。

例如,在桑蒂斯山,乘缆车从山脚到山顶的过程中,游客不仅可以观赏山下村庄、城市远景,还可以体会随着海拔变化出现的植被和景观的变化;即便在雨天,也能体会到别样的感受,尽管山下细雨迷漫,雨雾缭绕,而进入半山腰之后,云开雾散,阳光灿烂,云海山峦,使游客瞬间经历山上、山下两重天的景观变幻。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瑞士山顶“全景观光”特点鲜明,在桑蒂斯山与少女峰等旅游区,都建立了全景观光旅游设施和体系,使游客能够感受一览众山小、千里冰封的极至景观。

第五,徒步、轮滑、山地自行车旅游运动项目普及。

据资料介绍,瑞士全国共有大约65000公里长的路径,是专门为登山爱好者设立的。

这些道路中,既有适合初级者的平坦大道,也有攀越白雪覆盖的山顶的路线。

而且,还通过显著的黄色标识牌注明了登山的难度和所需的时间,而部分登山路径又紧靠公共汽车站、缆车或者登山火车站;就山地自行车而言,在瑞士已有的大约230个火车站,提供了4000多辆自行车供游客租借,无论租赁和归还的手续都非常简单,归还的具体地点只要是火车站统统可以办理归还手续,而且在全国还建立有总长超过3000多公里的自行车专用车道,设立了统一的红色标牌来说明线路的目的地、方向以及路线代码等,这些自行车路线难易程度不同,有沿河沿湖、道路平坦、适合一家老小集体骑行的家庭路线,也有难度较大的适合年轻人的山地自行车甚至越野自行车路线。

在瑞士短暂的停留中,我们有幸亲眼见到许多自行车骑游者和在桑蒂斯山举行的一场国际性的马拉松活动,深刻体会到这些徒步和自行车运动给当地旅游带来的好处。

第六,历史文化旅游产品纷呈。

和欧洲许多国家一样,瑞士非常重视对文化旅游产品的发掘。

我们访问的许多城市,都有独特的手法来展示它们的历史文化。

例如通过各种主题的博物馆展示其享誉世界的工业历史,被称为欧洲最大规模的交通博物馆为游客展示了世界所有交通工具包括船、火车、飞机、汽车、缆车等的发展历史;而圣加伦纺织博物馆则从另一个角度展示了瑞士纺织业在世界的地位和产生的影响;特别令人称道的是圣加伦教堂图书馆,历史年代久远,馆藏丰富独特,其中有一本记述中世纪音乐的书,是用250张兽皮为材料、手工书写而成,书多达1000页,重22公斤,于1567年书写完成,可见其独特性所在。

该教堂与图书馆已经于198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