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盐酸曲唑酮与佐匹克隆治疗失眠疗效观察

盐酸曲唑酮与佐匹克隆治疗失眠疗效观察

盐酸曲唑酮与佐匹克隆治疗失眠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3-08-19T16:26:45.78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27期供稿作者:李仕军[导读] 因此,佐匹克隆不适合需要较长疗程治疗的患者。

李仕军(四川省三台县精神病院 621100)
【中图分类号】R9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7-0164-02 失眠是临床常见的症状。

临床常选用苯二氮卓类药物或新型镇静催眠药物治疗,苯二氮卓类药物虽然效果较好,但大多存在有宿醉、依赖性等多种不良反应,曲唑酮属于四环类抗抑郁药,适用于治疗各种抑郁症,由于其本身具有镇静作用,也可用于治疗失眠,本文以佐匹克隆为对照进行了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2年10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门诊以失眠为主诉就诊的患者。

患者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失眠症诊断标准;年龄18~60岁,性别不限;无严重器质性疾病;无药物滥用史。

入组前1周未服用过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镇静催眠药等;无严重心脏、肝肾疾病;排除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入组病例共70例,研究组34例,平均年龄(4
2.5±10.3)岁。

对照组36例,平均年龄(44.2±11.2)岁。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均有可比性。

1.2 方法研究组晚饭后服用盐酸曲唑酮50mg,最高剂量不超过100mg/d。

对照组睡前服用佐匹克隆,起始剂量7.5mg/d,老年人起始剂量3.75 mg/d。

两组均为4周一疗程。

疗效评定: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周、2周、3周、4周末评定睡眠质量。

疗效评定依据PSQI减分率判定:治疗4周末减分率≥75%为痊愈,50%~75%为显著进步,25%~50%为好转,<25%为无效。

药物不良反应采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于治疗4周末评定。

治疗前后进行心电图、血常规、肝肾功能等常规检查。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0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或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研究组痊愈9例,显著进步10例,好转8例,无效7例,有效率79.41%。

对照组痊愈11例,显著进步12例,好转6例,无效7例,有效率80.56%。

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P>0.05)。

2.2 两组PSQI评分比较研究组治疗后1周后,PSQI评分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2.65,p<0.05),治疗2周后与治疗前比较评分具有显著性差异(t=
3.35,p<0.01)。

对照组治疗1周后治疗后1周后,PSQI评分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3.73,p<0.01)。

两组间评分见表1。

表1 两组不同时间PSQI评分比较(x-±s)
组别治疗前治疗1周治疗2周治疗3周治疗4周
研究组
(n=34) 14.21±1.32 13.44±1.06* 12.82±2.03** 11.46±2.11 9.76±2.14 对照组
(n=36) 14.36±2.11 12.43±2.15** 11.65±3.12 10.63±2.15 8.92±2.21
t 0.35 2.47 1.85 1.63 1.61
p >0.05 <0.05 >0.05 >0.05 >0.05
注:组内与治疗前比较:*p<0.05,**p<0.01
2.3 不良反应研究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口苦、头昏、恶心等。

对照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思睡、口苦、口干,晨起宿醉等。

TESS 评分治疗4周后,两组间评分无统计学差异(t=1.42,p>0.05)。

两组治疗前后各常规物理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3 讨论
调查显示,一生中出现过失眠症状者在一般人群中的比例不少于1/3[1],长期失眠不但会影响到患者的工作和生活,也会诱发或加重躯体疾病。

临床常用苯二氮卓类(BDZ)药物治疗,优点是起效快、疗效肯定、价格低廉,但长期使用容易产生药物依赖现象,停药后易产生戒断、反跳症状,因此逐渐被新型的镇静催眠药所取代。

佐匹克隆是新型镇静催眠类药物的代表,它与BDZ类结合于受体的相同识别部位,但作用于不同区域[2],其治疗失眠的疗效和安全性已得到广泛认可[3]。

佐匹克隆仅有催眠而无镇静、肌肉松弛和抗惊厥的作用,不影响正常睡眠[4],临床适用于入睡困难和有病理基础的失眠者。

但有调查显示其滥用倾向可能不比苯二氮卓类低[5],建议一个疗程的治疗不应超过4周,长期使用后,大部分病例有戒断症状,最常见的戒断症状是失眠、易怒和焦虑。

因此,佐匹克隆不适合需要较长疗程治疗的患者。

曲唑酮属于四环类抗抑郁药,可选择性地阻断H1受体,以及阻断ɑ肾上腺素受体,尤其是突触前H1受体,从而产生明显的镇静和催眠作用,曲唑酮改善睡眠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失眠患者觉醒次数减少,睡眠潜伏期缩短,早醒、梦魇减少,不破坏正常睡眠结构,而且具有一定缓解焦虑,提高情绪的作用,不仅对伴有抑郁、焦虑的失眠患者有效,对原发性失眠患者也有理想的疗效。

在改善失眠症状方面略优于艾司唑仑,尤其是在改善主观睡眠质量和睡眠持续性方面优于艾司唑仑[6],具有较好改善睡眠的作用[7]。

本研究显示,曲唑酮用于失眠的有效率为79.41%,与佐匹克隆疗效相似,无统计学差异,但佐匹克隆起效时间较快。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药物作用机制不同,曲唑酮没有药物成瘾性,戒断症状,这对于需要较长时间治疗的患者来说是有助于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曲唑酮治疗失眠疗效同佐匹克隆相似,安全性好,且由于不存在药物依赖性、戒断症状,适合需要较长疗程治疗的患者。

参考文献
[1] 张斌,荣润国.失眠性别差异的荟萃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21(10):731-736.
[2] 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1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225-230.
[3] 李刚,贾娟,杨文琴.佐匹克隆与地西泮治疗睡眠障碍的临床观察[J].中国临床研究,2011,24(10):903--904.
[4] 范瑞明,杨丽.失眠症的临床治疗进展[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49-151.
[5] 林明.佐匹克隆的滥用和成瘾倾向[J].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07,16(3):226-229.
[6] 高媛君,孙相国.盐酸曲唑酮治疗失眠症效果评价[J].医学信息,2007,20(4):659-660.
[7] 张金焕,郭建峰.曲唑酮治疗失眠症22例[J].医药导报,2004,23(4):24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