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得体会:以奋斗精神走好新长征路(最新)

心得体会:以奋斗精神走好新长征路(最新)

心得体会:以奋斗精神走好新长征路(最新)
在波澜壮阔、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一大批青年冲破重重阻力,从四面八方涌向心中的革命圣地——延安。

他们一到抗大,毛泽东同志就对他们说:“幻想得很好,把延安看作天堂,这样想就错了。

延安不是天堂,也不是地狱,是人间”“正确的方法是把延安看作中国社会的一部分,这个地方有很多缺点”。

亲历延安岁月的人们大概都记得当时生活上的种种困难,吃得不好,粮食不够,达不到丰衣足食;党内还有主观主义等问题。

尽管如此,毛泽东同志却说,对延安的态度,“首先是万岁”,“因为那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根据地,做的是艰苦奋斗的英雄事业”。

的确,虽然面临困难和挑战,但延安是新兴的、发展的,代表历史前进的方向。

正如一粒种子虽然渺小,却孕育着未来大树参天、硕果累累的无限可能与希望。

多年后,中国革命已从山洼洼里的根据地走向全国胜利,一个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出现在世界东方。

一些西方国家的人士对新中国心存怀疑:人口太多,是一种“不堪负担的压力”,中国共产党解决不了自己的经济问题,只有靠外国的面粉才有出路。

然而70年过去了,中华大地“换了人间”。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成长为世界
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在这样的历史成就面前,那些怀疑、否定已消散如云烟。

实践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虽将历尽艰辛,但必定蓬勃向上。

一切新的东西都是从艰苦斗争中成长起来的。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正是在应对各种风险与困难的斗争中,以改革永远在路上的奋斗精神,翻过新的“雪山”“草地”,闯过新的“娄山关”“腊子口”,使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每一次应对挑战,都激荡起我们民族的澎湃力量,推动民族精神与意志的淬炼升华;每一场考验过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迸发出勃勃生机,开辟出广阔天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蕴含着不断克服各种风险挑战、解决各种矛盾问题从而完善和发展的不竭内生动力,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

未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路上,我们还会面临更加艰巨繁重的任务,还会经历许多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个历史性时刻,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正当其时。

广大党员、干部应牢牢把握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勇于担当负责,积极主动作为,保持斗争精神,
敢于直面风险挑战,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无私无畏的勇气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在新时代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社会革命推向前进。

70年来,新中国一路跋山涉水、披荆斩棘,向着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不断进发。

今天,中国共产党人走在新时代长征路上,要继续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更应保持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的奋斗姿态,发扬敢于战斗、不怕困难的担当精神,更加坚定自觉地为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而奋斗。

只要我们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以改革开放激发近14亿人民的磅礴力量,让每个人都在坚持做好自己的事情中高扬奋斗精神,任何风浪都不可能阻挡我们实现伟大梦想的铿锵步伐。

心得体会:着力营造“人尽其才”好生态(最新)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陈希在北京中关村调研时强调,热忱欢迎更多留学人员回国创新创业,热忱欢迎更多外国专家和优秀人才以各种方式参与中国现代化建设。

人才聚,事业兴。

近年来,党中央坚定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党管人才工作的指导、引领和辐射作用,扎实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以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为各类优秀人才创新创业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

从“海归村官”扎根乡土到“中国绿卡”备受欢迎,从高端人才招引到本土人才培养,无论中央还是地方,未曾间断的人才“集结号”,齐声奏响了新时代识才、爱才、用才、容才、聚才的主旋律,为归国人才和来华外籍人才提供了创新创业的“定心丸”,为助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集聚了更加丰富的人才储备。

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科学的人才观,就在于懂得人才需求什么、明白如何更好满足人才需求。

无论人才来自何方,无论人才有何专长,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总是能够着眼“人尽其才”这个目标,让已来的人心里踏实、高兴,让还未来的人心动、向往。

回顾近年来我国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践,思路理念从强调管理向突出服务转变,评价交流从政府控权向市场主导转变,激励保障从相对单一向更加多元转变……其间,无论行政审批权的限缩,还是市场主导性的延展,抑或评价关注点的扭转,任何一个改革举措的出台实施,任何一个领域改革的整体推进,任何一个环节改革的单兵突破,最终目标都在于精准对接人才的现实需求、深度激发创新的潜在活力。

实践中,人才类别有多种,人才需求有多重。

面对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人才群体,唯有极力营造“人尽其才”的良好生态,方能形成“人才尽来”的发展态势。

要坚持优先导向不动摇,始终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引领发展最优先的位置,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让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成为普遍共识。

要打造广阔平台不松劲,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健全充满活力的科研、创业、管理和激励机制,完善人才招引机制,畅通人才成长路径,把珍惜爱护人才、充分信任人才和放手使用人才落到实处,为各类优秀人才提供施展抱负的机会、增长才干的空间。

要优化服务环境不含糊,聚焦提升各类人才的获得感,以更加精致贴心的个性化服务,妥善解决他们关注关心的实际问题,努力为其心无旁骛投身创业、服务发展解除后顾之忧。

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逐梦的国度助力逐梦的人才。

随着对人才发展的投入越来越多,随着一把把激发人才动力的“金钥匙”不断涌现,“人尽其才”好生态正在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不再遥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