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上海博物馆课件
青花瓷器,又称白地青花瓷器,它是用含 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瓷器胎体上描绘纹饰, 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 选定宋朝时曾盛极一时的汝窑瓷,主要是 因为它的珍稀度。因为战乱的关系,与釉料配 方与烧制过程的窑变等因素,全世界现传世的 汝窑珍品竟只有70余件,堪称国之重宝,弥足 珍贵。但问题又来了,因为纯正上品的汝窑, 只有一种颜色,就是「天青色」,完全没 有任何花俏的纹饰,而且造型简单素雅,犹如 现今极简主义大师的作品,虽有一种朴素的内 涵,与经久耐看的质感。 「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此话 据传语出宋徽宗,因当时的汝窑专供宋皇室使 用,而窑官将汝窑瓷烧制完成后,请示宋徽宗 为其色定名时,徽宗御批:「雨过天青云破处, 这般颜色做将来。」此后,天青色即为汝窑瓷 钦定的颜色名。
拓展空间
• 你最喜欢的 哪一个造型 的唐三彩? • 尝试一下你 能用什么方 法来画出唐 三彩。 • 抽空去博物 馆看看哦
/cn/index.asp
郑板桥的故事
郑板桥即郑燮 1693.11.22----1765.1.22 清代著名画家。字克柔,号板桥, 江苏人。工诗、词,善书、画。诗词 不屑作熟语。画擅花卉木石,尤长兰 竹。 其诗、书、画世称“三绝”, 擅画兰竹。郑燮一生画竹最多,次则 兰、石,但也画松画菊。 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 家。卒年七十三。
竹石图 水墨纸本 162×78cm 钤印:板桥(白文)、郑燮(白文)、橄榄轩 (朱文)款识: 江馆新晴,晨起看竹,日光露 影,皆浮动于疏枝碧叶之间,胸中勃勃,遂 有画意,因而构成一局,其实胸中之竹,并 不是眼中之竹也。及展纸磨墨,落笔倏作, 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盖意在 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独画云 乎哉!写似次山年学兄正画。极桥老人郑燮, 时干隆甲申二月下浣。
文物的修复
郑板桥辞官回家,“一肩明月, 两袖清风”,惟携黄狗一条,兰花 一盆。一夜,天冷,月黑,风大, 雨密,板桥辗转不眠,适有小偷光 顾。他想:如高声呼喊,万一小偷 动手,自己无力对付,佯装熟睡, 任他拿取,又不甘心。略一思考, 翻身朝里,低声吟道: “细雨蒙蒙 夜沉沉,梁上君子进我门。” 此时,小偷已近床边,闻声暗 惊。继又闻:“腹内诗书存千卷, 床头金银无半文。”小偷心想:不 偷也罢。转身出门,又听里面说: “出门休惊黄尾犬。”小偷想,既 有恶犬,何不逾墙而出。正欲上墙, 又闻:“越墙莫损兰花盆。”小偷 一看,墙头果有兰花一盆,乃细心 避开,足方着地,屋里又传出: “天寒不及披衣送,趁着月黑赶豪 门。”
拓展空间
• 你最喜欢的是郑 板桥的诗、画、 还是书法? • 尝试一下你能画 一幅墨竹。 • 抽空去博物馆看 看哦
郑板桥墨竹作品欣赏
• 郑板桥擅画兰、竹、石,间作梅花、古松等。他不仅 是一位著名的画家,而且是一位优秀的现实主义的诗 人。他的书法,标新立异,自成一体,堪称稀世之珍。 故时人称他“三绝诗书画”,不为过誉。
文物的修复
• 由于年代以及文 物本身的材质关系, 许多文物都受到了损 害。
• 修复的文物让 人们重新看见了物品 原来的神采,当然, 修复文物也需要极高 的手艺。
拓展空间
• 你知道我国古代还有 哪些著名的青铜器啊? • 尝试一下你能用什么 方法来画出青铜器。 • 抽空去博物馆看看哦!
/cn/index.asp
唐三彩的故事
唐 彩色釉陶骑马女俑 藏 上海博物馆。
传世的唐代(公元618-907 年)彩色釉陶器中,以白、绿、 黄三色为主,因此"唐三彩"成 了专指唐代彩色釉的习惯名词。 以造型生动,色彩绚丽而享誉 世界,在唐代已远销海外。此 俑色彩绚丽,人体结构准确, 形态逼真传神。
回纹与缠 枝花卉纹 相交处一 侧按有一 流
长直颈 青花缠枝花卉纹执壶:高 35.2厘米,口径7.3厘米
宽肩缓收至腹胫,
颈部饰缠枝花卉纹和卷草纹 腹胫较瘦
腹部饰缠枝花卉纹 足径12.2厘米 折底,大圈足 年代--------明宣德
肩部饰莲瓣纹 足部饰卷草纹一周 这是永乐宣德朝仿制中东 伊斯兰文化的同时大胆注入中 国传统纹饰的一件精品。
青花缠枝牡丹大罐 (元代) 上海博物馆藏
青花缠枝牡丹大罐 (元代) 上海博物馆藏
元青花缠枝牡丹纹梅瓶上海博物馆
.
青花山石芭蕉瓜果纹大盘 (元代) 上海博物馆藏
• 上海博物馆珍藏 的康熙(清)青花山 水图瓶
拓展空间
• 你喜不喜欢青花瓷? • 尝试一下画一个青花瓷盘。 • 抽空去博物馆看看哦。
盖子与尾巴!!!
• 共父乙觥gong
一楼青铜器馆
一楼青铜器馆
三楼历代绘画馆
四楼钱币馆
四楼玉器馆
三螭纹玉觚gu(清代)
龙山文化 玉神人
/cn/index.asp
瓷器的故乡
执壶小唇口
一侧按一如意状柄 器口饰回纹
•人们在干什么?
•你通常到什么地方观看展览?
第七单元(欣赏) 15参观上海博物馆
• 上海博物馆始建于1952年12月, 是国内外著名的中国古代艺术博 物馆。 • 1996年10月12日,新馆建成开 放。 • 建筑面积38000平方米,地下2 层,地面5层,建筑高度29.5米.
夜幕下的博物馆
• 天圆地方的建筑特征
海
内三宝。
•二鼎不仅形制雄伟, 纹饰精美,其铭文更成 为研究西周历史文化的 重要凭证。
•腹内壁有铭文二 百九十字,铭文 字体工整,笔势 圆润,堪称西周 中晚期青铜器铭 文的典范。布局、 书写、铸造效果 精美,字体大小 统一不失灵动, 圆润古拙不失劲 健,呈出一种舒 展,端雅的风尚 。
• 大克鼎铭文内容主要叙述—— “克”依凭先祖功绩,受到周王 的策命和大量土地、奴隶的赏赐。
• 建筑造型为方体基座和巨型圆顶及拱形出挑相结合,寓意“天圆地方”。
博物馆北门
还设有临时展览馆
• 在线博物馆
一楼青铜器馆
一楼青铜器馆
青铜器的维纳斯--半件残品
牺尊 春秋晚期(公元前6世纪上半叶——前476年) 牺尊的整体造型是一基 本写实的牛,凝重壮健。背上有三个孔穴,中间一穴放置一只小锅,是用来盛 酒的;牛的腹部中空,与前后两个孔穴相通,可以往孔穴里注水后,因此是一 只用以温酒的温酒器。其形制独特,是一件极为珍稀的器物。
• 这是研究西周经济制度的重要史料。
•大克鼎和大盂鼎与 台北故宫博物院珍藏Hale Waihona Puke 的“毛公鼎”被称为 “海内三宝”。
•1951年,潘达于向 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 会捐献了大盂鼎和大 克鼎及其它珍贵文物 二百余件,受到了文 化部的褒奖。
•1958年,上海博物馆为支援即将建成的中国历史博物馆新馆,将 大盂鼎调拨中国历史博物馆。从此,大盂鼎、大克鼎“劳燕分 飞”,分别在上海、北京展出。
青花缠枝莲纹灯座(藏上海博物馆)
其他瓷器
大克鼎的传奇
大克鼎
•
西周孝王时期 器物。1890年陕西 省扶风县出土,同 时出土的还有鼎、 钟等器,都属于一个
名叫
克的贵族。
•
它形体巨大,高93.1 厘米,重201.5公斤。
•
口沿饰兽面纹,腹 部饰流畅的波曲纹。
• 大盂鼎和大克鼎, 是两件被称为“重器鸿 宝”的西周铜鼎,与毛 公鼎一道,被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