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审级制度之重构

我国审级制度之重构

引言审级制度是一国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功能有三:纠正错误裁判、统一法律见解和确保司法的终局性。

我国自1954年开始实行划一的二审终审制,该制度或许能够适应当时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社会,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的转型,社会利益、价值的多元化,其弊端已暴露无遗,比如终审法院级别过低且数量众多、各级法院没有职能分层、审判监督程序扩张等等,使得审级制度无法发挥其制度功能,造成了严重的司法腐败、司法不公和地方保护主义。

当代西方各国基于不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其审级制度虽有一定差异,但都体现着相同的构建原理,即由初审法院、中级上诉法院和最高法院构成三审终审的金字塔型审判系统结构,各级法院承担着各自不同的制度功能,同时,根据案件的性质、类型、重要程度之不同实行多元化的审级制度。

本文运用实证分析和比较法学的方法,探索如何改革我国审级制度,从制度方面保障司法公正,以消除长期困扰我国司法实践的司法腐败、司法不公和地方保护主义等问题。

一、改革法院的设置和职能配置法院的设置是审级制度的基础。

综观世界各法律发达国家,法院基本上是按司法区设置的,尤其是高等法院。

在美国,联邦法院系统和州法院系统均是按司法区设置的。

联邦法院系统由权力金字塔组成,设置1所最高法院、13所上诉法院、94所地区法院。

联邦法院系统按地理位置将美国划分为13个巡回区,设置13所联邦上诉法院,除哥伦比亚特区巡回区以外,每个巡回区包括3个或3个以上的州。

地区法院在全国普遍建立,并且沿着各州的领土边界设置,每州至少有一个地区法院,较大的州则有数个地区法院,如纽约州就有4个地区法院,而新泽西州只有一个地区法院。

美国的大多数州,设置一所州最高法院、一所上诉法院以及众多的初审法院。

①在英国,法院也我国审级制度之重构胡贤焕*摘要:我国应当按审级制度的构建原理,改革目前的法院设置、职能配置以及级别管辖制度,构建多元化的审级制度,即按司法区设置最高法院、巡回上诉法院、地区法院和简易法院等四级法院系统。

简易法院设小额法庭,管辖小额请求案件,实行一审终审。

简易法院管辖轻微民事、刑事初审案件;地区法院管辖其余的初审案件以及来自简易法院的上诉案件;巡回上诉法院管辖来自地区法院的上诉案件。

一般案件实行二审终审;但具有重大法律意义的案件和死刑案件可上诉至最高法院,实行三审终审,并建立适当的判例制度。

同时改革与审级制度紧密关联的配套制度,如司法经费由中央财政予以保障;建立法官编制及法官遴选、保障、惩戒制度;改革法院内部的分工与管理;废除审判监督程序,改设再审之诉程序等等。

关键词:审级制度法院设置司法改革*作者简介:胡贤焕,男,1968年出生,浙江永嘉人,法律硕士,浙江开盛律师事务所律师。

2008年第6期法治研究是按司法区设置。

在德国,各法院系统均按司法区设置。

如德国的普通法院,设1个联邦(最高)法院,25个州高级法院,116个州法院,708个初级法院,主要根据案件多少与人口数量决定,德国有16个州,而有25个州高级法院,有的州只有一个,而有的州有3个。

州法院、州初级法院与行政区划也不相同。

法国是单一制国家,法院由全国统一设置,与德国一样,法院也是按司法区设置而与行政区划没有关系。

在日本,法院分设四级:1所最高法院;8所高等法院;50所地方法院和50所家庭法院;452所简易法院。

高等法院按司法区设置,但地方法院、家庭法院、简易法院与行政机构的设置相对应。

②反观我国的法院设置,除了各专门法院以外,四级法院完全按行政区划设置,并且地方各级法院均由本级人大产生、对其负责并受其监督,地方法院的人事由地方党委和政府掌握,司法经费由地方政府负担。

这样的法院设置本身隐含了司法权地方化的因素,必然导致司法地方保护主义、司法腐败与司法不公。

我国的法院设置必须予以改革,但如何改,是近几年来争议较多的问题。

笔者主张,因我国是单一制国家,法院应由国家统一设置,全国各级法院均由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产生,所有法官均由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任免,所有司法经费均由中央财政予以保障,司法行政事务由各级法院自主管理,建立全国统一的法院体制,将司法权从地方各级政权中完全剥离出来,消除各级地方政权对司法的控制与影响。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并不意味着每一级人大必须有权产生自己的法院,由全国人大产生全国各级法院更能体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我国还应当借鉴美国巡回上诉法院的设置和日本的简易法院的设置,设置四级法院,即最高法院、巡回上诉法院、地区法院和简易法院。

最高法院1所,设于北京。

大法官人数限制在50名以内,每5人组成一个小合议庭,划分事项管辖权以保障司法统一。

最高法院主要受理来自巡回上诉法院的上诉案件。

巡回上诉法院10所。

按地理、交通、人文、气候等因素将大陆划分为十个大司法区,各大司法区设置一所巡回上诉法院。

第一司法区管辖黑龙江、吉林、辽宁以及内蒙古东部的呼伦贝尔、兴安和通辽,面积约118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13亿,其巡回上诉法院设于长春;第二司法区管辖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山西以及内蒙古中部的赤峰、锡林郭勒、乌兰察布、呼和浩特与包头,面积约93万平方公里,人口约2.23亿,其巡回上诉法院设于天津;第三司法区管辖陕西、宁夏、甘肃、内蒙古西部的巴彦淖尔、乌海、鄂尔多斯、阿拉善以及青海东部的西宁和海东,面积约111万平方公里,人口约0.75亿,其巡回上诉法院设于西安;第四司法区管辖新疆,面积约16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0.19亿,其巡回上诉法院设于乌鲁木齐;第五司法区管辖江苏、安徽、上海、浙江,面积约35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93亿,其巡回上诉法院设于上海;第六司法区管辖河南、湖北、湖南、江西,面积约72万平方公里,人口约2.65亿,其巡回上诉法院设于武汉;第七司法区管辖重庆、四川省东南部(除西北部的阿坝、甘孜以外),面积约33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14亿,其巡回上诉法院设于成都;第八司法区管辖西藏、青海省西北部(除西宁和海东以外)以及四川省西北部的阿坝和甘孜,面积约215平方公里,人口约0.05亿,其巡回上诉法院设于拉萨;第九司法区管辖福建、广东、广西、海南,面积约58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66亿,其巡回上诉法院设于广州;第十司法区管辖云南、贵州,面积约56万平方公里,人口约0.79亿,其巡回上诉法院设于昆明。

③巡回上诉法院受理来自其管辖区内地区法院的上诉案件。

地区法院300余所,基本上按目前地市级行政区设置,即将现在的中级法院改为地区法院,但个别管辖范围特别小的地级市,如内蒙古的乌海市,面积仅1754平方公里,人口仅40余万,可归附近的银川地区法院管辖。

地区法院受理普通的初审案件以及来自简易法院的上诉案件。

简易法院3000余所,基本上按县、市设置,即将目前的基层法院改为简易法院。

大城市可设数个简易法院,但管辖范围较小的中等城市,可将目前按区设置的基层法院适当兼并。

简易法院受理轻微的民事、刑事案件,比如争议金额在10万元人民币以下的民事案件、法定刑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事案件。

简易法院不得受理行政案件,行政案件由地区法院管辖。

简易法院内设小额法庭,专门受理小额请求案件。

随着交通的日益便利,除偏远乡镇外,应撤销城市和基层法院邻近的所有人民法庭。

地区法院和规模较大的简易法院应分专业设置法庭,如交通事故、劳动、知识产权、家事、刑事、少年法庭等。

可将某些类型的案件如交通事故标准化处理,以求迅速、高效、公正地解决纠纷。

将海事法院(法庭)并入当地的地区法院,成为地区法院中的一个专门法庭,以节省司法资源。

撤销行政部门和大型国有企业创办的铁路运输、林业、农垦法院,以消除司法的部门化、企业化。

二、实行多元化的审级制度两审终审制已无法适应我国当前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学者们对如何改革我国的审级制度提出了各种不同的方案,这些方案大概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主张实行三审终审制;另一类主张实行多元审级制。

笔者认为,案件的性质、类型多种多样,每个案件对当事人和国家的重要性程度各不相同,其所适合的处理方式也有所差异,因此,对所有案件实行划一的审级制度———无论是二审终审还是三审终审———都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公平的。

我国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司法实践证明了二审终审制存在着诸多的弊端;实行三审终审制的某些国家和地区的司法实践也证明了三审若缺乏严格限制,必定导致严重的积案,而使三审法院不堪重负,如日本、意大利及我国台湾地区等都存在此问题。

许多国家已经认识到这一点,近年来纷纷实行多元化的审级制度,这值得我国借鉴。

笔者主张,应根据案件的性质、类型、轻重之不同,给予当事人不同的声明不服的机会,实行多元化的审级制度。

1.小额请求案件,由小额法庭受理,实行一审终审。

既然国家禁止私力救济,那么就必须向公民提供一条有效的公力救济的途径,毕竟诉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但司法程序复杂、费用高昂意味着对小额请求当事人诉权的限制,使其无法接近司法救济。

有鉴于此,一些国家设立了程序最简化、运作成本最低化的小额请求法庭,向民众提供一种廉价的司法救济途径,以满足民众的需求。

在我国当前的社会生活中,同样存在着大量的小额纠纷,由消费、买卖、借款、交通事故等等原因而产生。

因此,我国也应当设立小额请求程序,并实行一审终审,向民众提供一种廉价、快捷、高效的司法救济途径,以便于民众利用司法解决纠纷,实现社会正义。

2.轻微民事、刑事案件由简易法院初审、地区法院二审,一般实行二审终审,但是对个别具有重大法律意义的案件,当事人可上诉至最高法院,由最高法院自由裁量决定是否予以三审。

轻微民事案件是指争议金额在10万元人民币以下的案件;轻微刑事案件是指法定刑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案件。

将轻微民事、刑事案件由简易法院一审,主要是考虑到:第一,方便当事人诉讼,因简易法院众多,离当事人居住地近。

第二,提高诉讼效率,降低当事人的诉讼费用和国家的司法成本。

第三,这也是国际通例。

将轻微民事、刑事案件由地区法院二审,主要考虑到:第一,适当控制巡回上诉法院的规模,使其能够发挥统一法律适用的功能。

第二,提高诉讼效率,降低诉讼成本。

第三,考虑到当事人行贿成本与诉讼收益的不均衡关系。

虽然由地区法院二审比由巡回上诉法院二审,当事人更容易与法官拉近关系,向法官行贿,但是由于轻微民事、刑事案件的诉讼收益有限而受贿风险和行贿成本仍然巨大,使得当事人以及法官都对行贿与受贿的欲望有所克制,出现司法腐败的机率相对较小。

第四,这也是设置四级法院国家的通例。

对轻微民事、刑事案件一般实行二审终审,主要是考虑到:诉讼的高成本,每增加一个审级,诉讼成本将大幅度增加,对轻微民事、刑事案件实行三审终审,有违费用相当性原理。

然而,对于个别具有重大法律意义的案件,应允许当事人上诉于最高法院,由最高法院作出裁判,编制成判例,以统一法律适用并发展法律,使之服务于公共目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