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行区排水防涝规划ppt
济阳县城现状排水管网图
12
道路竖向
• 公路:济南绕城高速、京沪高速、 G308、G220、G104等。
• 城市道路:主要集中在济阳和桑梓 店,银河路、梓东大道等。
• 现状道路高程普遍高于周边地块。
13
历史涝灾
规划区涝灾有周期性、季节性和连续性三个特点。
• 周期性:1986年~2005年中共发生各种涝灾3次,约7年一次,其中大涝灾1次,约20年一次,涝灾2次, 约10年一次。
东 西 向 总 体 平 坡 , 略 有 起 伏 10,000 12,000 14,000 16,000 18,000 20,000 22,000 24,000 26,000 28,000
6,000
8,000
10,000
12,000
14,000
16,000
18,000
20,000
8
水文地质
先行区地质状况良好。土壤类型主要为潮土、盐土、风沙土三类。浅层地下水资源较丰富,且 埋深浅。
H24
时 程 分 配 (计算时段为2小时,时程分配为%)
123 4
5
6
7
8 9 10 11 12
3.0 4.0 4.0 44.0 11.0 9.0 9.0 8.0 8.0
规划区长历时降雨过程参数: • 20年一遇降雨,降雨量199毫米,降雨峰值87.56毫米/小时; • 30年一遇降雨,降雨量219.8毫米,降雨峰值96.7毫米/小时; • 50年一遇降雨,降雨量246毫米,降雨峰值108.24毫米/小时; • 100年一遇降雨,降雨量281.3毫米,降雨峰值123.77毫米/小时。
2017年12月先行区管委会联合市规划 局共同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编制先行区城市总体规划。并且针对先 行区当前工作实际,同步开展综合交通、 产业发展、生态空间、绿色市政、竖向 规划、地下空间等重大专项规划编制工 作,与先行区总体规划同步推进,相互 支撑,相互反馈。
本次排水防涝专项规划属于绿色市政类 专项规划系列。
10% 20% 30% 55%
25% 21% 20% 10%
25% 21% 15% 5%
下垫面类型 水域 田地、林地 道路与广场
比例
12.6% 72.4%
3%
屋面 12%
占比(%)
现状不透水率面积占比统计
75 70 65 60 55 50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65 70 75 80 85 90 不透水率(%)
• 季节性:据1986~2005年被涝统计,其中夏涝3次,占被涝季节的100%。 • 连续性:在1986~2005年中,连续性涝灾共出现2次,连续性涝灾多为2~3年连涝,约10年发生一次。
14
排水防涝现状总结
1)自然地势:南有地上河——黄河阻隔,北有徒
骇河堤防阻隔,中间地势平坦,属于低洼平坦“易 涝”地势。当遇到强降雨时,地面径流排出速度慢 ,容易形成内涝积水。
城市化后单位线 的洪峰流量约等 于城市化前的3 倍,涨洪历时缩 短1/3,暴雨径 流的洪峰流量预 期可达未开发区 域的2~4倍。
16
排水防涝现状总结
5)现状防涝系统难以应对新区发展:
现状河道功能为农村排涝,排涝标准较低,已治理的大寺河、齐济河、牧马河部分河段也 仅能达到20年一遇的防洪排涝标准,难以满足先行区城市排水防涝要求。
25
下垫面解析
规划下垫面
完成扩大治理,但多年运行,存在淤积现象。 • 徒骇河一级支流中仅大寺河、牧马河、垛石河进行
部分河段治理,其余均未治理,淤积严重。 • 徒骇河二级支流普遍未治理,存在淤积、填埋、占
压现象。
河道名称 徒骇河 六六河 齐济河 牧马河 大寺河 垛石河 青宁沟 簸箕刘沟
主要功能 防洪排涝 防洪排涝 防洪排涝 防洪排涝 防洪排涝 防洪排涝 防洪排涝 防洪排涝
鹊山水库
11
现状排水管网
规划区现状包括8个街镇,城市建设较为分散, 主要集中于各镇及办事处驻地,现状建设除部分工业 园区外基本以村居为主。雨水管网建设相对滞后,雨 水管网覆盖率较低。除济阳县城外,其他街镇基本无 雨水管网,多为地面排水。
济阳县城雨水管网以雨水管沟为主,老城区存在 设施陈旧,断面小,多淤积,雨污混流等问题。
现状高程分析图
现状坡度分析图
35 34 33 32 31 30 29 28 27 26 25 24 23 22 21 20 19 18
0
2,000
剖面图副标题
23.5
23
22.5 22
21.5
21 20.5
20
19.5
19 18.5
0
红色剖面线
4,000
2,000
6,000
8,000
4,000
剖面图标题
q 1421.481 (1 0.932lg P) (t 7.347)0.617
将孙耿站1979-2016年的年最大1小时降水量系 列资料,采用频率计算公式进行频率计算,采用PⅢ型频率曲线,取Cs=3.5Cv,进行适线,求得不同 频率的暴雨量,与暴雨强度公式计算值进行对比。
重现期(年) 暴雨强度公式法(mm)
• 城市新区的建设,势必改变原有下垫面,不透水地面的激增会降低自然调蓄能力、加快径流速 度、增大径流量,使得径流峰值提前,径流系数增大,对城市带来洪涝威胁。
城市化使降雨集中
城市化后,市区 降雨量大于近郊 降雨量,平均增 雨为6%:降水 时空分布趋势明 显,降水以市区 为中心向外依次 减少。
城市化使地表径流增强
长历时雨型
水利部门设计暴雨
• 降雨历时确定为24小时。 • 孙耿雨量站实测暴雨序列较短,未考虑历
史特大暴雨;因此按照前期工作营确定的 意见,采用基于《山东省暴雨统计参数特 征与规律研究》的查图法进行计算;
不同方法24h设计暴雨成果
单位:mm
站名
孙耿 查图
均值 87.2 95.0
参数 Cv 0.40 0.55
2
48.71
3
54.97
5
62.83
10
73.49
频率曲线分析法 (mm) 36.8
42.4
48.7
56.4
从对比结果来看,暴雨强度公式计算结果明显高于频率曲线计算结果,这是由于暴雨强度公式 采用的是济南气象站的降雨数据,主要代表济南市区的暴雨特征,而黄河北地区暴雨强度相对市区 要偏小。但是由于规划区缺少长期可用的短历时暴雨实测资料,同时随着城市化发展,区域内的降 雨特性可能发生较大变化,暴雨现象可能增多。
济南市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
专项规划系列
防洪专项规划
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排水防涝规划
目录
1 规划概况 2 排水防涝现状分析 3 城市排水防涝能力与内涝风险评估 4 规划总论 5 城市防涝系统规划 6 城市排水管网系统规划 7 近期建设规划 8 管理规划与保障措施
1
1
规划概况
2
规划背景
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辖区范围横跨 黄河两岸,总面积约1030平方公里。
设计降雨量表(单位:mm)
重现期(a) 2年
历时(min)
3年 5年 10年
60
48.71 54.965 62.83 73.49
120
64.225 72.46 82.83 96.89
180
75.975 85.715 97.97 114.61
60min芝加哥雨型图 120min芝加哥雨型图
180min芝加哥雨型图 22
发展规模:规划期末(2035年),规划控 制区城镇人口160万人,城镇建设用地约 170平方公里。
5
2
排水防涝现状分析
6
地形地貌
先行区地处鲁北黄泛平原南部,微地貌差异 较大,岗、坡、洼相间,地貌类型主要分为决口 扇形地、河滩高地、浅平洼地、缓平坡地和沙质 河槽地。
7
地形地貌
现状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面坡降1/7000~1/8000, 海拔高程23.8~14.0米。地形平坦,属于低洼平坦“易涝” 地势。
桑梓店断裂
广齐断裂 基岩地层隐伏区
9
气候特征
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 光照充足,雨热同季,降水分配不均。
多年平均降水量619.4mm。年内降雨 量极不平均,以汛期6-9月份降雨量最多, 约占常年降雨量的75%左右,而汛期雨量多 集中在7、8月份,年际降水丰枯悬殊,丰 水年是枯水年的3-4倍,且丰枯交替发生, 造成我县洪涝灾害频繁。
65%全年降水量集中在夏季 80%的全年暴雨日数集中在7、8月
250
30
25
200
20
15
150 10
5 100
0
50
-5
-10
0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月均
济南 降水量/毫米
莫斯科 降水量/毫米
济南 气温/℃
莫斯科 气温/℃
气温
10
现状河道水系
规划区现状水网密布,洼地、坑塘众多,利于分散 滞蓄涝水。河道防涝体系为徒骇河——徒骇河一级支 流——徒骇河二级支流。 • 徒骇河已按已按“64雨型”排涝,“61雨型”防洪
Cs/Cv 3.5 3.5
5 154.8 199.0
频率(%)
3.33
2
166.8 181.6
219.8 246.0
1 201.3 281.3
23
长历时雨型
根据《山东省水文图集》设计雨型选 用山东省平原地区鲁北地区△t=2小时 雨型。
24h设计暴雨时程分配图
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