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庆城县委庆城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2011年5月8日)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发展协调的创业创新人才队伍,进一步强化智力支持,推动庆城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
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省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结合我县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坚持人才优先发展,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1、理性分析人才工作面临的形势。
近年来,全县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采取了一系列稳定、培养、使用和激励人才的政策措施,人才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但客观分析,全县人才总量不足、分布不均、环境不优、素质偏低,特别是农林、水务、经济、财会等行业专业技术人才短缺。
现有各类人才1.8万人,占人口总数的6%,低于全国和省市平均水平。
从年龄结构上看,138名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中51岁以上的88人,占64%,1156名中级职称人员中41岁以上的820人,占71 %,年龄明显偏大;从行业结构上看,教育、卫生系统专业人员占92.5%,农林、水务等行业的技术骨干人才比较匮乏;从文化结构上看,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本科以上学历1258人,占两类人才总数的27.4 %。
人才引进偏少,外流现象突出,近五年引进本科以上学历的人才59人,调出高职称、高学历的专业技术骨干55人。
2、提高对人才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人才作支撑。
当前,我县正处在加速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阶段,全县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实施人才强县战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紧抓国务院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市委、市政府支持庆城发展的“82号文件”政策机遇,借助我县富集的石油、煤炭资源和“三高一铁”快速交通建设,树立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强烈的人才意识,把人才工作当作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为实现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科学发展创造人才优势,赢得发展先机。
3、明确人才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牢固树立人才优先发展理念,以充分发挥各类人才作用为根本任务,以培养、引进紧缺急需人才和特色人才为重点,以人才工作机制和政策创新为动力,着力培养壮大“六支”人才队伍,为深度开发“四大资源”,走好“六条路子”,打造“六型庆城”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
到2015年,全县人才总量达到20700名,其中党政人才保持在2950名左右;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达到1560名、专业技术人才达到3900名、技能人才达到390名、农村实用人才达到12000名。
二、加快人才培养步伐,统筹推进人才队伍建设4、着力提升党政人才队伍素质。
大力实施党政人才素质能力提升工程,以上海展望发展学院和市县党校为主阵地,抓好乡镇、部门正职、后备干部、“三方面”干部的培训。
采取举办主体班次、选派外出考察学习、交流挂职锻炼等形式,进一步加大现职和后备党政人才培养力度。
落实“县级干部上讲台”、“领导干部学习会”等制度,鼓励党政干部参加继续教育,切实提高党政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
到2015年,县管党政领导干部及后备人选达到1200名左右;以35岁左右年龄为主体,本科学历达到500人以上,研究生学历达到10%以上。
5、着力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培育。
以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为核心,培养一支规模较大、创新能力较强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加紧培养农林牧、红色旅游、科教文卫、旅游管理、建设规划等领域的高级人才和急需人才。
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培养农业科技、工业技术和社会事业发展起引领作用的专业技术骨干300名。
6、着力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能力。
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人才促进工程为重点,有针对性的选拔一批年富力强、专业对口、有发展潜力的人才进行重点培养,不断壮大全县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
积极实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计划”,每年培训企业中高级经营管理人员不少于50名。
到2015年末,年龄结构以35至40岁为主体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及后备人选达到1560名,专科以上学历拥有者达到90%。
7、着力打造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品牌。
以培育乡土特色人才品牌为核心,大力培养一批懂科技、会经营、善管理的生产能手、经营能人、能工巧匠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
深入实施“万名农民素质培训工程”,结合苹果、草畜、瓜菜等支柱产业发展需求培养乡土人才。
做好香包、刺绣、剪纸等民俗文化产品的加工与培训,打造“乡土专家”品牌。
建立农村实用技术职称评审体系,不断扩大技术资格证在农村的覆盖面,使持有职称证书的农民技术员达到1500人。
重点培养1.2万名具有带头和示范作用的乡土特色人才,其中:从事种养业科技带头人1万人,农村经营管理人才1500人,农业经纪人才及物资营销人才500人。
8、着力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以提升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核心,培养一支技能精湛、素质优良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实施“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以庆城职专、县农广校为依托,建立与科研院校共享的人才培养机制,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加强对高技能人才职业技术能力的培养。
做好职业教育与企业对接工作,定向为社会培养技术技能型、知识技能型人才。
发挥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体作用,通过开展技能竞赛、技术创新等活动,促进岗位成才。
到2015年末,全县技能人才达到810名。
其中高级工达到420名、高技能人才达到390名。
9、着力规范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管理。
以提高社会工作人员专业化、职业化能力为核心,培养一支数量充足、专业化水平较高、结构比较合理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
鼓励发展社区文化、社区卫生、社区调解、心理咨询、法律援助、志愿服务、居家养老、社会中介、文艺创作等社会公益事业。
加强社会工作人才专业知识培训和岗位实践锻炼,组织开展岗位比武、义工标兵等职业技能竞赛,逐步提高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素质和能力。
三、加强招才引智力度,服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10、完善人才引进机制。
建立“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环境,加强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力度,适时开展中层干部跨部门竞争上岗,加大一般干部跨部门交流力度。
对企事业单位因工作需要引进的紧缺人才,按照《庆城县引进急需高层次人才暂行办法》有关规定予以聘用。
对事业单位引进紧缺的硕士、博士学位或副高以上职称的人员,采取“一事一议一策”及“绿色通道”方式引进。
每年初由县组织人事部门根据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赴省内外参加各类人才洽谈会、专场招聘会,引进县域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急需人才。
11、明确人才引进重点。
实施人才引进“百人计划”,根据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制订紧缺人才引进计划,引进或柔性引用100名高层次人才。
加大政府与院校合作力度,通过聘请专家学者、建立政府顾问组织、定期举办人才交流会等不同形式,聘请各地高层次和急需的技术创新人才为我县服务。
实施人才要素“回流工程”。
积极为在外创业人才搭建回乡创业平台,开展庆城籍在外创业人才“家乡行”活动,充分发挥“本土人才”的带富引领作用,着力破解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人才“瓶颈”制约。
12、畅通人才流通渠道。
立足县情实际,研究制定全县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流动调配办法,促进县内人才合理流动,提高人才的整体利用效率。
设立“一站式”人才引进服务窗口,实行人才引进限时办结制。
对引进的急需人才,配偶、子女可参加我县城镇居民基本养老、基本医疗等各项社会保险。
组织人事部门负责协调解决引进人员配偶的工作,教育部门负责解决引进人员的子女就学问题,公安部门负责解决引进人员的户籍问题,所需的相关经费从人才工作专项资金中列支。
四、完善激励保障措施,不断优化人才创业环境13、激发现有人才活力。
健全完善各行业、各领域“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政策体系,规范党政人才队伍考核管理办法,建立党政领导干部德才表现动态档案。
落实事业单位干部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强化绩效考核力度,推进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定聘用制度改革。
建立各类人才数据库,完善人才培养计划,创新人才激励机制。
14、提高高层次人才待遇。
对高层次人才提供政府租赁房、发放补贴津贴等政策待遇。
对重点引进的国内外专家、学者或科技带头人可以享受正高级工资福利待遇,由县财政每年发放2万元补贴,并可优先提拔担任乡科级领导职务。
博士研究生工作满3年,经考核特别优秀、工作实绩突出的,提拔担任乡科级非领导职务。
引进人才在我县做出突出贡献的,一次性奖励10万元。
对重点引进的急需高层次人才由政府提供100m2左右的住房,在本县工作满10年后,一次性发放购房补贴10万元。
对县委、县政府批准的“领军人才”,每人每月发放300元津贴,若连续被聘用为领军人才,按每人每月100元的津贴标准递增;聘用期年内考核合格的,从人才工作专项资金中给每人每年安排2-5万元作为科研经费;聘用期内,对做出重大贡献、业绩突出的领军人才及其团队,经县委人才领导小组评审后,一次性可奖励3-8万元。
15、建立人才激励机制。
探索完善人才评选、表彰制度,建立以政府奖励为先导、用人单位奖励为主体、社会力量奖励为补充的多元化人才奖励机制,重奖在各行业、各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
设立“庆城县突出贡献人才奖”、“庆城县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奖”和“庆城县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奖”,每三年评选一次,每人分别奖励1万元、3000元和2000元。
五、切实加强制度建设,保障人才强县工作落实16、完善人才工作领导机制。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加强和改进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发挥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协调职能,及时研究和解决人才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
县委组织部要履行牵头抓总职责,加强调研,明确重点,落实措施。
各相关职能部门要认真履行各自职能,积极参与抓好重大工作部署和重大活动的组织实施,加强相互间的协作与配合,切实形成整体合力。
17、构建人才工作政策保障机制。
县委、县政府出台《庆城县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庆城县领军人才管理暂行办法》、《庆城县引进急需高层次人才暂行办法》、《庆城县农村实用人才认定管理办法》、《庆城县农民技术人员职称评定管理办法》等系列政策文件,为人才工作搭建政策平台,为“育才”、“引才”、“用才”、“聚才”提供政策支撑,为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发挥作用提供政策保障。
18、健全人才工作运行机制。
完善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会议,交流通报情况,商议协调工作中的重要事项,加强经常性的工作联系和沟通。
强化一把手抓人才工作的责任意识,实行目标管理,强化责任,严格考核。
落实人才工作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对政策制定、人才引进、评优推荐等重大事项,需报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核批准后方可实施或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