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在学校精神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摘要】校园文化对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起着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学校重视创建具有自身特点的校园文化,不断挖掘其育人功能,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在学校精神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校园文化学校精神文化建设
学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是全方位的,其中校园文化对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起着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发挥着重要的育人功能。
1校园文化的涵义
广义来说:“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所创造的,具有校园特色的文化环境、文化活动和规章制度,以及反映师生共同信念和追求的校园精神的总和。
”狭义上说:“校园文化是指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
”我以狭义的角度谈一谈校园文化及其在学校精神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2校园文化的范围和内容
2.1业余党校、团校及其他社团组织。
这是学生深化理论学习的有效方式,它们吸收了大批积极要求进步、重理论、能专研、肯实践的优秀学生。
这些组织的活动,奠定了校园文化政治性、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强的基本格调。
2.2第二课堂活动。
为了适应各用人单位的要求,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让学生能够一专多能。
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广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如美术、书法、音乐活动等。
广泛的第二课堂活动是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2.3日常基础文明、基本技能训练活动。
重视学生文明礼貌、文明行为的养成。
结合学校特点,重视开展文明班级、文明学生、文明寝室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过硬的技能。
2.4系列文化活动。
抓住契机,选准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系列文化活动,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寓教于乐。
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设计安排活动,突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主旋律,推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
2.5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使学生学习知识、增长才干的大课堂,也是进行德育的训练场。
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对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增强辨别分析能力、提高自觉学习意识、明确努力方向,都起到积极地作用。
2.6良好的宣传舆论环境。
充分利用校园内各种宣传的阵地,营造良好的文化
氛围和育人环境,让每个空间都成为德育教育的园地。
3校园文化的作用
3.1拓宽知识领域,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社团活动、艺术交流、读书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是课堂教学的必要的、有益的补充,是开展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它为学生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求知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在掌握课堂知识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拓宽知识结构,增强知识储备,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
3.2寓教于乐,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校园文化既有知识性,又有思想性,二者有机结合。
校园文化以其直接的或潜在的德育功能,在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3进行能力培养,提高师生的整体综合素质。
师生是校园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播者,他们共同组织参与创造各种校园文化,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各方面的能力都在校园文化中得到运用和发展。
同时,通过积极参与校园文化生活,也能培养学生良好健康的心理品质、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创新进取的时代精神。
实践证明,校园文化对提高师生的整体综合素质具有明显的效果。
4校园文化建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校园文化内涵丰富,育人全面,学校在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4.1提高认识,常抓不懈。
学校各级领导应从上到下统一思想,高度重视,明确校园建设在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4.2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学校各个部门,在工作中要做好组织领导,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4.3设立基金,提供保障。
精神文明重建设,要建设就要投入。
设立精神文明建设专项活动经费,可为开展校园文化建设、落实精神文明建设规划,提供可靠的物质保证和必要的经费支持。
校园文化以其对学生特有的影响力存在校园中,学校重视创建具有自身特点的校园文化,不断挖掘育人功能,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在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