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莱尔与“第三条道路”思潮
光明日报驻伦敦记者张鸣
“第三条道路”作为一种重建的社会民主主义理论或思潮,近年来开始在欧美各国风行起来,尤其受到英国首相布莱尔的竭力推崇。
早在今年2月,布莱尔就提出要建立一个面向21世纪的“中间偏左”的国际共识。
9月21日,他通过著名的工党思想库“费边社”,发表长文《第三条道路:面向新世纪的新政治》。
同日,他利用出席联合国大会的机会,与克林顿等一起参加了纽约大学的一个专门研讨“第三条道路”的学术会议。
在刚刚结束的工党年度代表大会上,他再提“第三条道路”,并与其他工党领导人发誓说,“撒切尔主义”已经消亡,新工党也决不会再回到老工党的道路上去,将坚持和继续进行现代化改革。
所谓“第三条道路”,在当代是指一种适应科技、经济、社会、阶级和生存环境等各方面全球性变化的“中间偏左”的社会民主主义政治哲学或理论。
它最早至少可以追溯到德国社会民主党理论家伯恩斯坦那里。
此后经常被社会民主党人和欧洲社会主义者所使用,以显示自己的观点与美国自由市场资本主义和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差异。
英国曾处于美国与大陆欧洲思潮相互作用的交汇点上。
老工党的政治主张要比大陆社会民主党更左更极端,致使它长期在野。
而大陆国家又没有像英国那样,曾经历过撒切尔主义的多年统治。
有此深层社会历史原因,“第三条道路”在英国新工党和布莱尔那里因而得到“厚爱”。
与老左派的“国家全面干预”、“高税收、高政府开支”和“完全福利国家”,以及新右派的“个人主义和自由市场经济能够解决所有问题”的主张不同,“第三条道路”鼓吹要以新的现代化精神驾驭我们时代发生的革命性变化,即全球化、个人生活的转换以及人与自然的新关系。
它的主张包括:机会而不是财富的平等和社会包容;自律式的自由;摒弃无责任的权利;摒弃无民主的权威;世界主义的多元论;哲学上的保守主义;以中间阶层为社会主流与基础;不断的再民主化过程;建立适应全球化趋势的结构机制;发挥充满活力的公民社会的作用,增进政府的公开性、透明性和高效率;实行国家宏观调控的新混合经济;积极的福利体制;国家注重对人的资源的投资;世界主义的国家;放权自治;等等。
布莱尔提出,“第三条道路”的核心是要以改革、现代化与合作的精神应付全球化带来的变化和挑战,建设一个强大和充满活力的新英国及新的国际秩序。
他认为政府应当致力于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实施鼓励自立而不是依赖性的税收和福利政策,将高质量的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作为解决失业及其他社会问题的基础。
他主张四条基本的价值理想,即全体公民共享的社会平等、机会、责任与和睦。
在对外政策方面,他注重国际合作,主张欧盟的发展应在民族国家和超国家的“邦联”之间寻找“第三条道路”,建构更大更有效的非集权化单一市场体制。
布莱尔还认为,“第三条道路”是一种永恒的修正主义,建立在对不断变化的先进工业化社会的清晰认识之上,将不断搜寻更好的途径来达到自己的目标。
新工党上台之后采取的社会经济政策,如所谓“新政”即“从坐享救济走向重新就业”、失业救济改革和其他福利制度改革,反映出“第三条道路”思想已成为这个执政党的政策渊源。
目前,社会民主党及“中间偏左”政党或联盟,已经在欧盟15国中的13个国家以及其他许多西方或东欧国家当政。
作为一种时髦的理论或思潮,“第三条道路”会有长久的生命力吗?据称是布莱尔最为推崇的英国政治理论学者、著名的伦敦经济政治学院院长安东尼·吉登斯教授,对此有着鲜明的看法。
这位刚刚出版了专著《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重建》的著名学者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第三条道路”是当代西方唯一可行的面向新世纪的政治哲学或理论,它将至少在西方世界风行20年。
(本报伦敦10月4日电)
二、“第三条道路”的思想内容
(一)对“可能性”公平分配的平等理念
第三条道路认为,随着社会阶级和阶层结构的重大变化,“包容性”已经成为回应不平等的重要工具,成为社会民主主义改造福利国家的基本价值理念和追求目标。
(二)“无责任即无权利”的福利改革原则
“第三条道路”在坚持接受社会福利是公民合法权利的前提下,强调个人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要尽到自己的义务和责任,从社会索取的权利和为社会尽责的义务同时存在,责任和权利相统一。
(三)多元化的福利提供主体
在传统福利国家模式中,社会福利和大规模转移支付是一种国家行为。
国家对社会福利的高度介入,使家庭和社区的责任被削弱,个人自由受到压抑。
“第三条道路”主张,在坚持国家主导社会福利的前提下,加强国家与私人机构之间的合作与互补关系,更多地发挥企业、家庭、第三机构(志愿性工作)和其他民间社会组织的责任和作用,确立政府和家庭、企业、社区以及志愿机构在社会福利上的合作关系
(一)中庸性与超越性并存
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提出“过犹不及”的中庸思
想, “中庸”即用“中”, 善于运用“中”的标准, 随时做到适
中, “中庸”方法意味着在事物或情况复杂的序列中, 在两
极之间的过渡带中寻找一个适当标准[ 9] (P.11 -12)。
先前的
“第三条道路”已经体现出否定两端, 取对己有利之法(有
一味否定主流的意味)而另辟一条适中的新道路, 现代意
义的“第三条道路”则进一步发展,很好地走了一条“中庸”
之路,在保守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两极之间取一个自定义的
适度, 但不是一种数量上的中间, 而是有效性最佳的点, 这
个点就是“第三条道路”, 它不偏向哪一方, 做到两端的有
效结合。
正如布莱尔所言:“第三条道路并不是左派和右
派之间简单的妥协, 它力图吸取反对派和中左派的基本价
值”, 它摒弃了传统的左右政治分野, 走非左非右亦非中间
的道路。
布莱尔认为它是“自由放任和政府干预, 经济效
率和社会公平之间的平稳点”。
“第三条道路”既兼顾左右价值观, 实现适度结合, 同
时优势超越于两端, 达到一定高度上的指导, 因此, 它是中
庸性与超越性的统一。
(二)务实性
布莱尔的“第三条道路”, 不是对“撒切尔主义”的后果
的简单适应,不仅扬弃了老左派的理论, 而且扬弃了“新右
派”的理论,而以务实精神对待一系列具体问题。
在政治、
经济、外交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体现。
首先, 经济上, 把国家和市场结合, 既强调政府作用是
有限的,又认为市场也有失灵的时候, 两者结合是最佳的,
互相取长补短, 从而更符合现实经济生活。
其次, 发展了欧洲民主社会主义理论, 增加了实际化
的一笔。
为了适应议会斗争, 放弃了传统的公有制目标和
国家干预主义的指导思想, 并修正了传统的福利思想和就
业政策,使其更加符合资产阶级口味, 从代表工人阶级的
利益转向倾向于代表中产阶级和雇主的利益,从工会的组
织变成为“人民”的组织,代表范围更广泛。
社会党变成了
温和的、比较人道的资产阶级政党, 是现实促成了其转变。
3.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政治保证。
“第三条道路”超越左与右的立场给我们这样的启示:一个政党应该注重不断扩大群众基础,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推动社会的进步。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同所有制、不同地区的人们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前提下,出现了各种具体利益的差别,形成了不同的利益阶层。
这些不同的社会阶层在追求自身利益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利益间的摩擦,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为此,我们更需要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通过亲密合作和政治协商,协调各党派之间的利益差异和矛盾,促进社会各阶层间的团结合作,形成社会发展的合力。
4.积极投入国际合作,促进全球性问题的解决。
第三条道路的外交政策中包含新干涉主义的思想,对此我们应有清醒的认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其强调国际合作重要性的一面。
第三条道路对国际合作的重视和强调可以为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社会提供借鉴。
在全球化时代,国家利益的实现和国际问题的解决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国际合作和国际协调的发展。
为此,作为正在崛起的大国,我国应积极参与到国际体系中来:一方面,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在联合国改革、国际货币金融体制改革等问题上提出自己的立场和观点,使自己的意见能够反映到国际规则之中,推动国际新秩序的建立;另一方面,积极参与到国际环境保护、国际能源合作、国际军备控制和国际贸易合作等领域中,成为国际关系变化的积极参与者和决策者,而非消极的旁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