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条道路
CONTENTS
什么是第三条道路
一
第三条道路的历史命运 二 第三条道路的历史作用 三
第三条道路的失败原因和 四 启示
目 录
一、什么是第三条道路?
第三条路线是指民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也就是后期民主联盟)提出的社会民主
主义路线,在它两边一直存在着两条道路的斗争:一条是以国民党反动派为代表的
独裁、卖国的反革命道路;另一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 .这些 民主党派企图在国共两党之间“严守第三者立场”,幻想走第三条道路,即用和平 改良的办法使国民党政府“刷新政治”。其中民族党派人士张东荪在文章中提出和 平的死敌是“国民党为右,共产党为左”,为挽救时局,中间派的责任就是“把他 们偏右者稍稍拉到左转,偏左者稍稍拉到右转,这样右派向左,左派向右的情形, 使中国得到一个和谐与团结并由团结得到统一。” 他们幻想着如效仿西方美国,在 中国实行议会制,责任内阁制和地方自治制 ,把中国建立成一个强大的资本主义共 和国.
3、第三条道路的政治内容
所谓第三条道路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他们自认为超然于国共两党之外,是第三者。 二是他们认为第三条道路“不偏不倚”,是“最公正和最正确的”,“是进步的、温和
的、不用厮杀而把国家纳入正常的轨道。而且合乎人道的,具有实效的。”为实现第三
条道路,他们宣称“中间派在政治上强大独立的地位,不仅对于促进和平……甚至对于 实现民主可能都有决定的作用”。为实现其政治路线,他们呼吁,全国中间阶层在政治
5、第三条道路怎样建国的问题 第三条道路只提倡和平改良,反对暴力革命。他们只赞同用和平的方法来改变国 民党蒋介石的反动政权,只想通过改良的方法使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取代国民党的 法西斯专政。如民盟主席张澜就说“我一直在劝国民党改良,不是要革命”。施 复亮也说:“改良的道路是今天中国一切中间派要走的道路,因为中间派在政治 上是改良派”。
抗日战争中后期,一批爱国民主人士1941年建立了名为中国民主 政团同盟的政治团体 (1944 年改组易名为中国民主同盟 ) ,成为当 时中间路线的代表。他们发表了自己的政纲,同国民党顽固派的 独裁投降政策进行斗争,但他们对中国共产党的纲领政策也不完 全赞成。
2、第三条道路的阶级基础
第三条道路作为当时中间派的政治主张,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小资产阶 级的要求和愿望。主张走第三条道路的主要由三部分人组成:一部分是国统区的民
三、第三条道路的历史作用
总的来说积极作用是主要的;消极作用是次要的。从时间的推移来说,从抗战 结束到1947年上半年积极作用是主要的;从1947年下半年起消极作用是主要 的甚至滑向反动阵营一边了。 积极作用:抗战结束到1946年6月,中间派要求和平民主,要求发展民族工商 业,要求美军撤出中国等,和中共的反帝反封纲领除过革命的彻底性和建国目 标不同外,基本相一致。因此他们在反对国民党的内战政策,团结教育广大人 民,促进旧政协的召开,迫使国民党签订停战协定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积极
(2)民主党派是赤手空拳干革命,主张第三条道路的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他们先天不足,
力量薄弱,根本无力左右政局变化,甚至在政局变化中没有过多的话语权,且不说其它,
在国民党当局以暴力对他们实行迫害,如闻一多,李公朴等被杀害,民盟还得被迫接受宣 布解散的安排,这也是其认识自己无力领导中国走上第三条道路。同时还由于人民解放战
启示
解放战争时期的第三条道路,从喧闹一时到烟消云散,仅仅两年时间,但它留给我们的启示是非 常深刻的: 1、第三条道路的迅速破产表明:要在20世纪40年代的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是绝对行不通 的。这不仅因为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不允许,日益强大的中国无产阶级也不允许。 2、第三条道路的迅速破产,中间派的迅速分化,大部分人加入到人民革命队伍中来的事实表明: 改良主义行不通。从那拉氏到袁世凯再到蒋介石,没有一个人允许别人用改良主义的方法来改变其反 动统治。 3、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小资产阶级虽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的一面,但其固有的软弱性妥 协性,使其不可能成为强大的、独立的革命力量,更不可能担当革命的领导责任。民主党派要革命就 必须走与中共合作的道路,并虚心接受中共的领导。 4、我们今天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社会主义将是个长期、复杂和艰辛的历史过程。只 要我国的社会主义优越性还没充分发挥出来,我国的生产力水平还未接近或超过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只要世界上还存在着帝国主义和阶级斗争,在一定的条件下,第三条道路的幽灵和变种就还会在中国 大地上游荡,因此时常重温第三条道路破产的历史教训对我们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实现中华民族的伟 大复兴仍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上形成一个强大的中间政治力量,在国共两党之间造成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他们办刊
物、写文章、发宣言,鼓噪一时。这样在中国政坛上一时出现了三种建国主张、三条道 路相互较量的局面,斗争形势尖锐复杂。
①国会制 ②内阁制产 ⑥强调民主自由
就是说要“把中国 造成一个十足道地 的民主国家”。总 而言之就是要建立 一个资产阶级的民 主共和国。
争的胜利发展,由于中共的热情帮助和教育,终于使民主党派中的大多数人放弃了对第三
条道路的幻想,走上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第三条道路的失败原因和启示
失败原因
1、外部原因:帝国主义国家不会容许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富强的国家,而民族资产阶级本身在
经济上政治上存在的软弱性,也使他们无法领导人民进行彻底的反封建反帝国主义的斗争 ,更 别谈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了. 2、内部原因:(1)中国的资本主义不具备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条件。由于他们在经济和政治 上的软弱,他们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并未完全断绝经济上的依赖,所以,他们没有彻底 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更没有推翻封建帝国主义争取名族独立的能力,只有完全依赖于国 际资本主义才能得以生存发展。因而,靠中国资本主义阶级的力量,中国最终不可能成为 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
1、第三条道路的历史来源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有人提出“举起你的左手打倒帝国主义, 举起你的右手打倒共产党”,这是中间路线观点在中国最早的出 现。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中国国民党左派领导人之一邓演达, 一方面反对蒋介石、汪精卫在南京建立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 政权,另一方面也不赞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苏维埃运动,主张在 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这是中间路线观点在中国的进一步发 展。
作用。全面内战爆发后,他们坚持政协决议,反对内战,抵制“国大”,积极
作用仍是主要的。
消极作用:从1947年下半年起,人民革命力量由弱变强,由战略防御转为战 略进攻,国民党反动派则加紧了对民主党派的威胁和压迫,这时大多数对第三 条道路抱有幻想的人逐渐清醒过来,认清了方向,不仅放弃了第三条道路,行 动上也“一边倒”,倒向新民主主义阵营一边。但仍有少数人在人民解放战争 即将取得全面胜利的时候,卖力地呼吁和平,顽固地坚持第三条道路,其实质 是为反动派涂脂抹粉,麻痹人民斗志,阻挠把革命进行到底,其斗争矛头客观 上已经指向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堕落为国民党反动派的帮凶,从而只有消 极反动的一面了。
二、第三条道路的历史命运
1947 年 11 月 5 日民盟在上海的一部分领导人在国民党的镇压下, 被迫同意民盟解散。次日,以张澜的名义发表了《中国民主同盟 总部解散公告》,宣布自即日起民盟总部负责人辞职,总部解散, 盟员一律停止政治活动。这样,存在了七年的民盟被非法解散。 民盟的镇压,宣告了中间路线的破灭。
第三条道路之所以热衷和平改良主义,一是由于不能区分正义的革命战争和非正
义的反革命战争,不了解或否认国家和军队的阶级性。二是由于对国民党反动派 和美帝国主义抱有幻想,幻想国民党会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幻想美国作为世界
上最大的“民主国家”,有它的干预就可结束国民党的独裁统治,殊不知国民党
反动派的真正后台就是美帝国主义。
族资产阶级、上层小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和知识分子;一部分是追随或参加过革命
的人,由于缺乏坚定的革命意志,从革命队伍中游离出来,但又不甘心依附于国民 党;一部分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阵营中的失意派或不满派,他们投身于中间阵营是 为了窥测风向,以便待时、待价而沽,“身在曹营心在汉”,当革命形势迅速发展 时,他们就原形毕露,立即缩回反动营垒。
思考题:
张东荪为代表的中间势力最后为什么会选择中国共产党的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