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隆中对课件1

隆中对课件1


给划横线的字注音 乐 yue毅 诣 yi 猖獗 changjue 沔mian 吴会 kuai 殆 dai 民殷 yin 存恤 xu 胄 zhou dan食 箪 度 duo 德

理清思路
全文可分四部分: 全文可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 段 :简述诸葛亮的为人。 第一部分 第1段):简述诸葛亮的为人。 第二部分(第 段 :写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 第二部分 第2段):写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 第三部分(第 、 、 段 :写刘备三顾草庐, 第三部分 第3、4、5段):写刘备三顾草庐, 着重写诸葛亮的隆中对策。 着重写诸葛亮的隆中对策。 第四部分(第 段 : 第四部分 第6段):写刘备对诸葛亮的倚重 和信赖。 和信赖。
读策定三分 兰田生玉, 兰田生玉,英才起吴帝唯称
草庐卧龙, 草庐卧龙,王佐动先主三顾 梁父吟成高土志
出师表见老臣心
3.关于诸葛亮的对联 关于诸葛亮的对联
出师一表真名世,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诸葛大名垂宇宙,隆中胜迹永清幽。 诸葛大名垂宇宙,隆中胜迹永清幽。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关羽 是刘备的手下。(“关羽、张飞等不悦……羽、飞乃 张飞 止”)
读准下列划线字的音。 读准下列划线字的音。 陇亩( lǒng) 猖蹶( 猖蹶( 存恤( 倾颓( tuí )
chāng jué ) xù ) 夷越( yí
殆( 诣( )
胄( zhòu ) 沔( miǎn )
dài ) yì

隆中对
给红色字注音
《蜀相》 杜甫 蜀相》 蜀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蜀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2.诸葛武侯祠对联: 诸葛武侯祠对联: 日月同悬出师表 青山绕郭宜龙卧 有庐堪千古 风云常护定军山 翠柏参天有鹤来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形势图
在镇压黄巾农民大起义的过程中,各地地主武装乘 机扩大自己的势力,强占地盘,从而形成一股割据势力, “务相兼并以自强大”。 如: 公孙度,占据辽东。 刘虞,公孙瓒,先后占据幽州。 袁绍,占据冀州,青州和并州。 曹操,占据兖州。 孙策,占据江东。 袁术,先占据南阳,后占据扬州一部分。 刘表,占据荆州。 刘焉,占据益州。 张鲁,占据汉中。 陶谦,刘备,吕布,先后占据徐州。 董卓,李傕等,先后占据司隶。 马腾,韩遂,占据凉州。 张绣,占据宛。
政 治 形 势
东汉末年政治腐败, 东汉末年政治腐败,广大农民不堪忍 受统治者的残酷压迫和剥削, 受统治者的残酷压迫和剥削,纷纷举行 起义,规模最大的为公元184 184年的黄巾 起义,规模最大的为公元184年的黄巾 起义。 起义。 各地豪强武装在镇压农民起义军过程 占据地盘,互相混战, 中,占据地盘,互相混战,形成割据局 当时势力较大的军阀有袁绍、袁术、 面。当时势力较大的军阀有袁绍、袁术、 公孙瓒、刘表、孙坚和他的儿子孙策、 公孙瓒、刘表、孙坚和他的儿子孙策、 孙权、吕布、张鲁、刘璋、马腾、 孙权、吕布、张鲁、刘璋、马腾、曹操 等。以袁绍势力为最大,占有现在中国 以袁绍势力为最大, 北方的大部分土地, 北方的大部分土地,刘表占有现在湖北 省荆州一带,孙坚占有长江下游的南部, 省荆州一带,孙坚占有长江下游的南部, 张鲁占有现在陕南川北的汉中一带, 张鲁占有现在陕南川北的汉中一带,刘 璋占有现在的四川。 璋占有现在的四川。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 陇亩,好为《梁父吟》 亲自 田地 喜欢唱 八尺,每自比于管仲 乐毅,时人莫之 比于管仲、 莫之许 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 经常 当时的人 赞许 博陵崔州平, 也。惟博陵崔州平,颖川徐庶元直与亮友 只有 谓为信然。 善,谓为信然。 说是确实这样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 器重 驻扎 谓先主曰: 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 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愿见之乎? 先主曰: 君与俱 难道 一起 庶 应该 委屈招来 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 此人可就 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 屈致 靠近 屈尊 驾顾之 驾顾之。” 拜访
好为《梁父吟》( hào ) 因屏人( bǐng ) 梁父吟》 新野先( 猖蹶( jué ) 屯新野先( tún ) 主遂诣 主遂诣亮( yì ) 倾颓( tuí ) 陇亩(lóng ) 大义( 乐毅(yuè ) 欲信大义( shēn ) 帝室之胄 存恤( xù ) 帝室之胄(zhòu ) 颍川( yǐng ) 殆( dài ) 北据汉沔 璋( zhāng ) 北据汉沔( miǎn )
一番晤对古今情, 一番晤对古今情,三顾频烦天下事
4.词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词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5.故事:草船借箭、三气周瑜、 .故事:草船借箭、三气周瑜、 火烧赤壁、七擒孟获、 火烧赤壁、七擒孟获、空城计
时代背景
东汉末年朝廷政治日趋黑暗, 东汉末年朝廷政治日趋黑暗,官府摇 役繁重、刑罚极其苛刻, 役繁重、刑罚极其苛刻,广大人民陷于水 深火热之中。这时, 深火热之中。这时,爆发了一场规模巨 大的农民起义——黄巾起义。在镇压黄 黄巾起义。 大的农民起义 黄巾起义 巾起义过程中产生和壮大起来的大小武 装力量,为了取代东汉王朝, 装力量,为了取代东汉王朝,争夺势力 范围, 范围,进行了勾心斗角的政治斗争和频 繁的军事混战。 繁的军事混战。在镇压黄巾起义中起家 的曹操、刘备和孙坚,在多次战争中, 的曹操、刘备和孙坚,在多次战争中, 一步步扩大势力。赤壁大战之后, 一步步扩大势力。赤壁大战之后,形成 了曹操、刘备和孙权三国鼎立的形势。 了曹操、刘备和孙权三国鼎立的形势。
董卓 杀死东汉少帝刘辩,独掌大权,导致天下大乱。(“自董
开始没有名声,兵力也弱,现在有百万军队,挟持皇帝 曹操 号令诸侯。(“曹操比于袁绍……挟天子而令诸侯”) 袁绍 汉末冀州牧,几十万军队与几万人作战,大败(老师补充 官渡之战)。
孙权 高祖 刘表 刘璋 张鲁
继承父兄之业占据江东,是江东之主。(“孙权据有 江东,已历三世”) 刘邦,西汉开国皇帝 荆州牧 益州牧,昏庸懦弱。(“刘璋暗弱”) 占据汉中,在益州的北面,国富民强却不知爱惜。 (“张鲁在北,……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公元207 刘备屡败, 公元207 年,刘备屡败, 只好投靠刘表,寄居新野, 只好投靠刘表,寄居新野,势 单力孤。 单力孤。渴求贤者辅佐其成就 大业,于是三顾茅庐,问计于 大业,于是三顾茅庐, 诸葛亮。 诸葛亮。诸葛亮被刘备的三顾 之情所打动, 之情所打动,为他对当时的政 军事形势做分析。 治、军事形势做分析。 “对”:对策,回答上级 对策, 的提问。 的提问。
蜀志•诸葛亮传 本文节选自《 三国志•蜀志 本文节选自《 三国志 蜀志 诸葛亮传 》, 晋 朝安汉人, 作者是 陈寿 字 承祚 , 朝安汉人,史学 家, 所著《 所著《 三国志 》共 65 卷,记载三国时 期 魏 、蜀 、 的历史。 吴 的历史。

一、《三国志》
《三国志》,六十五卷,包括《魏书》三十 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主要 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
这是一首五言叙事诗歌,说的是春秋时齐国相国晏 这是一首五言叙事诗歌, 婴,因担心国内的三个壮士公孙捷、田开疆、古冶子联 因担心国内的三个壮士公孙捷、田开疆、 手祸乱国家,便利用他们争强好胜的性格特点, 手祸乱国家,便利用他们争强好胜的性格特点,一次集 会时便拿出两个准备好的桃子, 会时便拿出两个准备好的桃子,对诸臣言只有功深劳重 者才有资格吃。最后讲述功劳的田开疆因未得到桃, 者才有资格吃。最后讲述功劳的田开疆因未得到桃,气 愤地自杀了,先拿到桃的公孙捷、 愤地自杀了,先拿到桃的公孙捷、古冶子两人自感功劳 不及他, 不及他,羞愧自杀 。
隆中对
作者:陈寿 作者:
授课: 授课: 陈丽丽
隆中对
陈寿
隆 中 对
陈寿
滚滚长江东逝水,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浪花淘尽英雄。 三顾频繁天下计, 三顾频繁天下计, 一番晤对古今情。 一番晤对古今情。 画纸之上分天下, 画纸之上分天下, 谈笑之间定乾坤。 谈笑之间定乾坤。
相关资料
1.诗词
浅短, 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 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 谓计将安出? 谓计将安出?”
认为怎么
亮答曰: 自董卓已来,豪杰并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
一起 占据
郡者不可胜 郡者不可胜数shŭ。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 。曹操比于袁绍,
尽 战胜 从 成为 小 表并列
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 然操遂能克 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 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xié天子而 亦人谋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 天子而
学 常 识
二、陈寿
陈寿(33—297), 字承祚,巴西安汉人,生 于汉后主刘禅建兴十一年,死于晋惠帝元康七 年。他在蜀汉做过官,三十岁时,蜀汉政权灭 亡,入晋后做过晋平令、著作郎。 整理过《诸 葛亮集》。
三、“ 二十四史”
文 学 常 识
01.史记 (汉·司马迁 史记 汉 司马迁 司马迁) 02.汉书 (汉·班固 班固) 汉书 汉 班固 03.后汉书 (范晔、司马彪 04.三国志 (晋·陈) 范晔、 后汉书 范晔 司马彪) 三国志 晋 陈 05.晋书 (唐·房玄龄等 晋书 唐 房玄龄等) 06.宋书 (南朝梁 沈) 宋书 南朝梁·沈 房玄龄等 南朝梁 07.南齐书 (南朝梁 萧子显 08.梁书 (唐·姚思廉 南朝梁·萧子显 姚思廉) 南齐书 南朝梁 萧子显) 梁书 唐 姚思廉 09.陈书 (唐·姚思廉 姚思廉) 10.魏书 (北齐 魏收 北齐·魏收 陈书 唐 姚思廉 魏书 北齐 魏收) 11.北齐书 (唐·李百药 12.周书 (唐·令狐德棻等 李百药) 令狐德棻等) 北齐书 唐 李百药 周书 唐 令狐德棻等 13.隋书 (唐·魏徵等 魏徵等) 14.南史 (唐·李延寿 李延寿) 隋书 唐 魏徵等 南史 唐 李延寿 15.北史 (唐·李延寿 北史 唐 李延寿) 16.旧唐书 (后晋 刘昫等) 旧唐书 后晋·刘昫等 李延寿 后晋 刘昫等 17.新唐书 (宋·欧阳修、宋祁 18.旧五代史 (宋·薛 欧阳修、 新唐书 宋 欧阳修 宋祁) 旧五代史 宋 薛 居正等) 居正等 19.新五代史 (宋·欧阳修 欧阳修) 20.宋史 (元·脱脱等 脱脱等) 新五代史 宋 欧阳修 宋史 元 脱脱等 21.辽史 (元·脱脱等 脱脱等) 22.金史 (元·脱脱等 脱脱等) 辽史 元 脱脱等 金史 元 脱脱等 23.元史 (明·宋濂等 元史 明 宋濂等) 24.明史 (清·张廷玉等 明史 清 张廷玉等) 宋濂等 张廷玉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