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我国公民科学素养较低的原因及提高方法

论我国公民科学素养较低的原因及提高方法

论我国公民科学素质低下的原因和提高方法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第八次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的数据结果,解剖了我国公民科学素养较低的原因,并从社会制度变革的迟滞、物质经济条件的匮乏和教育模式的贻害等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最后结合原因从自身出发提出了提高我国公民科学素养的方法。

关键词:公民,科学素养,原因,提高方法
1 我国公民科学素养的现状
“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具有一定的应用他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众事务的能力”是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具体表现。

①国际上普遍将科学素养概括为三个组成部分,即对于科学知识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对于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对于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

目前各国普遍采用这个标准,我国也一直沿用此标准进行公众科学素养调查。

只有在上述三个方面都达到要求者,才算是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众。

自1992年以来,我国曾进行了7次公众科学素养的调查。

②最近的一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是由中国科普研究所组织实施的,于2009年11月至2010年5月展开。

经综合测算,2010年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为3.27%。

这个数字意味着,每100人中,仅有3人具备基本公民科学素质。

早在1989年,加拿大公众达到基本科学素养水平的比例就为4%了。

1991年,日本的比例为3%,1992年,欧共体的比例为5%。

而美国在2000年时,公众达到基本科学素养水平的比例已经高达17%。

③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2010年的公民科学素养至少落后他们20年。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我国公民科学素养如此低呢?我认为主要原因有社会制度变革的迟滞、物质经济条件的匮乏和教育模式的贻害等三个方面。

2 形成原因
2.1 社会制度变革的迟滞
众所周知,古代中国曾创造出震惊世界的四大发明,这些发明经由各种途径传至西方,对世界文明发展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可以说在中古时代,中国的理论科学和实用科学有着惊人的发展。

可是到了现当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在世界上来说非常落后。

我认为这跟中国社会制度发展有密切关系。

中国古代科学比较发达,是因为中国封建社会比西方封建社会发达。

强大的封建社会使得20世纪初想在我国建立资本主义社会的实践最终都失败了。

但当西方社会纷纷由封建社会进步到资本主义社会时,科学技术得到极大的推崇与普及,而中国仍然沉浸在泱泱大国的睡梦之中。

我国的封建社会开始于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结束于1911年清朝最后一位皇帝傅仪退位,总计长达2232年。

漫长的封建社会造成了很多的社会陋习,比如迷信。

人对未知的事物总是有种恐惧,可是古代的人不是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反而认为是
①《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年—2010年)》{EB/OL}.www. bjkxsc gov. cn/zywj/gwywj/112475. shtml
②何薇. 公民科学素养研究在中国的十九个春秋. 科普研究. 2008年8月(总第(015)期):34页
③中国青年报,2010年09月28日,责任编辑:news1;中国新闻网,2010年11月25日,作者:孙自法
“鬼”、“神”在作怪。

这些封建迷信的陋习在现在的农村仍然很常见,甚至有些不法分子利用人们的愚昧无知盈利。

这也成为科学知识难以普及的一个很大的障碍。

2.2 物质经济条件的匮乏
在19世纪下页和20世纪初,欧洲国家都在轰轰烈烈的工业革命,生产力迅速发展,科学技术迅猛提高,而此时的中国,正在经历着列强的欺凌。

当欧洲各国步入现代文明的时候,中国又在经历着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频繁的战乱使原本比较富裕的中国成为了物质的贫穷者。

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物质是第一层的,意识是第二层的,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科普很大程度上是温饱后才去思考的事。

④如果一个人食不饱穿不暖,怎么可能要求他去读书看报逛科技馆学习科学知识呢?
2.3 教育模式的贻害
国际科学素养促进中心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李大光认为:“公民科学素养水平低的主要原因,是在我们的正规教育中,科学技术教育环节太薄弱了。

”⑤据2010年调查的结果看,学生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为15.6%,虽然是调查的人群里比例最高的,可是美国在2000年全民的比例就为17%了。

不得不说学生的科学素养也是很低的。

在应试教育模式下,学生在学校中学习到的知识只为获取高分,很多知识并没有真正理解,更不用说学以致用,而书本内容与实际脱节严重,学过的知识只不过是空白的概念。

长久以来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也一直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事实上家庭和社会也将学生分数奉为至上,学生只要死记硬背获得高分便能得到家长与社会的认可,真正的知识与技能却被忽略。

调查还显示年龄越大,具备基本科学素养水平的比例越小18-29岁为3.7%,30-39岁为1.8%,40-49岁为1.4%,50-59岁为1.1%,60-69岁为0.5%)。

可以看到中国公众随着年龄增大,科学素养水平急剧下降,这和欧美国家以及日本形成巨大反差。

欧美国家科学素养分布比较平均,日本唯一例外,越老科学素养越高。

说明我国公民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做到“活到老,学到老”。

此外,我们公众科学素养的提高,仅限于正规教育阶段,在工作中没有提高的机会。

这和日本等国家也形成巨大反差。

3 如何提高公民科学素养
前面陈述了我国公民科学素养较低的原因,谈及如何提高公民科学素养,学界的诸多专家一直都在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社会制度的历史问题我们无法改变,物质经济的发展正如日中天,教育体制的改革未见成效,这不是一个人乃至一代人就能改变的,我们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来改变这种现状。

在此,我只想谈谈作为一名在读全日制在校研究生,如何从自身出发,为我国公民科学素养的提高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在写这篇论文的时候,我上网参与了新浪网的公民科学素养的在线调查。

我发现超过60%的人都是18-30年龄段的人,有47%的人是大学及以上的学历,却有超过70%的人没有参加过科普活动。

这个现象真是太可怕了。

这个年龄段的人是学习新东西热情很高的,接受新事物能力很强的,但是是什么原因使他们没有参加过科普活动呢?我想,一是身边的科普活动太少,二是人们主动参与科普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科普,即“科学普及”,是将目前人类所掌握和获得的科学知识与技能进行传播的过程。

科学普及本身应该是一个科学大众化、民主化
④中国青年报,2002年3月15日,作者:陈娉舒
⑤中国青年报,2010年10月14日,作者:甘晓
的过程。

我想要提高全民的科学素养,得先从自身做起。

首先,要保持“学习”的良好心态,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

如果不保持学习,可能今天有“科学素养”的人,到明天就不是有“科学素养”的人了。

然而作为研究生,我觉得学习是不够的。

更重要的是在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也就是创新。

然后,科普要从我们身边的人做起。

比如我们比较年长的亲人,他们可能因为时代的因素没有受到完整的教育,我们可以在与亲人团聚的时候讲讲科学素养的重要性,普及科学常识。

在遇到封建迷信活动的时候,不仅要拒绝参加,而且要告诉亲人们这样做的危害。

在节假日可以和亲朋好友去参观科技馆、博物馆等,不仅能享受天伦之乐,更能学习科学知识。

此外,我们可以成为科普工作的志愿者,组成团队,走进社区,走进农村,开展以讲座、问答等形式的科普活动。

4 总结
公民科学素养是国民综合素质的一部分,而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至少落后发达国家20年,这个情况实在是很严峻了。

虽然形成这个现状的原因是多样的,但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用自身的力量为改善这个现状而努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