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分析记叙文中的议论和抒情的作用

如何分析记叙文中的议论和抒情的作用

如何分析记叙文中的议论和抒情的作用? 教学感悟2010-05-04 12:07:39 阅读807 评论 1 字号:大中小订阅
如何分析记叙文中的议论和抒情的作用?
表达方式的考查
类型1、直接考查某个具体句子或文段运用何种表达方式。

对策:了解表达方式的几种类型:记叙、议论、说明、抒情、描写
类型2、本段(本句)运用了哪些描写?简要说明这些描写的作用?
对策:1、了解描写的几种形式
(1)从不同的感觉来描写(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
(2)以动衬静,动静结合
(3)正面与侧面,直接与间接
(4)人物描写的多种方法
(5)环境描写
2、重点了解几种描写的作用及答题格式。

①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②语言(对话)描写和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

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③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④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如天气、季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社会环境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渲染××环境气氛。

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
类型3、体会文中的细节描写,用一段话描写人物此刻的心理活动
对策:联系前后文,揣摩人物心理活动,紧扣语境展开描写
记叙:指作者对人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必要的交代和说明,是记叙中最主要的表达方式。

叙述,指记载、述说人物活动的一般情况和事件发生、发展的经过,也就是交代人物和事件的基本情况。

描写,指对人、事、景、物进行生动形象的描绘和刻画。

描写是事物状貌的描绘,重在形象性。

:叙述着重于一般情况、过程的交待,使读者获得概括的印象;描写则着重形象的描摹、刻画,把真实的情景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使读者产生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的感受。

描写:指作者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绘声绘色的、细致的描绘和刻画。

按内容分,主要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等。

从另一个角度还可以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及直接描写、间接描写等。

一是人物描写,包括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等,以此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或表现人物的思想情感;
一是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

描写有正面也有侧面描写,描写有的结合各种修辞手法作生动、形象的描写以突出强调描写的对象,有的则是运用白描,使文字朴实、简练、干脆。

体现在叙事过程中,对个别事物进行具体形象的说明,使记叙内容更详尽充实。

议论:指作者在作品中对人物、事件表明自己的态度及对问题的看法等,主要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记叙文中恰当的穿插议论往往点明主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或者深化主题,使文章的感情升华,尤其是文章末尾的议论。

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记叙中的议论,是作者在记叙中对所记事物发表意见,进行议论。

有时以叙为主,偶发议论;有时边叙边议。

记叙文中的议论,有时在开头,有时在结尾,或点明文章的题旨,或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或揭示所记事物的意义。

鲁迅的短篇小说《一件小事》就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各有一段议论,运用对比的手法,阐述了当时的一系列政治事件与这“一件小事”对于“我”的不同影响,文中写道:“几年来的文治武力,在我早如幼小时候所读过的‘子曰诗云’一般,背不上半句了。

独有这一件小事,却总是浮在我眼前,有时反更分明,教我惭愧。

催我自新,并且增长我的勇气和希望。

”这段话,表现了“我”愿以车夫为榜样,改造自己成为真正的人的决心,也点明了“小事”对于“我”的重要意义。

使文章的主题在记述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抒情:指作者在作品中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抒情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直接抒情,一是
间接抒情。

其作用都是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2.记叙文中的抒情有直接抒情,有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对事物的思想感情。

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寄情于人、事、物,在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自然渗透作者的感情。

阅读时要注意接受感染和美的熏陶。

整体来说记叙文中的议论和抒情都具备点明文章的题旨,画龙点睛,深化主题,升华主题,揭示所记事件的意义等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