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术后镇痛泵的观察与护理
患者自控镇痛(PCA):即在患者感到疼痛时,可自行按压PCA装置的给药键,按设定的剂量注入镇痛药,从而达到止痛效果。
一、分类:
1、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
2、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
二、优点:
1、具有静脉连续给药的优点,同时当镇痛水平需要变更时,能及时给予小剂量药物
的灵活性,满足个体化的需要。
2、患者主动参与疼痛控制与治疗。
3、PCA给药系统可有效地减少不同患者个体之间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动力学的波动,
防止药物过量。
三、PCA装置介绍
(一)组成部分
1、电子控制部分:由动力装置、开关按钮与功能显示装置等组成。
(见图1)
2、一次性储液部分:由储液装置、出液装置与药液过滤装置等组成。
(见图2)
图1 图2
(二)电子显示屏及按键部分
1、持续给药剂量:按照麻醉师设置值,每小时持续泵入一定剂量的镇痛药液至患者
体内。
如图中显示“2、0”,即表示持续给药剂量为2、0ml/h。
2、自控给药剂量:在持续给药剂量下,患者仍感到疼痛时,可按压黄色“自控”按钮
追加一次给药,给药剂量由麻醉师设定。
如图中显示“2、0”,即表示单次追加给药剂量为2、0ml/次。
3、间隔时间:设定的两个单次有效给药的间隔时间,在此期间内按压“自控”给药
无效,以防止过度用药。
如图中显示“15”,即表示15分钟内只能按压1次“自控”键。
4、已输注量:即已输注药液的量,储液装置中麻醉药液总量为100ml。
如图中显示
“071”,即表示已输注71ml药液。
5、追加次数:即自控给药累计次数,24小时内追加次数不能超过8次。
若追加8次
后,患者仍感到疼痛,需与麻醉师联系调节持续给药剂量。
如图中显示“02”,即表示24小时内已追加给药2次。
6、指示灯:红灯闪烁,且有报警提示音时可能存在,导管堵塞、药液将尽、电量不足或硬件引起的故障,应及时排除以上问题或通知麻醉科医生。
7、电源确认:如电池电量不足,可直接从侧面将电池取出、更换,更换后按压“电源
确认键”,显示屏左下角图标如图中形状转动,即表示装置已正常运行。
如图中
形状转动
电源确认
电池安装处,
使用四节七号电池
8、其她按键:如图中所示,均为麻醉师使用按键,护理人员不能调节。
9、注意:机身底部蓝色旋钮为储液部分与电子控制部分连接开关,此开关必须处
于竖直旋紧状态,一旦打开,麻醉液体将在重力作用下快速流入患者体内,造成严重后果。
四、术后镇痛常见的并发症
1、呼吸抑制:治疗剂量的阿片类药物抑制脑干神经元对CO2的敏感性,引起剂量依
赖性的呼吸抑制。
老年、肥胖、手术前存在心肺疾患的患者,无论何种途径使用阿片类药物,呼吸抑制的危险性增加。
2、恶心、呕吐:阿片类药物影响胃肠道的生理功能,导致恶心、呕吐的发生,且因药
物种类、用药途径、剂量与患者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3、皮肤瘙痒:不啡与芬太尼的发生率较高。
4、尿潴留:阿片类药物作用于脊髓与膀胱的阿片受体引起尿潴留,与剂量无关。
5、嗜睡:阿片类药物作用于大脑皮质神经元与下丘脑的阿片受体可产生拟精神病
效应。
老年人可出现镇静、睡眠障碍、幻觉、记忆力模糊的危险。
6、腹胀:阿片类药物亦有抑制肠蠕动的副反应。
7、低血压:(1)镇痛泵中的药物通过促进释放内源性组织液而扩张外周血管,引起体
位性低血压,并能抑制血管运动中枢,可出现低血压;(2)术中、术后出血多,补充血容量不足;(3)每种麻醉与手术对循环都有抑制作用,体弱与中老年人对麻醉药物耐受力低,交感神经功能下降,导致血压下降。
8、压疮:患者术前紧张导致睡眠不足,术后用镇痛液降低了患者对疼痛的敏感度,加
上被动体位,局部软组织持续受压导致细胞缺血缺氧、坏死,引起皮肤缺损而致压疮。
五、术后镇痛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1、呼吸抑制:呼吸频率作为观察呼吸抑制的常规指标不够灵敏,应尽可能采用血氧
饱与度监测,吸氧时SPO2<90%,不吸氧时SPO2<85% ,呼吸<10次/min,要立即报告医生,夹闭镇痛泵,必要时按医嘱应用纳洛酮。
2、恶心、呕吐:术后头偏向一侧,避免呕吐物引起窒息,必要时遵医嘱医嘱给予止吐
药。
3、皮肤瘙痒: 注意保持皮肤清洁,使用中性肥皂,禁用碱性肥皂,修剪指甲,避免皮肤
抓伤。
必要时给予抗组胺药物,如异丙嗪等,可缓解症状,严重者停用PCA。
4、尿潴留:使用PCA患者最佳排尿时间为术后3h~5h,术后6h~8h未排尿应给予
相应处理,一般给予腹部热敷、按摩、听流水声,无效者可给予导尿,同时做好导尿管的护理,预防泌尿系感染。
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应掌握好拔尿管的时间,一般于镇痛泵拔除之后拔除尿管。
5、过度镇静:术后严密观察患者意识变化,轻度嗜睡对休息有益。
但一定要防止中
度以上嗜睡,若患者持续嗜睡,这反映患者体内镇痛药的血药深度已超过治疗需要,需立即通知医生,适当减少泵注药量,以防嗜睡而掩盖其她病情。
6、腹胀:鼓励患者多翻身及早期下床活动,以促进肠功能恢复。
7、低血压:在用镇痛泵时追加用药24h最多不超过8次,防止药量过大而引起低血
压,镇痛期间30min至1h监测血压、脉搏、呼吸1次,使脉搏保持在60次/min 以上,收缩压不低于90mmHg(1mmHg=0、133kPa)。
若血压低于基础压10%,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适当加快输液速度,当血压低于基础血压的20%,则应暂停使用镇痛泵。
8、压疮: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协助患者每2 h翻身一次,要积极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
动,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注意保持皮肤清洁与皮肤的完整性。